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国术 范书群
(西藏昌都市第五高级中学 西藏 昌都 854000)
由于地理环境、交通、信息及师资等诸多因素制约,西藏教学模式也相对滞后。特别是西藏一些薄弱学校,学生学习基础非常薄弱,教师仍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填鸭式”教学模式导致的结果是学生没兴趣学,教师身心疲惫,课堂效率低下。西藏高中教学完全是以汉语进行的,汉语水平欠缺的学生学习起来自然会感到很吃力。通过对西藏一些高中学校实地调研,笔者发现,西藏薄弱学校的高中学生大多数在初中没有上过地理课,所以他们上高中后地理学科几乎从零学起。而地理这门学科进入高中后变得更为抽象,例如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行星地球部分,学生理解起来就非常困难;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人文地理部分涉及的综合题分析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相比于自然地理知识,人文地理知识更灵活,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要求更高。而西藏薄弱学校高中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恰恰十分欠缺。基于此,为了更好地提升西藏薄弱学校高中地理课堂效率和质量,笔者认为“以题导学、用学促教”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文章着重从“以题促教”方面进行分析和梳理。
笔者此处提到的课前预习并非一般意义的预习,而是由教师事先安排好必须完成任务的预习。教师课前会给每个学生布置任务并下发留有空白的纸质版作业,而这些作业多是教材上能找到答案或是稍加思考就能完成的。教师每节课前五分钟就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并作简要点评。这样,通过任务驱动,就会“逼着”学生课前主动去看书,熟悉教材下一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而不茫然。
课前让学生通过预习大致清楚了下节课的内容,教师在课前还要精心筛选准备好有针对性且学生感兴趣的题目。课堂反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知讲授完毕一定要让学生及时加以运用,这样才能起到检验和巩固知识的目的。学生愿否主动去练习,首先得让学生对题目有兴趣。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学生更偏爱做一些涉及自己家乡、贴近自身生活方面的题目。西藏薄弱学校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淡薄,只有想方设法先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起来,教学才会有效。
教学不能好高骛远,而应因材施教。西藏学生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相比于一些优秀学生要欠缺很多,不能以优秀学生的标准要求西藏薄弱学校高中学生。正如上所述,学生有了兴趣教学才有效。其实,学生只是有学习兴趣还远远不够,还得有信心才行。关于信心的树立,笔者认为除了语言上多鼓励和肯定学生,选择一些适合他们难度的题目也非常重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因此,不管是课堂练习还是平时本校组织的自测考试,一定要把握好题目难度,平时学什么就考什么,做到学有所考学生才会更加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以题导学、用学促教”教学模式,着重强调学生的“练”!学生要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应题目,需要什么知识就主动去学习,从而熟悉教材。学生熟知教材内容后,再结合课堂上教师的讲解,一定程度促成了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当然,教师要从读题目、勾划题目中一些关键字词等重要信息开始,引导学生逐字逐句分析题目,要在学生脑海形成答题模式,做到让学生见到那类题目就知道在考查什么知识,该如何作答等。题目评讲不宜过多,重在透彻。
很多教师注重作业布置但往往容易忽视习题评讲这一重要环节。对于比较优秀的学生采用题海战术无可厚非,但对于西藏薄弱学校高中学生采用此方法行不通,他们本身基础差,做题速度慢,而高中学科多。因此,要特别注重对他们做过的习题进行评讲。较抽象的知识,可用一些形象直观的动画或视频边给学生演示边进行评讲,这样学生就容易接受和理解多了。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可见优质高效的课堂必然需要精彩的教学模式。而“以题导学、用学促教”主要是针对西藏薄弱学校高中学生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一定适用所有学校的学生,但对于西藏薄弱学校的高中生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借鉴意义。作为教师,应当转变教学思想,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2],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大胆尝试出一些好的教学模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以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