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君
摘 要: “1+X”证书制度已逐步成为职业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从“1+X”证书制度的“课证融通”价值观角度阐述其本质价值和生产力价值,探究“课证融通”在标准融入、实施融入、文化融入上的融合取向,开展“1+X”证书制度的“课证融通”实施案例研究。
关键词: “1+X”证书制度; 课证融通; 实施案例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21)05-0034-05
“1+X”证书制度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制度创新,职业院校应尽早申请试点,落实该制度,从形式和内容上为职教学生高质量就业赋能,贯彻好教育部有关职业教育的重要政策。“1+X”证书制度的“课证融通”起始点是提升职业院校各专业复合型技能技术人才培养质量,终点亦如此。“课证融通”中“课”是指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及课程教学,“证”是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融通是指“课”与“证”相互衔接并融合。意在深化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合作和共赢,指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前进道路,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提升职业教育的类型教育地位。韦莉莉[1]在研究中提出书证融通保证了人才培养的全面化、系统化与普遍化。王亚盛、趙林[2]研究得出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接融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需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调整。李童燕[3]研究认为基于“1+X” 证书制度的实施,应深入推进“三教改革”。本文将从“1+X”证书制度的“课证融通”价值意蕴、融合取向、实施案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1+X”证书制度的“课证融通”价值意蕴
2019年3月始,“1+X”证书制度在职业院校、应用型大学陆续开展试点,实施到目前,部分职业院校从试点专业到非试点专业已将该制度作为常态化教学模式。可见,该制度在职业院校的可行性良好。《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阐明“1”代表学历证书,“X”代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亦可表述为书证融通,“课证融通”是书证融通的延伸和课程体系体现,其中“课”与“证”具有相互依赖关系且有机统一于“1+X”证书制度。《方案》中指出“启动‘1+X证书制度,有助于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中国职业教育经过几十年的改革与洗礼,逐渐形成了我国特有的教育体系和价值体系,目的是提高复合型技能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以满足新时代不断进步的行业企业发展需求。根据“课证融通”取得的教学成果可将其归纳为两个层面的价值指向。
(一)本质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问题。职业教育从“1+X”证书制度下的“课证融通”角度可以很好地回答这三个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职业教育在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中给出了方向: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复合型技能技术人才。人才培养规格有两类特性:统一性与多样性,标准化与非标准化。广义上讲,统一性和标准化、多样性和非标准化,分属于同一范畴。因全国各地社会需求、区域经济、院校办学条件、师生个人专长的差异性,在标准化、统一性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方案和规程教育教学基础上,融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关要求,根据企业标准的需求变化培养多样性和非标准化人才,应该更受就业市场欢迎。“怎样培养人”,是职业院校各专业培养学生选择发展路径的主要问题,在“课”与“证”之间相互认可、转换,培训和融通的育人过程中,需要把专业课程标准和“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分年级、分项目、分技能等级地落地实施。“为谁培养人”,职业教育的专业定位已有明确的指向性,为国家、为社会、为企业培养“又红又专”的技能人才。同时,职业院校在办学导向上需要正本清源,《方案》提出,职教与普教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荀凤元[4]认为实施职业教育改革不是迎合“学历社会”,而是致力于改变“学历社会”意识形态对现代职业教育的消极影响。职业教育借助“1+X”证书制度的试点契机,以就业为导向,贯通“课证融通”教育改革,最大程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多层次就业岗位需求,有效达成人力资源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对口对接,培养多层次“X型”技术技能人才,以适应新时代发展、体现类型教育本质、满足企业需求。
(二)生产力价值
教育与经济素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当前“1+X”证书制度的提出,必定基于新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后期可能需要调整职业院校专业布局以适应经济的发展变化,专业结构发生变化势必带动专业课程优化,推动生产力价值的不断提升是“课证融通”的重要教学成果。中国制造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需要的生产力水平越高,各企业越需要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职业院校应迎合行业产业需求,用好“1+X”证书制度,有针对性地培养行业紧缺人才,力争有效缓解“用工荒”和“就业难”的问题,为社会、为企业、为家庭、为学生个人创造生产价值,提升职教学生服务社会经济稳步向前的能力与水平,进一步显现职业院校培养生产、服务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这就需要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专业体系上做专做精。众所周知,职业教育是面向经济、面向产业和面向需求的教育,这三方面需求具有与时俱进的特性。因此,“1+X”证书制度应保留职业院校一定的灵活度,便于职业院校根据地域企业特性可调可控地落实该制度,也为职业教育更好地实施“课证融通”提供较好的自由度。职业院校各专业开展“课证融通”时,在课程标准中融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优化教学方法,强化标准意识,有利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全面性、系统性,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针对性,有利于实现职教学生创造新财富的能力,使职教学生成为具有新时代生产力价值的劳动者。
二、“1+X”证书制度的“课证融通”融合取向
“课证融通”融的重点在于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等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融合。实现路径可分为四个层次:标准的融合、认证实施的贯通、“三教改革”的并举、职业岗位文化的深入。“课证融通”实施的根基在于职业院校制度上的支持,路径在于对接人才培养方案、对接课程标准、对接实训标准、对接评价标准、对接“三教改革”。
(一)融在标准
“课证融通”,标准先行。标准是衡量职业教育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落地实施的标尺。杨应崧教授[5]所述的“跳一跳够得着”的标准是最佳选择,也是必然选择。职业院校各专业可根据地域特色、自身办学情况、学生培育目标制定符合本校发展规划的标准,切忌好高骛远。当然,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顺应教学诊改的理念与时俱进,遵循“计划、实施、检查、改进”教学质量管理步骤,不停地循环,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首先,对比标准,找差距。2019年教育部颁布《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这是继《方案》之后再次从国家层面强调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课程标准的融合。职业院校在“1+X”证书制度试行阶段,如图1所示,对应企业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有机融入职业院校原有专业教学标准,以两大标准为基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用于专业课程体系、师生课堂教学、考核考证评价体系,作用于职教教师及学生。职业院校为了更好地落实基于“1+X”证书制度的教育教学改革,可以甄选满足条件的试点专业、试点教师进行提质培优建设,教师内化吸收后严格按照优化后的教学模式对试点专业职教学生授课、实训、考核、反馈、优化。通过以上教学手段,最终的受益人将是多方面的,如社会、行业企业、职业院校、毕业生本人以及学生们的家庭。
职业院校各学科领域“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如期达成,专业课程无疑是实现“课证融通”的主路径,课程标准又是教师授课的根本依据,做好课程体系的融合构建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没有真实地融合构建课程体系,很可能会出现“形似而神不似、换汤不换药”的现象,达不到“课证融通”的期望值。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必须对照“1+X”证书制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相关要求对比、分析、改进,同时,实训设备和师资条件允许的院校,可以师生共同使用认证企业开发的指导教材进行辅助教学。
其次,“对症下药、显疗效”。一定要深刻理解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相关要求,挖掘实际内涵,切忌望文生义。现阶段,“课证融通”的融合过程大致分为以下两种模式:第一种,课程标准中的知识点与技能点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中的要求相对应,无需修改专业课程标准,但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很小。第二种,以“X”为靶点,“1”向“X”对标,专业课程标准中的知识点与技能点达不到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要求,需要对课程标准进行诊断和改进,譬如说专业课程中的知识点不能满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要求,就要对“1”中的知识点有效地进行序化重构;当专业课程中的技能点不能满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要求,需要职业院校在实训课程中增加实训技能点;倘使职业院校学历证书中的知识点和技能点都不能满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要求,职业院校需要增设知识点和技能点满足“X”的要求。总之,达成符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求的知识点、技能点和能力点[2],才能使职业院校专业课程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真正融通。
(二)融在实施
“课证融通”与“三教改革”并举。前者的实施需要教师、教材、教法的协同支撑。一线教师对打通“1+X”证书制度“课证融通”落地实施“最后一公里”关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职业院校在落实“课证融通”阶段,应该完善专业教学管理制度,做好教学保障,鼓励支持教师参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分阶段、分层次、分类别地组织专业教师参与“X”培训,逐步形成具有“X”特色的“双师型”教师群,甚至可基于雄厚的教师资源申请成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鉴定站,从被培训者转变为培訓者。现阶段“1+X”证书的培训和考核仍在不断改良中,抓住此次机会,建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鉴定站有益于提升职业院校的知名度并为学校创收。专业教师要有“课证融通”观,转变思想理念,成为教学基本素养高、实践能力强的新时代“双师型”教师。同时,职业院校要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好“入口关”和“出口关”,完善具有多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特色的“双师型”教师资格准入、任用管理和退出机制。教材是师生获取技能和知识的主要蓝本,“课证融通”的施行需要教材做支撑。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的编写,应以专业领域实际生产中的典型工作任务、有针对性的案例为载体,融入具有专业特质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使新编教材具有科学性、时效性等特性,以及满足企业和学生发展的要求。
“课”与“证”的融通过程及结果,需要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评价考核标准融入职业院校专业课程考核,是“课证融通”的必要环节。教学评价具有引导学生思想、思维、品质的功能,要充分发挥好评价手段的指挥棒作用。教学实训、考核鉴定、证书获取、调研反馈是“课证融通”的基本迭代流程,考核与鉴定是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如图2所示。可以将职业院校的教学评价标准与认证企业考核模块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标准结合,缩短考核流程。在平时的教学中融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评价形式,按照六项能力(安全/7S/态度;专业技能能力;工具及设备的使用能力;资料、信息查询能力;数据、判断和分析能力;表单填写与报告的撰写能力)、三个维度(自评、互评、师评)进行教学评价,“课”与“证”的评考融合如果进展顺利,达到了“1+X”证书制度鉴定标准,可以不进行单独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使之成为常态化教学评价手段,学生在取得职业院校学历证书的同时,亦可取得专业对应的企业颁发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在职业院校属于试点阶段,试点专业需要进一步扩展,院校试点工作应从全局角度提高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鉴定通过率。通过率的影响因素包括指导教师技能水平、实训车间设备、学生自身素养等。教师是各因素中最关键的,一线教师要原原本本贯彻“课证融通”制度,掌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核心内涵,做好量化考核,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发挥好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作用。试点专业在“课证融通”建设中要注意融通不是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叠加,而是“德技并修”,注重内涵式、长远性发展。
(三)融在文化
职业院校与企业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双主体,“1”与“X”从专业及其对应的职业岗位需求角度出发,对学生的培养是相向而行的。校企座谈会中,企业方曾明确表示职业院校应加强学生的素质培养,以素质培养为主,以能力培养为辅,技能方面主要由校企合作的企业方培养。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更深沉、更持久,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劳动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因此,“课”与“证”的融通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横向知识增长,打牢专业基础,更要注重纵向文化融入,助力后续发展,也因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企业精神、企业素养等企业文化教育融入日常课程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职业院校在教育和引导学生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同时,要帮助学生内化“X”的企业文化,提升职业信心以适应动态发展的岗位需求。职业院校各专业领域课程标准与相关行业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有机融合,有利于强化学生技术技能水平,有利于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有利于助力产教融合,带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实现高质量、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三、“1+X”证书制度“课证融通”的实施案例
实践是检验“课证融通”融合度的试金石。以汽车专业领域为例,选择该领域教育部认证的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机构(中车行)为靶点开展试点工作。该机构制定的《汽车运用与维修(含智能新能源汽车)“1+X”证书制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是汽车专业领域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中车行在制订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时,将汽车专业领域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细分为“汽车动力与驱动系统综合分析技术”、“汽车转向悬挂与制动安全系统技术”等11个项目,每个项目又分为4个子模块、3个鉴定等级(初级、中级、高级)。其中,中等职业院校准毕业生可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初级模块,高等职业院校准毕业生可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中级模块,职业本科、应用大学对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的高级模块。每一个鉴定项目包含多个考核模块,不同的考核模块又对应不同的专业课程。如中车行已开发的汽车专业领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项目——“汽车动力与驱动系统综合分析技术”初级模块(包含4个部分,“动力系统检查与综合保养、自动变速箱功能检查保养”等),针对不同的考核模块知识点、技能点,结合国家规划教材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重塑“一体化”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汽车专业新教材的岗位真实性和操作可行性。
如图3所示,汽车专业领域“汽车动力与驱动系统综合分析技术”初级模块鉴定流程,以汽车相关专业三年级学生为基数。“1+X”证书制度的培训和考核是自愿报名,而非强制性的,因此部分学生不愿利用额外的上课时间参与培训。如何在教学中调动全体学生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的积极性,是推行试点的重要工作。保证数量的同时更要保证质量,天津市第一轻工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首批试点考核40人,学生通过报名、预选、培训、再筛选等环节确定待培训考生,按照“1+X”证书制度考核标准对考生进行培训,培训课時不少于30学时。考核鉴定环节须全程多机位多角度影像拍摄,并硬盘存档。考试工位分为基础考场、标准考场和示范考场,考评员与考核操作区标准比例为1∶2,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规定为8名考评员鉴定16个考核操作区。部分院校根据实训场地及师资状况可适当调整,但不能低于此比例。天津市第一轻工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在“1+X”证书制度职业技能等级鉴定初级模块考核时,采用基础考场配置,4位考评员在4个操作工作区内同时监考实操项目和电子考卷填写。总时长120-200分钟,每个考试工位操作时间30-50分钟,包含技能操作和电子考卷填写两部分。考生可通过刷身份证或账号登录中车行“1+X”职业技能证书考试服务云平台,确认考题并下载电子试卷(根据实操工位选择对应考题答卷),此时考试平台开始计时。考生完成实操项目及电子试卷后,需要将考卷上传至考试服务云平台。一个操作项目完成后点击退出登录,换至下一个实操工位,继续登录重复以上步骤至4个工位全部操作完毕,完成“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初级证书考核鉴定。
职业教育的改革不会停步,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非常必要的,既可以帮助学生拿到相关行业“敲门砖”,又可以在薪资水平上有所提升,是职教学生实现“低进高出”的好手段。
参考文献:
[1] 韦莉莉. “1+X”证书制度的书证融通及其价值指向[J]. 职教论坛,2020(1):150-153.
[2] 王亚盛,赵林. “1+X”证书制度与书证融通实施方法探索[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6):13-17.
[3] 李童燕. 基于“1+X证书制度”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 中国高等教育,2020(8):61-62.
[4] 荀凤元. 坚持职业教育改革转型发展正确方向[N]. 中国劳动保障报,2020-08-05(004).
[5] 杨应崧. 关注职业院校教学诊改工作:打造“两链”找准诊改的起点[N]. 中国教育报,2017-09-2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