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教学内容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2021-11-21 21:25凌剑春杨龙秀
现代英语 2021年3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思政价值观

凌剑春 杨龙秀

(长沙理工大学,湖南 长沙 410114)

一、引言

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肯定了思政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为了强化高校对思政教育的重视,出台《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做出整体设计和全面部署,以指导高校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升思政教育对人才培养的推动作用。相关领导人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以课堂主渠道为主,发挥思政课堂教学在育人体系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要让高校更加重视课程育人,将其提升到育人工作的重要位置。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外语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突出,尤其表现在丰富大学生知识、提升大学生技能、促进大学生综合素养协调发展方面。大学英语,是大学外语教育中最主要的一门课程,是高校开展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其自身在具备很强的工具性的同时,也具有很浓烈的人文性质,在人才培养方面,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其也是中西方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最突出的课程,承担着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任。在大学英语课程中润物无声地融入思政教育内容,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激发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自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豪感,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共识和价值认同,对弘扬和传播中华文化具有重要的语言战略意义。如何将英语课程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基于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以深度教学实现课程与思政水乳交融,浑然一体是一个值得全面、深入探究的课题。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与方式来进行,教育方式有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通过课程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体现的是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性质。在课程思政中,教师更多地将其自身的政治态度、价值观等融入教学中,通过教学知识及技能传递的过程,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及熏陶。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在教师的积极引导及正面启发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知识学习的乐趣,促使其产生求知及探索的欲望,从而让其更多地与教师产生共鸣,在逐渐的升华过程中,提升思政教学的效果,弥补思政课程显性教育的局限性。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了公共基础课程思政要求,“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质、科学精神和认知能力,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那么在现实教学中,大学英语课程思政需要解决和探讨的问题有哪些呢?第一,语言学习具体内容和思政内容相结合的方式。大学英语是一门以语言学习为根本的公共基础课程,语言学习是最主要的内容。语言学习内容涉及听说、词汇、句法及篇章作文等。如何使语言基本技能教学体现育人价值,思政内容如何从量、质、面上进行设计和优化,兼具思想性、时代性、科学性,有机地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相结合,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第二,语言学习具体内容转入思政内容的途径。课程思政内容的导入穿插是否能够润物无声地自然融入教学,如何让学生能够自然接受,慢慢认同,产生共鸣,自觉意识,真正做到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寓教于乐,也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第三,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实施方式。课程思政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新理念,以期实现课程协同、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目标。改革教学内容、教学理念和方法是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思考和探究的。

三、基于深度教学内容的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英语教学与思想政治有着天然的联系,每一篇好的文章背后都有积极的思想内涵和价值追求,发掘其中的积极思想内涵和价值追求就是课程思政。要解决上述教学中的问题,大学英语课程思政需要依托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教育元素,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充分利用教材中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道德等方方面面的内容,点滴融入和贯穿各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结合中国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辩证地看待西方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引导学生继承、传播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哲学思想、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深度教学实现课程与思政的水乳交融。

(一)思政教学的三大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价值目标

基于深度教学内容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首先要确立教学目标,知识、能力和价值是思政教学的三大目标,从讲解核心知识、培养关键能力和实现价值观的塑造等方面得以实现。三大目标以价值塑造为核心,构建了三位一体、密不可分的思政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目标。核心知识涉及语言和文化层面,词汇句式的常用表达,百科知识以及跨文化领域的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和掌握。21世纪要求大学生所具备的核心关键能力包括思辨能力(critical thinking)、创新能力(creativity)、沟通能力(communication)和合作能力(collaboration)。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能够从中国看世界,激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从世界看中国,具有国际化视野,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二)思政融入的三个层面:语言、文化、思维

思政元素是开展深度课程思政教学的关键,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也不例外。把握英语语言课程特点,牢固树立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同频共振的教学理念,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并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起来,才能有的放矢,使课堂教学润物无声。基于大学英语课程的特点,教师可以从语言、文化和思维三个层面设计课前、课中、课后教学活动,三个层面紧密相关,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将思政元素点点融入,润物无声地直达学生内心,以期达到思政教育的隐性功能。

具体来说,语言层面可以从课前的语音练习,课中的精听训练、词汇句式解析,到课后的进一步拓展练习。语音和精听训练过程是漫长的,需要持之以恒的耐心和毅力。期间学生会因为母语的影响导致发音不准确,给精听训练带来紧张和焦虑情绪。教学中老师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坚持练习,培养坚毅品德,变被动为主动,从紧张焦虑到从容镇定,增强学生说英语的自信。文化层面可以从细微的一词一句入手,词汇意义往往蕴含了文化意义和百科知识,反映了看待世界的方式。引导学生课前积极搜集相关资料信息,探究词汇体现的民族文化内涵,关注文化差异,课中展开讨论,诠释不同文化的特征,在加强对中国文化自信的同时培养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包容性,保持开放的心态,欣赏不同文化的内涵;课后拓宽更广泛的知识,丰富文化积累,提升跨文化同理心。思维层面内容的设计和安排应将课文内容与时事热点紧密联系,抓住核心价值,引导学生深入讨论,提升思维品质,设计小组讨论形式的问题驱动课堂活动,提高思辨能力,让学生有机会用所学基本语言知识技能进行交流沟通,相互合作,在学习体验中培养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结语

要实现英语课程教学内容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教师首先要意识到语言知识和技能培养是英语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教师应该从基础的语言知识入手,兼顾语言技能,深度挖掘教材内容中的思政元素,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问题驱动为有效手段,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实现价值观的塑造,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体验中领悟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基于深度教学内容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有助于提升课程的思想性和教育性,进一步深化教学内涵,使实践教学起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理论信仰的催化剂作用,以期实现课程协同、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思政价值观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我的价值观
基于OBE理念的综合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机制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Problems and Measures for English Teaching Assessment in Primary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