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琳
(辽宁省本溪市第二十六中学 辽宁 本溪 117000)
体育运动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教学科目,以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强化学生身体素质与综合素养为主要教育目标。在发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引导作用下,教师将体育运动教学与心理健康教学进行有效结合,使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发展身体素质的同时,有效提升心理健康与综合素养,是非常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
中学阶段学生已经逐渐步入青春期,拥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容易出现叛逆等不良心理问题。同时在升学压力的作用下,学生的心理压力逐渐增加,导致部分学生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问题,这是十分不利于学生善心健康发展的弊端问题。对此,教师及家长应当加强重视此问题,真正认识到学生心理压力大为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并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或改善的引导方案,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降低心理压力,强化心理素质。体育运动的渗透便是非常科学有效的引导方式。在中学阶段教育中加强体育运动的渗透,是帮助学生缓解学业压力的有效方式。同时,在体育运动的辅助作用下,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利用体育运动方式帮助学生降低心理压力是十分科学有效的方法。
在中学阶段教学工作中,发展学生一直品质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目标,其中不仅包含较强的自觉意识、坚韧性以及果断性,同时包括勇敢独立的精神以及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中学阶段学生容易出现意志力薄弱或胆小懦弱等问题,这不仅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一致品质,同时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起到了负面的影响作用。为提升学生的意志品质,教师可以利用体育运动项目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强化学生的意志力。例如:在《田径》运动教学中,其中长跑运动便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意志力和耐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体育运动长跑项目对学生进行培养,在学生身体与心理可以接受的前提条件下,利用多种引导方式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与心理障碍,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耐力,强化学生一直品质的教育目标[1]。
发展学生综合素养与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中包含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现代教育中知识教学目标不再占有较大的比例,教师更加注重发展学生能力目标与综合素养,其中人际交往能力发展目标便是比较重要的教育方向。现代社会发展中,不仅要求人才具有较为深厚的知识水平,同时对能力方面、综合素养方面以及社会交往能力方面具有较高的要求。在中学阶段教育过程中渗透人际交往教育元素是比较合适的时期,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体育运动教学的优势作用,引导学生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学会与同学进行合作和交流,从中发展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例如:在《跳绳》教学中,其中跳长绳便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与沟通,在交流中制定运动方案,以此达到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教育目标。除此之外,接力赛跑、拔河运动等多项体育运动项目均可体现合作的元素,教师可以在此类合作运动项目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沟通和探究,从而分析出比较完善的运动方法,并加以配合,进而达到发展学生合作学习意识,强化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与心理健康教育目的。
中学阶段学生已经逐渐开始接触社会,通过实践活动等途径对社会进行了解与学习,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适应能力是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更是辅助学生快速融入社会的重要基础。同时适应能力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的重要内容,拥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是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适应多种学习、生活环境的基本素养。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体育运动教学,帮助学生提升其适应能力,引导学生在多项体育运动与实践活动中与人沟通,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便是学生适应的过程,更是发展学生良好性格与综合素养的重要流程。因此,在开展体育运动教学期间,教师更要注重教学的过程,将发展适应能力这一教学目标渗透至其中,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促进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发展其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基础铺垫。
体育运动教学的开展对于中学阶段学生的综合教育目标而言,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将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目标融入至体育运动教学过程中,在多项途径与教学内容中细致化的体现心理健康教育元素,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既掌握了基本知识与体育及能力,同时有效发展了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综合素养,是非常科学的教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