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梅
(甘肃省和政县幼儿园 甘肃 临夏 731200)
1.1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下,幼儿园对孩子的培养没有发挥儿童的主体性,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对儿童的培养强调整体性,忽视了儿童在幼儿时期的差异性。平时的活动中只有当老师提问时才有发言的机会,这样下去,幼儿的自主意识就被限制了。幼儿的自主行为习惯被教师的言行限制,幼儿园的教学方式几乎和小学教学方式相同,这就使得幼儿过早地接触到小学化的教学方式,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来说是极其不利的。而幼儿园班级活动区的出现则该幼儿更多的自主学习环境,充分尊重幼儿自身的选择性,帮助他们建立自主活动和探索的空间。班级活动区的创设为幼儿的娱乐开创了自由、平等的活动区域。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自由的活动,从而可以有效地拓宽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这样的分区域活动,有利于保护儿童的主体性,让儿童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1.2 有利于保留和发展学前儿童个性特征。好的班级活动区的创设能够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求,使他们的身心得到锻炼和发展。在促进幼儿动手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同时,能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智力元素和生活经验,帮助幼儿建立较好的自我意识。好的活动区域应该是各种活动区域组合而成的,有培养幼儿智力提升的学习区角,也有增强幼儿游戏性的游戏区角,这些活动区域的创设主要依据幼儿发展过程中身心全面发展的实际需求,在各自的活动区域通过科学投放各种器材,帮助幼儿科学有效地展开活动,幼儿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区域进行自主学习和游戏活动。一些儿童特别喜欢看回本,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些习惯设置图书区域,投放一些幼儿绘本,让这些读物发挥重要作用。也正是由于这些活动区角的设置,她们在幼儿园当中就可以实现自己阅读的愿望,并且可以从安静的阅读当中获得身心的愉悦和自身阅读能力的提升。其实,这些区角就是为了满足幼儿不同的发展需求以及个性化的学习与发展而设置的。
1.3 有利于保护儿童的创造天性和探宄能力。儿童天生对外界事物感兴趣,一些好玩、好动和喜欢探究的性格,儿童的天性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被压抑了,探究的欲望也得不到激发。创新一时的培养一直是育人过程中的重要方向,所以要培养儿童创新的能力就必须从小抓起,多给儿童一些自我发挥的空间,活动区域的建立恰恰是尊重儿童和保护儿童天性的基础,也是提高幼儿探究欲望的主要体现。在活动区域中儿童的选择性更多,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活动,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索和触摸各种教玩具,对玩具的玩法进行自主探究。在活动区中他们在积极的活动状态下,发现问题,发挥自身的探究意识,从而在自己的头脑中进行思维活动,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事物,极大地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儿童通过对各种事物积极主动的探索,也会获得了喜悦、成功等积极旳情感体验,这些体验又会促使儿童投入到新一轮的探索活动中去,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循环。
2.1 在幼儿活动区域提供充足的保障条件。幼儿园班级活动区域有效地开展,不仅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提高幼儿教师的教学技能,提供科学合理的活动空间和器材,同时要给幼儿的活动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并且将活动区活动与课程内容相结合,按照时间安排在相应的活动区域进行活动,为活动区活动提供目标和内容上的支持及保障。活动区域中活动的开展需制定明确的实施计划,需要幼儿教师有秩序的检查和指导,为活动区域的有序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活动区域与课程有机地融合作为主题课程的拓展与延伸。通过活动区域中主题课程的设置,也可以在活动中形成随机性的活动内容,围绕幼儿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教学。另外,做到活动区域创设与幼儿课程资源的有机结合,从发挥幼儿的主体意识出发,在了解他们的内在需求基础上展开,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好幼儿活动区域。
2.2 提高教师在活动区方面的指导能力。要发挥幼儿园班级活动区创设的有效性,实现活动区域设置的教育功能和价值,离不开幼儿教师的指导。幼儿教师在活动区域中不能像组织集体活动那样全面组织学生,也不能只幼儿带到活动区域后任由他们自由玩耍。教师应该坚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以及个性化学习的这个目标定位,根据每个幼儿自身的特点和在活动区域中表现出来的个性特点等方面考虑,为促进每个幼儿的更深层次发展提出一个具体的目标,遵循最近发展区原则,为幼儿的发展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平台。在幼儿的成长道路上扮演好角色,幼儿阶段,孩子的身心真处于塑造期,需要幼儿教师正确的引导,在活动区域中他们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正确的角色定位就需要幼儿教师静下心来,尊重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的个性特点在活动区域内得到进一步锻炼和保留。教师要作为幼儿自身以及幼儿活动的观察者,能够观察到幼儿的发展情况、兴趣爱好,充分利用特定的活动区域开展好每一个活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