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红微 窦忠鹏 韩希坤
摘要:中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基础阶段,一直以来我国都十分重视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德育工作,要求各部门必须积极行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工作,这些在新课标中都有体现。然而时代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中小学整体教学管理内外环境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改变,尤其是随着一些新事物的不断涌现,深刻影响着中小学生教学管理质量,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习惯的养成构成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为此,作为一名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结合自身工作现状,就现阶段中小学教学管理与德育工作融合情况展开一番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中小学;教学管理;德育
一、现阶段中小学教学管理与德育工作现状
在教育部门的大力引导以及教育工作者的努力践行下,当前我国中小学无论是在教学管理水平还是德育程度方面都有所增强,教f学方式方法的优化、教学模式的调试等各个方面也都在总体朝着一个好的方向发展。但受各方面现实因素的影响,现阶段中小学教学管理与德育工作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与理想目标仍存在一定差距。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教师教育方式单一化倾向仍然存在,教育思想一定程序上还存在片面性。无论是教学管理还是德育工作,其最终目的都是希望能够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在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同时,能够以更加科学而理性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自我。因此,教学管理与德育工作更倾向于一种精神引导式教育,要求教师将教育过程、方式方法、教育内容幻化于无形,逐步影响学生、改变学生。然而就目前中小学教学管理与德育工作的现实情况来看,一些教师认为中小学生受限于自身较差的认知能力,担心开展潜在式的德育引导活动,学生无法完全理解教师意图。因此在教育实践中采取传统硬式教育方式对学生展开教育管理,如对学生开展说教式管理、对德育内容进行灌输式教育,一旦发现学生存在不良行为,教师就会动用自身权威来对学生予以压制、控制。这些方式在实践上不仅难以收获理想的效果,更容易引起学生厌烦心理,是教师对德育工作认识不清、理解不透彻的直接表现。
另一方面,对于德育工作,各课程专业教师仍存在衔接不到位的情况。尽管教育部门一再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及在各课程中的渗透予以强调和鼓励,但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个别科目教师针对德育渗透存在消极怠工的情况,只关注本科目的教育教學工作,并未对本科目德育资源进行挖掘,没有对学生开展任何形式的德育渗透。只是一味地将德育甩给班主任教师,认为德育工作属班主任教师任务范畴。这不仅不利于德育工作与班级教学管理工作之间的有效融合,更不利于德育工作的深入化实施。
二、中小学教学管理与德育工作有效融合策略
(一)深化思想认知
要想实现教学管理与德育工作的有效融合,首先就要积极转变教师教育理念,提高其思想觉悟。为此,一是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学生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的主体对待,本着服务育人的工作理念,逐渐对自身教育教学工作予以优化调整,使自身的教育教学更加符合学生实际情况。二是树立德育意识。教育是国之大计,立德树人更是在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会议中被屡次提到,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必须“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所谓立德树人就是要对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政治素质、良好行为习惯等予以全面培育。在未来的工作中,作为教师而言要正确认识德育工作的深刻内涵,看到德育渗透之于学生发展、学科教学、班级管理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意义。
(二)丰富教育方式
虽然中小学教学管理与德育工作在终极目标以及实施过程上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但归根结底二者仍具有一定的不同之处。因此对于中小学教学管理与德育工作的融合,教师要做到融合有法,即讲求科学的方式方法,既要抛弃传统填鸭式、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又不能对二者进行硬性互融。
为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是严于律己,着重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尤其是对待学生不良行为的引导以及破坏纪律等问题,教师决不能采取蛮横、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教育,而是要深入学生生活实际,了解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以一名和蔼可亲的师者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其解决现实问题。以教学实践为例,发现一名学生上课无精打采、时常打盹,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情况,这时作为教师切勿依据直接印象将该学生归类为“不可雕的朽木”。而要通过约谈、生活观察等方式,寻找导致学生做出此种不良行为的原因。最后发现是由于学生家庭经济困难,不得不晚上陪家长一起工作到很晚才能回家,实则是一种懂得心疼父母、勇于承担家庭负担的表现。针对于此,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申请学校助学金,为学生解决后顾之忧,使其能够安心学习。通过这一事件,学生的问题不仅得到了有效解决,学生更感受到了教师无微不至的关怀,以及在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时理性的思维,从而树立起了要向教师学习的愿景,这是德育最好的证明。
二是采取协作式教育方式。无论是教学管理还是德育效果,都并非是学校、教师等某一方的努力可以实现的,而是需要多方的作用来共同实现。尤其是各科目教师、家长作用的发挥,有助于班主任全面掌控学生各方面实际情况,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由此来制订出更具科学性的教育计划。班主任教师要定期与各科目教师就班级教学管理工作展开意见交流,并就德育任务进行协同部署,为各科目德育资源的挖掘、活动的开展提供指导作用。针对于此,学校可以开设家长开放日邀请广大家长到学校参观,可以成立家委会组织确保家长能够深度参与到学生的管理、教学、培育等一系列工作中来。
综上所述,中小学生教学管理与德育在根本目标、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有着天然的相似之处。二者的融合有助于德育理念在中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的渗透,使教师的教学管理工作更具科学性、合理性,更接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
参考文献:
[1]邱曙光.浅谈中小学教学管理与德育的有效融合[J].吉林教育,2021(Z3):54-55.
[2]辜伟节.试论中小学教学管理与德育[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5(04):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