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玲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陈村街道中心小学 广东 茂名 525443)
在教学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学生掌握知识的效率与效果。因此,我们要让课堂注重“有效性”。下面谈谈我在数学教学中是如何实施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
要上好一节高质量的课,首先要深入理解教学内容,结合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具体理解和认知范围,有效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科学、合理地备好课,制作好课件,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北师版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由于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教学重点是百分数的理解,教学难点是百分数与分数的异同。因此,在备课中,我结合学生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特性,准备很多有百分数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直观的认识百分数,并联系实际,举例出百分数在日常生活的应用。让学生在情境中认识百分数,体会百分数的意义,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好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知识来源于生活,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运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将数学学习生活化,将现实生活数学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巩固与理解,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体积单位与容体单位的异同时,我让学生联系自己在生活中动手做冰棍的情况,冰棍模具装满水的量是冰棍模具的容积,学生就很容易理解用冰棍模具做出来的冰棍的大小即是冰棍的体积,就是冰棍模具的容积了。因此也可以知道物体的体积大于其容积了。又如在教学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时,我们可以创建生活中常见的购物场景,妈妈带100元去买大米,大米每袋50元,能买几袋呢?这样将枯燥的数学生活化教学,可以增加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动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信息技术以其自身特点,在教学中展现了巨大魅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从接受走向成熟,从抽象走向具体,从单一走向丰盈,从模糊走向清晰。
小学生大脑处于发育阶段,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发展和提高。我们教学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时,便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图、文、音、像的形式,从多层次、多角度呈现教学内容,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便能使学生更好理解与掌握。
数学教学中的立体图形知识往往是较难用语言描述清楚的,有时用语言讲了好几遍,学生还是“一知半解”。如果利用多媒体课件,就可以使静态知识动态化,能直观地展示图形的变化,由抽象变直观。特别是对那些空间想象力差的学生来说,动画一目了然,就能轻松地掌握了。
如教学“圆柱的体积”一课时,利用信息技术动画模拟把圆柱先后平均分为4份、8份、16份、32份、64份,这样无限切分下去,就慢慢转化成长方体,使新知识变为旧知识,把抽象转化为具体,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再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观察,积极开展思维,自己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这样,动画模拟不但能够解决传统数学教学中的凭空想象,难理解的缺点,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化被动为主动。
趣味性课堂教学方法主要有: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辅助引导,学生主体发挥;组织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结合现实教学,渗透德育教育。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牢固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以学生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为重点,以实现学生的人生价值为最终目标,积极认真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趣味活动,营造趣味浓郁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好学心,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低年级的课堂,我们可以灵活安排一些游戏活动,将看似枯燥乏味数学知识通过游戏活动的方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轻松自如地学习数学。在中高年级的课堂,我们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意识,以有效的学习氛围营造优势,全方位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积极性及相应的应用能力激发出来,使学生在学习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的手段之一。通过练习,学生能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别出心裁,设计好习题。在设计习题时做到目标明确,有层次性,有针对性,循序渐进,体现现代化,形式多样化。
例如练习《百分数的认识》时,我采用填空、判断、选择、连线、游戏等方法,还设计了竞赛、抢答、合作等答题方式,使原本枯燥的数学练习课充满生动和活力。通过这些形式新颖趣味的练习课,归纳总结,巩固加深所学的数学知识。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并且有极强的艺术性的学问,我们要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原则,以教学理论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实践、总结、完善和创新,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