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丽
(山东省青岛吉林路小学 山东 青岛 266012)
小学生的思维逻辑与三观尚未完全形成,教师应当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推动学生在未来的全面发展。在新课程标准中,立德树人是数学学科的教学目标之一,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传授丰富的数学知识,而且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此外,在新课程标准不断推行的今天,立德树人成为了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品德,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将立德树人渗透到数学文化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应以此为目标不断优化自身教学方式,实现数学特点与立德树人的完美结合。
如今,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已经从“主导者”变为了“辅助者”,学生开始自主掌握自己的学习,学生的独立思考意思得到了培养,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先学后教”的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再根据学生的预习反馈制定相应的教学安排。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还能降低教师的教学压力,推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1]例如,在学习“完美的图形——圆”章节的内容时,数学教师并没有直接向学生传授相关的数学知识,而是根据大纲教材为学生布置了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教师画出来的圆算出半径和直径。学生解答问题时,一开始会有些吃力,但经过不断的探索与思考,逐渐找到了解题的思路与方法,很顺利地将教师布置的任务完成。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解题思路和答案更有针对性的对该部分内容进行了讲解,由于之前进行了自主学习,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入。这种教学方法,锻炼了学生面对问题时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维。
每个学生的情况各不相同,如果教师采用统一的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发展。面对这种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实施“因材施教”的方法,按照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能力及数学基础等情况,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层次划分,并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促进学生的全面提升,保证小学数学课堂整体的教学效率及质量。[1]例如,讲解“布艺兴趣小组——分数除法”章节的内容时,有些学生对之前的分数基本性质理解不透彻,导致这一部分知识无法充分吸收。面对这种情况,数学教师将班级里不同情况的学生进行了层次划分,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安排了不同难度的任务,对于分数知识基础较强的学生,教师会为其安排更为复杂的分数除法运算练习,希望可以达到“拔高”的效果;对于那些分数知识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则安排了一些较为简单的基础运算练习,帮助这些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分数除法运算技巧。这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让不同情况的学生都得到了相应的提升,不仅提高了整体的教学效率,而且还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的全面发展,将立德树人很好地渗透到了数学文化中。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小组合作是很常见也很重要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保证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同时也充分发挥了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及合作能力。[3]例如,在学习“奥运奖牌——扇形统计图”章节内容时,教师将学生分成了不同的小组,并且为每一名学生都分配了不同的任务。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系列运动项目的名称,并告诉同学每个项目的奖牌数,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将这些数据进行分类整理,然后将其中扇形统计图展现出来。学生通过相互的合作与交流,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加深了对扇形统计图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团队精神,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渗透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学生的特点为出发点,通过对“因材施教”“先学后教”“合作学习”等教学模式的运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小学数学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方法,有效践行立德树人的教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