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铜墙 孙伟斌
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
近年来,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开展研学旅行的文件,鼓励各地中小学积极参与到校外教育中去,以服务研学旅行的营地产业逐步兴起。各类学校及研学教育机构在积极参与营地研学课程体系和产业建设的过程中,如何进行特色化发展,让中国的研学营地展现出自身优势并将影响力扩大到世界各地,这是值得中国营地教育行业从业者思考的问题。
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研学和营地教育行业发展路径,研发适合中国学生的产品及服务模式,是中国研学营地教育的重点课题。本文针对当下营地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度整合思考,探索将部分旅游属性的营地、场馆通过专业机构改造、托管等方式与现有营地资源实现深度融合,通过融入教育属性,把当下区域文旅资源进行改造托管成为研学营地,弥补现有研学营地不足,以解决中小学生日益增长的研学需求和当下研学场地不充分之间的矛盾[1]。
研学旅行是“教育+旅游”的体现,研学旅行具有一定特殊性。研究表明,传统旅行社转型产生了诸多痛点,这就更加呼唤“研学营地”的到来。
对于很多文旅企业而言,本地市场是主要市场,也是企业营收和利润的核心组成。在传统利润环节被不断压缩的情况下,如何构建企业壁垒,保护业务范围,不被价格战所影响,对区域性的文旅企业来说非常重要。文旅资源进行改造托管成为研学营地正是当下的风口,抓住风口,确保营地研学旅行教育性、专业性、安全性,企业才能够达到跻身头部企业,能够实现合理的利润,进一步进行产品研发,提供高质量服务,达到良性发展的正循环[2]。
中国基于研学旅行的营地教育起步较晚,无论是研学营地建设的市场规模还是营地经营状况,都处于初步阶段,远低于国际水平。中国目前的营地教育与欧美营地教育的主要差距表现在:我们拥有相对他们数十倍级的市场规模,配套供给与之相比却是百倍级的差距,其中营地建设、营地运营两方面的缺失尤为严重。
目前国内大部分文旅企业开展研学活动的形式和传统旅游无明显区别,大都在做各种资源整合,并没有主动创造利润。营地研学需要回归到研学的本质是教育上来,教育最核心的内容是课程[3]。深度挖掘各类文旅产业等载体的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潜力。作为文旅企业,要有高效运作的团队托管资源的经济实力和渠道,更要有依托资源进行课程开发和培训的能力,对区域内合适的资源进行整合,通过改造、托管的方式去跟资源方实现深度融合,以植入课程的形式,实现研学教育属性中的溢价空间,从而完善区域内的文旅产业。
作为从传统旅游转型过来的研学营地,继承了传统旅游留下来的各种优势和竞争力,同时也承袭了其自身同质化的痛点,导致研学课程形式雷同,现在研学业务的主要矛盾已成为这种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与当下研学实践课程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即大部分营地研学机构开发的产品难以满足学校和主管部门的要求,服务团队难以跟上研学需求。以传统旅游为基础的这一批服务团队,是否能够达到研学服务的标准,能不能满足学校和学生的需求,能不能满足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能不能达到研学服务的标准,这些问题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点,都值得去深思。现有的文旅企业通过“资源+课程+服务”的营地研学产业链模式寻找新的利润方向,增加新的利润点,从而提升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在文旅资源进行改造托管成为研学营地过程中,做为研学营地的委托方需把握几个核心的原则:
随着研学旅行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未来和营地合作的委托方一定是专业的研学市场服务商。一个区域以内不会出现很多的这种机构,市场一定会集中在符合标准的少数企业手中,形成寡头市场,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研学和青少年活动产品的这种教育性、公益性、安全性和高度专业化的需求。
要保证研学机构和营地运营方关系的唯一性,只有保证委托方的唯一性才能够保证委托方的定价权,保证其利润空间。合作的景区或者其他具备研学硬件条件的场所,在构建研学营地“资源+课程+服务”的运营模式的运营营地端口,只能跟一家研学机构合作,双方在合作之前会详细协商各项要求,进而达成共识,尤其要明确资源方不能引进第二家机构进行合作。只有保证了研学业务端口的唯一性,才能够保证研学机构的定价权,才能够保证研学机构的利润空间,提高企业的竞争壁垒,扩大在本土的优势[4]。
教育理念是决定研学实践营地的定位、内容、目的、本质的基本属性。营地作为青少年研学旅行的重要载体,建立科学的运营理念是营地设置和实施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指导思想。委托方在托管期间并不是以旅行社的身份去托管,而是以教育类的公司的身份去托管,委托机构的客户受众从C端的单一学校变成了同时对B端和C端来进行服务,扩大了业务范围。随着研学标准和客户需求的不断提高,这种身份的转变对客户结构进行了调整,也拓宽了客户基数,使得其他研学机构的相关准入要求和门槛越来越高,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构建研学营地“资源+课程+服务”的运营模式前期要有一定的业务实力和一定的流量托底。虽然说研学营地的改造和托管成本相对较低,但是专业营地研学课程开发难度和课程执行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前期的开发和运营其实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从有到优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沉淀[5]。
而在各个区域里面具备成为研学营地的优质文旅资源是有限的、具有稀缺性的,合作时间较短,前期工作来不及充分开展,理念得不到充分的执行。长期性原则可以保障双方稳定合作。
研学资源方和运营方价值观要相同,配合度要高,在此基础上设置相对应的违约成本,只有具有一定的违约成本,才能够保持双方合作的唯一性、强制性和长期性,才能够给彼此提供一个保障。如果前三个原则都不能够实现,那手段就是设置相对应的违约成本去限制双方的违约行为,资源方要保证他们有较高的配合度,有合理的分润预期,有合理的市场预期。作为托管方要去开发符合市场要求的研学课程,要保障课程执行[6]。
大量实践证明,文旅资源进行改造托管成为研学营地的研学营地产业链模式是研学机构纵向一体化的创新,是对现有的文旅资源的教育属性里面溢价空间的探索,这种模式的利润比执行端口也就是传统业务的利润更高、也更加稳定。研学营地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文旅资源进行改造托管成为研学营地是实现我国文旅资源中教育属性的挖掘和升华,可以形成核心竞争力,树立营地企业的研学品牌,这种模式必将成为我国研学营地实践的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