张 驰
(江苏省南京市旭日景城小学 江苏 南京 210000)
音乐是一门极具创造性的艺术。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具有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加强音乐的感知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1]。
[片段一]——慧问
师:这个节奏是带有跨小节的切分节奏,有些难度,你们感受出来了吗?
生1:虽然很有挑战性,但是我们听出了切分节奏独有的不规则感。
生2:我想起来了!在之前学过的《外婆的澎湖湾》里面就有很多这样的跨小节切分节奏的运用。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歌《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请找出藏在歌曲中的此串节奏。
生:我们找到啦!就在歌曲开头和结尾的部分,而且还带有反复记号呢!
师:我们一起将歌词带有节奏地念读一下吧。
【设计意图】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通过此案例中学生迫不及待的期待语气中能感知到笔者在平时的实体课堂教学中,十分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将学生的节奏听写兴趣,融入到新歌曲的教学中。①
[片段二]创新导学
创新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实践和发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生1:总觉得有些遗憾,这首歌曲的节奏在听写时觉得有难度,我们是不是可以再探索些不同地方式进行体验和巩固呢?
生2:要不我们进行即兴创编吧?我们可以将歌词进行改编呀~
生3:这个想法好,这首歌曲的歌名是《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我们何不创新一下,编创一首《天下的爸爸都是一样的》呢?
生:这个想法好!(全班鼓掌状)
师:能够在聆听与歌唱实践中,想到运用现有的音乐材料进行音乐创新的尝试,你们真棒!
【设计意图】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3]。此案例中,学生自发地从歌曲学习中创新导学出不同地艺术表现形式,并且通过互动式的探究与合作、师生自评、互评、他评等的鼓励性评价中提高音乐素养,增强学生“创新意识”下的艺术表现自信心及综合素养能力。②
[片段三]——线上的“慧问”设计简案
教学课题:《铁匠波尔卡》
教学对象:小学一年级
教学目标:主题节奏一共出现了几次?
教学过程:
1.导入(情绪感知):感受到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欢快还是优美?
2.新授(职业音效感知):听,这是谁在劳动?
3.新授(主题节奏迁移):一共出现了几次?
4.巩固(节奏的律动):跟随音乐一起律动体验。
5.拓展:欣赏演奏视频
6.小结:寻找生活中的声音“乐器”,尝试体验“音乐作曲家”的快乐,并简单制作乐器。
【设计意图】该歌曲素材为一年级的欣赏教学,在教案中可以明显感知到教师在网络教学中更注重学生的主体感知与体验。在教学时,通过一系列具有逻辑性的“慧问”,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独白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与想象空间,实现自主“思考——回答”的自主学习模式,增强自身感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性循环的学习模式。
2.1 遵循规律——借力“节奏”基本要素,助力“创新意识”。遵循学习规律,循序渐进,逐步提升。当今素质教育的提出,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要求通过音乐教育,着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与创新精神,并为其他方面的学习创造有力条件,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4]。笔者以“节奏”教学为抓手,通过课堂“实体”与“虚体”的实践结合,以儿童的音乐手记为依据,在“慧问导学”中不断培养“创新意识”。
2.2 学科文化——“研究”需要“课程”,“课程”需要“抓手”。挖掘学科文化,践行学科育人,笔者以节奏为切入点,挖掘它在音乐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对音乐艺术的表现力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基于此,在小学音乐教学课程的研究中,要设计引导学生开展节奏训练的课程,努力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该案例以“节奏”为抓手,“由简入繁”的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5]。
2.3 提升品质——“玩”转“X”多元课堂,探寻新的“出发点”。“玩”是最高级的研究,运用趣味情景,多元导入兴趣是调动思维、探究知识的内驱力。遵循寓教于乐的教学原则,教师根据儿童的好动、好奇的特点,精心恰当的选择新颖生动,富于童趣的教学方法[6]。努力有一个有能力、有魅力、让学生崇拜的教师。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循序渐进地挖掘学科文化,提升教学的文化品质,践行学科育人,增强教师与学生的核心素养!
注: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