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彩红
【摘要】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我们指明了语文教育的内涵,要提高学生认知,深化学生情感,提升学生能力。除此之外,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提出了要求,要求学生具备感知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把美的元素与语文教学深切融合,让语文的学习变成一种心灵的享受,以丰富学生内涵,提升教学效率。基于此,主要对高中语文审美教育进行了深度研究,以便给我国高中语文教师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高中语文;审美教育;有效策略
引言: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语文教材内容越来越丰富,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既要求教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又要求教师必须注重语文审美教育,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以此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重要作用
(一)审美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审美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最基本的素质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通过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来完善自我品格,使学生能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实现综合素养的发展,同时完善教学目标。首先就需要使用美感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主动去探究,提高学生思維活力,拓宽学生眼界,使学生的思想更加活跃,见解更加新颖。把审美教育融入高中语文教学当中正是落实素质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能够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需求
高中语文教育的目的决定了其必须进行审美教育。语文学科既具有工具性,也具有人文性,高中语文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语文教育本身就是一个丰富而生动的美的体系,而高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美,例如自然美、人性美、社会美、哲理美等,这些美为学生构造了一个充满魅力的美丽世界,是教师开展审美教育的重要资源,但是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多少教师并不重视审美教育,导致语文教学改革效果不理想。新课改强调,高中语文教学当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较高的审美情趣,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开展审美教育可以充分体现语文学科自身的美和语文教材中蕴含的美,从而满足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和创新的需求,使语文教育的功能得到全面发挥。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具体体现
2.1提高教师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语文教师作为语文课堂上的引导者,除了必须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本领以外,必须还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这样教师在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才能够更好的为学生营造美的氛围,引导学生去发现文学中的美,去对文学名著中的美丑进行识别、鉴赏,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例如,教师在平时可以去培养自己广泛的审美兴趣,欣赏自然中的美,如名山大山、名胜古迹等;欣赏艺术美,如戏剧、电影、文学、书法等。对于这些审美兴趣的培养,能够无形的帮助教师将语文教学实际与美学实践结合起来。学校还应该经常组织一些审美教育的交流活动,让教师们之间进行审美教育的讨论与交流,让教师把好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分享出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教师们在相互交流与合作中,更容易探索好的教学方法。
2.2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让学生获得审美的体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为学生营造一种美的氛围。例如,在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导入。在课前可以为高中生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激起学生对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思索,让学生回想起三国时期的各个英雄豪杰。这首词是苏轼对于人生的追问,当多媒体播放完画面和音乐之后,学生对于这首词的学习兴趣高涨,再加上老师激情的讲述,更容易引起与学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领会到词中的微妙情感。当然能够激发学生审美兴趣的导入不仅仅限于多媒体,还包括以情导入、名句导入、悬念导入等等,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文学名著引用不同的导入方法,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还必须让学生获得审美的体验,让学生在审美的体验中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能够让高中生在文学名著教学的课堂上获得审美体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诵读,教师必须指导学生进行文学名著的诵读,让学生获得审美的体验。教师在指导诵读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教师示范朗读,让学生去模仿;也可以在学生朗读的时候对学生的语调、语速和语调加以指导。还可以为学生创设朗读的情景。朗读的形式其实是多种多样的,比如领读、齐读、分组读、分角色读、配乐朗读、竞赛读等,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文学著作,选择不同的朗读形式,让高中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验到诗歌语言的精华,增强自己的语感,激起学生的情感。
2.3借助名著导读,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由于高中阶段学生们的课业压力较大,很多时候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时会不断地更新自身的教学方式,想要通过有趣灵活的教学内容来减轻学生们在学习中的压力和负担。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同样如此。名著素材很多,范围很广,而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大多会根据教材中的推荐来引导学生。一些名著中的内容本身是很有趣的,教师可以挖掘其中的乐趣来激发学生们的阅读欲望,进而鼓励学生们进行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师本身應当明确,名著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为了高考试卷上那几道可能出现的问题,更多的是在于提升学生自我,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因此在教育教学中,以鼓励学生进行阅读从而领悟内涵完善自我为主。借助展名著阅读教学,进行审美教育,是新时期对于教师和学生的基本要求。
结束语:在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审美的教育,符合高中生的心理发展要求,更是时代的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不断的提升自我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让学生在文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审美体验和审美兴趣,进而提升自我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邝伟,黄萌.高中语文文学阅读教学中审美培养研究[A]..《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十卷)[C].:,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