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莉璇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实验中学 福建 漳州 363000)
在初中语文教学环节中,阅读是重要的一环。现在中学生普遍存在缺乏阅读兴趣阅读量少阅读目标不明确等问题,这些都制约着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为学生指明阅读方向,教给他们正确的阅读方法,从课堂向课外社会延伸,学会独立自主地阅读就尤为重要。笔者在此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针对初中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上新课前,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语,通过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或心理测试,配合多媒体的运用,使他们的感官处于活跃状态,通过主动阅读去提取信息发现问题,增强自我阅读的能力。比如在教学《唐雎不辱使命》前,我先讲了晏子使楚和完璧归赵两个小故事,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很快投入到课文阅读当中。上《壶口瀑布》这篇课文前,我和他们分享了自己去壶口的旅游经历,配合多媒体放映了有关壶口瀑布的一些视频和图片,接着提出了一些小问题,学生的好奇心立刻被调动起来,积极主动地对课文进行反复的思考探究。当学生体验到探究问题的快乐,真正的阅读也就开始了。利用早读时间,选择一些优美的文学名著片段,精美诗文和配乐诗朗诵,让学生听读欣赏,丰富审美情操。此外,排演课本剧,开展朗诵比赛演讲比赛,把阅读放在他们喜闻乐见的活动中进行,也是激发兴趣的好方法。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的感受力,主要靠阅读来培养。本着“课改”理念精神,语文教学可以从四方面训练学生语感。
2.1 重视语言积累,培养对字词的感受力。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字词,培养语感首先要从字词积累开始。字词积累有两个方法:一是在课堂教学中,对课文中出现的新词,关键词反复强调并当堂背诵,课后复习并进行小测。其次要求学生进行大量阅读,摘抄好词好句成诵,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语言的感受力就不断得到提高,语感力的提高又使词汇积累更加容易,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做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2 加强诵读,促使良好语感的形成。课堂上,教师除了自身范读外还可以运用教学多媒体播放朗诵达人的朗诵,然后进行朗读指导。在传授要领和技巧的同时,要结合课文引导学生进行语感分析。这种例析,以学生为主体参与分析,易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良好语感的形成。其次,要根据教学要求的不同和课文内容的差别选择默读,朗读等不同方式。合理利用指名读,分组读,自由读,分角色朗读以达到不同的目的和效果。
2.3 明确阅读的方向,熟练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大量浏览和精读各种文体的优秀范文,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前提和基础。而现在的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目的主要是消遣娱乐,男生喜欢刀光剑影,女生沉迷浪漫爱情。因此,教师必须为他们指明阅读的方向并教给他们正确的方法。首先,补充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以弥补现行教材阅读量的不足。如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引导学生阅读《朝花夕拾》;学习了《再塑生命的人》,就介绍学生读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学习了《狼》,就让他们去看看《聊斋志异》。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多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中外名著和报刊杂志。除了要求他们平时阅读新课标规定的篇目外,寒暑假推荐他们订阅诸如《意林》《读者》《哲思》之类的杂志报刊,或者科普读物人物传记,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情境美和语言的魅力,感受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些只要求做一般性了解的就泛读或略读,如果是文情并茂的佳作就精读细读,初步形成自己的语言文字观。
2.4 鼓励想象联想,诱发审美情感。想象和联想是直觉思维的翅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启发学生进行丰富的联想与奇特的想象,鼓励他们勇敢表达,让学生在能动自主的学习探究中创造性地获得语感。比如在教学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时,我先挑了几段课文进行朗读,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设身处地对主人公的处境进行感悟,感受她的痛苦矛盾和快乐惊喜,从而学习主人公在逆境中奋进的精神和意志。学习《桃花源记》,讲到渔人要进入桃花源,我让学生自由想象桃花源中的景象,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描述出来并给予肯定,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中学生性格特点鲜明,教师要尊重他们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允许感悟有深浅多寡的自由,不要打击他们对阅读的渴望。开放式阅读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下学习。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系统和情感体验,鼓励他们对作品有自己的感受和领悟,培养他们质疑—创新—完善自我思维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创造条件和环境,在教室开设图书角,启动开放式阅读,让学生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博览精读。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资源,鼓励学生借书,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成就感,积极扩充自己的阅读量。倡导精美文章交流,新书推荐,复述故事比赛等形式多样的开放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