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提升路径探析

2021-11-20 21:40马妍洁徐嘉辉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

马妍洁 徐嘉辉

摘  要: “双高计划”及“百万扩招”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从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的价值阐释出发,总结已经取得的成效,分析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而从主体、内容、载体、方法、评价反馈等五个维度,提出立德树人视域下促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提升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 立德树人;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21)05-0096-07

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就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并高度重视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部也强调要把落实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1]。“双高计划”和“百万扩招”给高职院校带来了退伍军人、下岗职工和农民工等这些复杂又特殊的生源,随之,也带来了一系列相应的教育改革措施。高职院校的育人工作,面临着宽进后如何严出、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实效性如何提升等问题。

一、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的价值阐释

(一)促进高职院校结合实际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立”和“树”上对立德树人的独特要求,立德树人是高职院校实现自身教育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践行教育的初心和使命的生动实践。在新时代背景下培养专业化人才,筑牢高职院校学生的精神之基、补足精神之钙,从不同维度结合高职院校实际提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的具体路径,有助于高职院校结合自身特色达成立德树人目标。

(二)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支撑

“百万扩招”政策实行后,高职院校将面临更加复杂、特殊的生源条件,退伍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社会特定群体等,来自不同的生活环境,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文化水平、社会背景,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更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而做好这项工作,可以进一步丰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理论,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支撑。

(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全国的高职院校开设了1300多个专业和十多万个专业点,在人才输送方面为我国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国家的重大发展需求决定着高职院校要在更高的起点谋划人才培养工作,但这种谋划不应局限在科学技术上,也要注重学生在心理、生理、思想上的进步,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确保专业素质发挥正向作用,为专业建设提供永久精神动力,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服务。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取得的成效

高职教育发展已经进入新时代,以前的高职院校只注重学校规模的扩展,如今已转变发展观念,向以提升质量为重点的发展模式转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较以前相比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受重视程度有所提升

高职院校相对于普通高校,其人才的培养方式及培养目标具有特殊性,导致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被重视。高职院校的数量占据了我国高等院校的半壁江山,为更好地提升我国整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政策、法规,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开设、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二)逐步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专业化队伍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存在着专业素养不高、老龄化、学历水平参差不齐、待遇相对专业课教师较低、流失率高等问题,甚至出现专业课教师兼职思政课教师的情况。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全国范围如火如荼地展开,这些情况也随之得到了改善,比如教育部针对这些现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数做了严格规定,要求高校按照师生的人数比例,思政课教师不得低于1∶350的比例,还对思政课教师的选用、聘任、待遇、培训等都有了明文规定,且严格落实。由此,专业化的思政课教师队伍逐步在高职院校建立。

(三)改革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模式

2019年国家针对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改革出台了方案,其中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高职院校纷纷响应方案要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改革,更有些高职院校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三位一体”模式、“12345模式”、“五育并举”育人模式等,甚至有的高職院校利用最新的VR技术建立了实景模拟红色教育场馆,走在了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前沿。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主体育人合力凝聚性不强

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教育主体之间育人凝聚力不强等问题。高职院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工作的系统性认识不足,思政工作只强调个别主体推进,而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主体建设的凝聚性。立德树人各责任主体行动不一致就无法形成最优合力,所以,需探索如何发挥各方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协调推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所以高职院校要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出发点,探索凝聚政、校、家、社会及个人的主体性育人合力。

(二)思想政治教育“五育并举”而融合不够

新时代赋予了高职院校“五育”不同的涵义。高职院校的德育应该包括政治、思想、品德素质教育而非单纯强调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部分高职院校虽然尝试课程思政,但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都没有得到理想的效果。智育应该包括专业、文化素质教育及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高职院校面对新时代经济、技术高速发展变化,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方式上相对滞后,学生的创新能力、职业技能等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体育不应是单纯的生理素质教育,而应包括心理素质教育,高职院校忽视了体育对其他四育的价值,且没有从身心协调发展上重视学生的体育教育。高职院校在美育方面的教育实属空缺,除了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有机会在美的方面得到培养锻炼,其他专业的学生在这方面的教育几乎一片空白。美育包括艺术及人文素质教育,高职院校应该多为学生创造发现美、评价美、欣赏美的机会。高职院校在劳育方面相对于普通高等院校有着先天的优势,但是高职院校在劳动教育方面缺乏系统的劳动教学设计[2],甚至全国高职院校缺乏一套通用的可以融合发挥五育最大功效的劳动育人设计。目前高职院校提出“五育并举”甚至付诸实践的不少,而做到“五育融合”的实属凤毛麟角,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非一词之差,而是德智体美劳五育之间的相互贯通。

(三)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应用能力不足

网络已经发展至5G,据黑龙江省教育厅发布的在线教学大数据显示,78.45%的教师采用“视频直播或语音直播讲解”,41.69%的教师采用“QQ群或微信群文字辅导”,13.13%的教师采用“MOOC异步辅导”,9.51%的教师采用“SPOC异步辅导”,还有6.74%的教师采用校内自建平台等开展教学[3]。时代飞速发展大环境下,高职教育对高职院校教师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学习、接受、应用载体的教学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形式上,部分高职院校利用新媒体开展网络授课,但仅仅依靠网络授课单方面灌输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容,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水平上,部分经济较落后甚至刚刚脱贫的地区高职院校,即使思想政治课教师和设备资源配置到位,教师们也有在载体使用方面无从下手的问题,这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应用有待普及。

(四)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教育评价的指挥棒问题是思政教学实效性提升的关键问题。目前,高职院校只是响应政策要求,其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只是单纯地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绩纳入其中,进行简单的要素叠加而忽视了评价的相互性、多元性、反馈性,缺乏对思政课教师的多元评价和对学生的获得感的综合反馈评价。因此,教学评价改革方面还有待深入。

(五)教学方法陈旧落后

新时代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面临着百万扩招带来的生源多样化以及网络时代带来的技术冲击的双重挑战,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思政课采用了理论+视频的讲授方式,有些院校仍然采用灌输模式,面对扩招带来的具有不同社会背景、学历的生源,傳统的灌输式讲课方法显得过于陈旧落后,很难使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缺乏创新性、活力及亲和力问题,是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存在的重要问题。

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的路径探究

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时代带来的新挑战,在取得了一些实效性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本文从主体内容、载体、方法、评价反馈等五重维度出发,提出切实提升实效性的有效路径。

(一)主体维度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4],要想切实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需站在全社会有效实施立德树人的系统视野,研究如何形成政府主导、学校重视、家庭参与、社会协同、个人努力的立德树人工作整体格局,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学生主体齐抓共管,形成育人闭环,打造五维德育网络新格局。

1. 政府做好顶层设计,推进整体规划贯彻落实

教育部强调:“要把落实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2]这就要求政府相关教育部门针对如何提升高职院校的立德树人成效,通过科学有效的整体规划加强顶层设计,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提升起到政策引领和价值引领的作用。一是通过科学的政策引导推进思政工作开展。政府相关部门要做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规划,坚持以高职院校切实存在的问题、需求为风向标,形成符合高职院校自身特点定位和实际情况的高质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划。二是推进整体规划贯彻落实。政府相关部门要建立高校落实整体规划的落实—监督—反馈—再落实闭环监督机制,以闭环监督机制促进立德树人整体规划实效性的提升,并以此作为“火车头”引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前进,作为“钥匙”打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发展格局,为新时代科教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2. 高职院校要打造具有高职特色的立德树人管理及创新模式

一是思想引领方面。高职院校要结合整体规划建立立德树人管理机制,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专门负责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照搬本科院校,应结合打造具有高职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结合院校所在的地域、文化,建设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名师工作室,打造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做好思想引领工作。二是教研创新方面。高职院校要提高自身科研创新能力,构建有自身办学特色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要加强高职院校之间的科研协同创新,共同构筑科研协同创新平台,科研知识和科研技术互通有无,共同成长。以开放创新协作的态度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交流,整合特色思政资源力量,同时辅以完善的科研创新激励体系,鼓励科研创新,激发高职院校学者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3. 社会各界及行业企业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环节发挥切实作用

通过营造良好的职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和社会舆论环境,打造提升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效果的社会路径。一是做好从校园到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过渡工作。与高职院校相关联的实习单位与就业企业,应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避免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求职后出现思想政治教育断层,做好从校园到社会的思政教育环境过渡工作。各方社会组织及社会团体要充分发挥支持和协助作用,鼓励高职学生深入基层开展公益劳动、志愿服务、勤工俭学,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5]。二是利用大数据技术关注社会专业化人才需求,为高职院校提供数据支撑,使高职院校更有针对性地培育全面发展的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4. “三个注重”营造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

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社会资源、学校资源,更离不开家庭资源,最好的家庭资源就是家庭、家教、家风,甚至由其衍生的家训。家庭教育是家风形成与发展传承的重要基础,家风是家庭建设、家庭教育成果的凝结与升华,是家庭文化的精髓与灵魂。家庭是一个人三观形成的起点,有些看似简单的生活方式,其实是传承下来的价值观,家庭育人是提升高职院校思政工作实效的重要一环。坚持“三个注重”的家庭育人路径,第一,应创造良好的家庭精神环境。优秀的家庭精神环境离不开优秀家风的建设、优秀家训的传承。新的时代背景下,鼓励家庭创新家训形式,比如父母长辈以视频录制的方式,讲述家族故事,或通过编撰属于自己家庭、家族特色的家规、家训、家庭文化小册子。第二,应打造学习型家庭环境。习总书记曾指出:“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6]一个人学习也许是枯燥乏味难以坚持的,但是一个家庭一起学习也许就可以战胜枯燥乏味,也许就是幸福的。营造学习型的家庭氛围,不仅可以全面提升家庭教育质量,更能够实现成人终身教育的理想。而且在日常生活中,高职院校学生的父母长辈应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高职院校,言传身教,做好家庭的“两关注一沟通”工作,即关注孩子的学习和心理健康双向并行,辅以适当方法的沟通,给予必要的关心和爱护。总之,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协助高职院校培育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以实际行动践行优良家风礼仪,帮助下一代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5. 高职院校学生应加强自身理想信念教育及自我认同教育

一是高职院校学生首先要强化自我认同。自我认同非常重要,学生如果不能自我认同,就会出现自我认同危机,就会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迷失自我价值和生活方向。二是高职院校学生要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分析自己在社会立足的优势。三是高职院校学生要主动关注身边的优秀朋辈群体力量,通过学生间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互帮互助而共同进步。学生自身向優秀成功典型学习,更容易将学习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以优秀典型示范激励自身不断奋进。

(二)内容维度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要想得到有效提升,教育内容是关键。高职院校应该深度挖掘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的育人内容,推进五育有机融合,以推进“三全育人”机制为核心,从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 编撰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材

高职院校除遵照国家规定的思政通识课本授课外,应将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甚至符合自身地域特色的红色精神编入教材,打造符合高职院校自身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材。

2. 开发具有未来从业方向的特色思政课

高职院校可根据学生不同就业方向开设具有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思政课程,邀请行业精英、职业发展成功的校友、专业方面的专家学者参与具有行业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也可以引领学生在未来从业路上更好地发扬工匠精神、劳模精神。

3. 开设美育、体育类课程,促进五育融合

高职院校应开设艺术鉴赏课程、中华传统美德课程,使学生对心灵美、道德美有新的认知,促进学生三观的良性发展。开设团体类体育活动课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升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深度挖掘美育、体育对德育、智育、劳动教育方面的价值,促进五育融合。

(三)载体维度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起着传输、增效、互动和检测作用,是教育落到实处的关键环节。促进载体平台的专业化,提高教师对载体平台的应用能力,以及做好载体的资源共享工作,可以有效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综合质量。

1. 建立高职院校思政数据库,搭建思政教育专业化平台

目前,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教学信息技术就是慕课、微课、直播。由于地域、经济等现实条件影响,选择的平台、方式良莠不齐,要想从根本上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就应该利用大数据搭建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共享专业化平台。通过数据集成,实现各级各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和应用数据的交换与共享[7],进而根据大数据分析百万扩招带来的更具多元化的生源,针对其特点推荐适合其思想水平、社会背景、学历水平的符合其专业和未来从业方向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采取SPOC模式更有针对性地授课。

2. 做好教师新媒体平台应用培训工作

青年大学生永远走在应用新技术的最前沿,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不能滞后于时代的发展。高职院校除了积极探索各类网络平台的使用功能,做好新老教师新媒体平台新教学模式的培训工作,提高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确保课程质量,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突破固有理念,培养一批具备大数据分析技术的现代化思政课教育人才队伍,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共享专业化平台可以顺利运行。

3. 有效利用课外载体,共享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高职院校在利用教育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要抓好课堂载体建设,也要有效利用课外载体,有效利用各类教育基地、学习基地,院校之间应有效共享资源,破除经济资源壁垒,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到有VR思想政治教育红色基地的高职院校进行学习参观,也可以利用社会力量将思政教育与实践结合,除此之外,还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使各类载体充分发挥作用,形成合力。

(四)评价反馈维度

教育评价在立德树人教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育评价应该追本溯源,将立德树人摆在首位,作为检验教育工作的根本标准。教育评价改革是教育改革的关键一环,为促进立德树人提质增效,应从教育评价改革标准考核要素及教育评价改革标准方式创新两方面出发,实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1. 教育评价改革标准考核要素创新

教育评价要想在信度和效度方面有价值,关键在于考核要素。考核要素应从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出发,才能更全面和更具有参考价值。首先,教育评价改革。在教师评价方面,应提高师德师风建设评价机制权重,拒绝以“五唯”为标准,剔除“五唯”的不良导向。将发表论文的质量、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采用、学生的德行心理方面的关怀指导以及对学生未来实习实践、工作发展寻求培养机会等,纳入教学评价改革标准考核要素。其次,学生评价方面。应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分别列为考核要素,纳入评价体系,也就是将学生在校理论课学习成绩、体育及团体活动成绩、艺术鉴赏课成绩,甚至是高职院校开设的美育课程、劳动教育实践课程和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各方面成绩,全纳入教育评价。

2. 教育评价改革标准方式创新

合理有效的教育评价除了要素科学合理外,评价方式也是关键一环,科学有效的评价应是多元的、多向的。高职院校的教育评价标准应有所创新,建立教学评价一体化平台,建立盲评教学考核平台,采取云评价,随机抽取,匿名评审。教师教育教学方面采取校内评、专家评 、同行评、学生评的多对一模式。学生学习评价方面采取老师评、同辈评、实习单位评、志愿队伍评等综合考评多对一方式。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后台统计,剔除可能存在的利益关系,科学客观地评价,形成完整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立德树人提质增效。

(五)方法维度

高职院校应以“八个相统一”的基本原则为重要依据,从显性隐性相结合及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维度出发,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

1. 显性隐性相结合

习总书记曾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8]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目标上同向,功能上互补,在教育方法上要采取将显性和隐性结合的手段,加强高职院校校园制度建设、文化建设与立德树人隐性共融,进而促进实效性有效提升。

一是从校园制度性隐性教育出发。首先,从文件规定的内容出发,以班级纪律规定为起跑线,以校规为准绳,制定踏进社会之前的实习阶段的规章制度,保证学生从树人到成才的每个环节都环环相扣,科学合理且具有可执行性,以保证学生在校园内的各种行为有章可循,避免出现规则的“真空地带”[9],通过宣传、学习、贯彻和督查,能够使学生树立起法纪观念和规则意识。其次,从榜样示范层面出发,树立高职院校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起先锋模范作用的朋辈群体优秀典型,开展榜样示范及事迹宣讲等活动,从学生的身边出发,促进学生树立自我规范意识。

二是从校园文化建设隐性教育出发。首先,从学校的整体文化底蕴出发,把校风校纪校园文化有机结合,凝练整合隐性教育资源,以情促教,营造与学生可以产生情感共鸣的校园文化环境,比如校园里刻有校训的文化石、图书馆电梯里励志的标语、食堂餐桌上避免浪费提倡节约的宣传语等,都是隐性教育的简单示例。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方面,可以利用校园故事、经典的校友发展成功案例、有校园特色的文娱活动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显性教育的过程中利用隐性渗透。其次,可以从各分院的文化特色出发,例如打造属于分院自身特色的文化墙,“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把立德树人与校园文化建设共融的起跑线放在分院,结合分院的发展历史以及学科建设特色,将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与审美功能结合起来。

2. 理论实践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鉴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及未来就业的特殊性,理论与实践不应该只从学生角度出发。国家相关文件规定高职院校招聘相关专业教师,需要从具有三年以上企业从业经历的人员中选拔,这就必然要求思政课教师也应响应时代号召,提升自己在专业方向上的认识。首先,在教师亲身下沉企业实践丰富教学理论層面,高职院校应将思政课教师有无下企业挂职、实践经历纳入职称评聘要素,鼓励思政课教师周期性地下沉企业实践学习,从而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制定更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其次,在促进学生更好地实践层面,高职院校也应对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工作创新。一是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模式和内容,让学生走进红色基地,跨入社会课堂。二是创新专业课程实践活动的模式和内容,让学生踏上操作台、扎进机械中,崇尚劳动、增强本领。三是创新党团组织和学生社团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创新社会志愿活动的模式和内容,让学生靠近先进组织,锻炼组织能力,提升觉悟,服务大众。

五、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想提升实效性,就不能割裂主体之间的合力、五育之间的融合,以及载体、方法、评价等方面的重要关系,综合分析如何从主体角度出发有机结合,形成育人合力,辅以内容、载体、评价反馈、方法上的具体实践路径,才能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完整的立德树人育人体系,才能进一步提升育人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EB/OL].(2021-03-31)[2021-05-27].http://edu.china.com.cn/2021-03/31/content_7736

4059.htm.

[2] 邹吉权,刘斌. 高职德智体美劳五育的理念、内涵与实施策略[J]. 职业技术教育,2020,41(4):17-22.

[3] 韩雪,白宏亮.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视角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探析[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38(5):201-204.

[4] 习近平.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 人民日报,2018-09-11(01).

[5] 林华开. 立德树人背景下高职学生劳动教育的内生逻辑与实践路径[J]. 教育与职业,2020(24):20-25.

[6] 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7] 赵善庆.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维度[J]. 辽宁高职学报,2020,22(4):97-101.

[8] 习近平.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 人民日报,2019-03-19(01).

[9] 王婧. 论隐性教育视角下如何强化大学生的规则意识[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15):56-57.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 (2019-06-18)[2021-05-27].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953/201906/t20190618_386287.html.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