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社远
摘要:高校武术教学和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高校通过广泛开展武术教学,能促进传统文化的良好传播。本文主要从武术的发展情况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入手,重点介绍了高校武术教学能够很好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并提出了一些在开展高校武术教学中发扬传统文化的教学方式,以期能为促进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高校武术教学;传统文化;内在联系
1 前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华武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它的发展与演变过程带着明显的传统文化烙印。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道家、佛家等哲学思想对武术理论及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将武术教学积极引进当前高校教学活动中,在强健学生体魄,提升学生身心素质的同时,还能促进学生更好地认同中华传统文化,实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2 武术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
2.1 中国武术的发展情况
中国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主要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武术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以下阶段:原始社会时期武术开始产生,主要体现在原始人开始用弓箭并自觉用格斗形式来狩猎上;夏、商、周时期是武术的雏形阶段,商周时期,“武舞”的出现,使武术由支离破碎向系统化方面演进,出现了武术套路的雏形;春秋战国时期武术开始初兴,由于战事原因,出现了“角抵”,这一时期,由于剑的广泛应用,促使剑术理论的发展。在秦汉时期我国武术得到一些发展,出现了有关武艺的理论著作,如《汉书·艺文志》中就收藏了199篇武术理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武术得到了丰富,这一时期出现了“武术”一词,武术套路形式也开始形成;隋唐、五代时期迎来了我国武术的繁荣发展,唐代实行的武举制,极大地促进了武术的发展;宋元明清时期武术开始成熟,明清时期,人们开始运用古典哲学思想来不断丰富武术理论,创立了许多拳种,如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等;近现代时期我国武术得到了完善,武术开始进入学校体育课程,并且逐渐形成了科学的體系。从武术发展的各个时期我们可以发现,我国武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独特的文化特征,它既有其自身发展的一般规律,也受当时历史条件下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2.2 我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由中华文明演化和汇聚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我国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和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它在历史长河中融会了中华大地上的多民族文化,这些文化以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教文化为基础。其中,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注重培养“文武兼备”,“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仁”人;道家主张“致虚极,守静笃”,由此而发展出了道家的主静的养生体系[1];佛家主张明心见性,重在顿悟。我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表现在团结互助、尊老爱幼、有爱国主义精神、知行合一观、注重自生修养、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等方面。
2.3 武术和传统文化内在联系
从武术和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不难看出:一方面,传统文化为武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思想基础。武术萌生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它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必然带着传统文化的烙印。我国传统文化以儒家、道家和佛家为哲学基础,这些哲学思想蕴含在武术技击理论和实践运用中,同时也形成了历代武术大家的思想基础。例如,儒家的以礼制心,注重内心修养与社会实践;道家的柔静,凝神静气,提倡人与天的和谐;佛家讲究调心、调身、调息,主张明心见性等。通过武术教学有利于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例如,武术教学中通过“仁、义、礼、信、勇”等“武德”的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爱国、爱民、尊师重道、讲理守信等高尚品德。另外,学生在学习武术时,需要经历持续不断的锻炼,良好克服一些不良的环境,保持着坚强的意志品质,才能够充分掌握武术技能,获取武术涵养。
3 高校武术教学能够很好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3.1 有助于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
中华武术文化中蕴含着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在高校武术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可激励时下的大学生敢于同损害人民利益的恶势力作抗争,民族遭遇危难时敢于挺身而出,此外,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注重个人对社会的无私奉献,增强大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尊心及自信心。
3.2 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
通过开展武术教学,在提高大学生武术技能的同时,可有效磨练大学生的意志品质,鼓舞其斗志,从而培养大学生们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优良品质,具备敢拼敢闯、永不服输的可贵精神。
3.3 有利于对传统道德礼仪的传承
武德作为传统道德礼仪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参加武术教学活动不仅要遵循公共体育道德,还需遵循伦理规范,此外,武术与其他体育活动不同,该项目与民族道德有密切关系,且相互渗透,从而形成别具一格的道德规范。
3.4 武术可充分体现修身养性的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清静淡泊、修身养性、秀外慧中,重视延年益寿,而武术作为现代生活人们修身养性的重要手段,大学生可根据自身条件和兴趣参与其中,有益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4 结语
中国武术中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高校武术教学能够很好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在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素养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在高校武术教学中,要把习武与弘扬祖国传统文化联系起来,这对习武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在武术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尊师重道、文明礼貌、修身养性、遵纪守法等优秀品质,对培养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坚强的意志品质和优秀传统礼仪文化的社会主义公民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谭华,刘春燕.体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2] 向宝国,罗伟伟.高校武术教学与传统文化互动关系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9):00125-00126.
[3] 魏胜辉.高校武术教学与武术训练关系探索——评《武术文化传承与教育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6(9).
[4] 程元.新时期高校武术教学与传统文化传承协同关系探究[J].运动,2018(3):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