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改的探索与实践

2021-11-18 22:52:47雷明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36期
关键词:教育水平计算机基础信息素养

雷明

摘要:我国互联网信息技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计算机被广泛地应用到各个行业中。高职院校是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集结地,当今时代对高职院校提出了时代的要求,必须培养具备计算机素养和大数据专业意识的专业人才。职业高校必定要迎难而上进行高校教育的实践和改革,针对社会需求制定合理的专业,培养社会需要的计算机技术人才。本文从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入手,分析不同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水平特点,完成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层次设计,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为社会培养综合性的人才,进行高校的计机教育质量进行有效地提升进行阐述,为高校的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育水平;信息素养;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5G网络已经进入了商用阶段,大数据时代正式来临了,计算机是网络垂直行业中的基础,网络的提速也标志着信息时代中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不仅需要高校信息人才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对计算机的应用工具必须进行掌握,还要有及较高的文化素养。高校的计算机教育课程必须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层次的划分,针对性地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让高校学生的工作技能和社会的职业需求进行无缝对接,提升学生的专业信息化素养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在我国的现状

(一)在大学的教学中,计算机的应用基础是各个专业都要进行共修的公共课程。我国绝大部分的都开设了计算机应用的课程,除了计算机专业之外的大一学生都是这门课程的教学对象。之所以这样做到目的就是让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都对计算机的使用技能进了解,懂得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进入到社会参加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对计算机的一些问题进行处理,来适应自身和社会的发展需求,让大学生在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时计算机水平不会出现太大的差距。

(二)高校的教学出发点当然非常的好,可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计算机知识的需求,但是进行教学实践的工作中只是浮于表面很难真正的付诸于教学实践中。当前的计算机教学模式都是采用多媒体教理论,理解理论知识后再上机进行实践的教学方法。理论部分涵盖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发展史、操作系统概述、现代网络技术、系统构成和办公软件等一些基础理论。由于教学思维和教学设备的限制,能触摸到大数据知识的职业高校特别的少。

(三)高职院校所选择的授课形式也比较的传统,教师都遵照教学大纲进行备课,然后到多媒体的教师对学生讲解和演示,最后由学生按照老师的演示方法进行一些实践的任务,这是一种填鸭式的高校教学方法。很多的学生缺乏计算机学习的热情,能够进行自主探索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了。学生出现疑难问题请求老师帮助的时候却受到了时间等诸多方面的限制,从很大的程度上削减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常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目的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对学习的知识掌握的深度就很不足,很多知识就是考过就忘记了。要让高校学生与当今的大數据时代计算机一起发展,亟待对高校的基础教学进行必要的改革和优化,必须考虑实际工作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更新了。

二、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方案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课程的普及,高校的教学改革现在正处在探索的阶段,我们必须从教学的实践入手,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高校的传统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将知识通过自己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要对高校学生进行思维的培养,高校教师要变成引导者,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主动的探索和掌握知识,老师通过学生学习进度的提升来平均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然后对其怀疑的问题进行专业的解答即可。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地学习新的大数据知识,探寻自身教学与大数据资源融合的教育点,完善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创新实际教学中的时代教学内容,才能收获更好的教学实践效果。

(二)根据学生的技能水平设置分层次教学

1.如今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中都逐步地普及了计算机信息化教育,由于区域差异、教学资源的不均衡、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各方面的因素让学生进入学校后计算机应用水平地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现象。进行了某高校大一新生的计算机水平问卷调查,其结果表明:能达到基础水平的学生约占15%,有计算机初步掌握的学生约40%,剩下的45%的学生对计算机的知识没有进行系统地学习。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职业高校学生入校时其计算机的基础水平差距颇大,如果对这样的学生群体进行统一的教学内容,就会出现基础好的学生觉得课程没有兴趣点,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基础特别薄弱的学生又感觉跟不上进度,学习吃力。这样的教学效果就很难达到教学目标,因此,对教学对象根据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分层次教育非常有必要。首先对学生进行层次的划分,然后对其设置对应的教学内容,使用不同的教学进度和方法,保证教育资源的高效利用,对社会计算机人才的培养有深远的影响。

2.要做到因材施教,具体的做法是:首先对入学前就取得一些国家考级证书,相对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对其基础的课程进行免修,提供一些其他的选修课供学生选择,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的目标达成。对没考过级的学生再分为两个层次,对基础型的学生选取一些基本原理、概念、应用方法的掌握进行课堂教学;对增强型的学生直接跳过基础课程的教学,设置一些应用的设计开发内容对学生进行驱动教育,制定设计成果的考核制度,学生通过试验作出试验报告,最后进行现场的答辩验收和水平测试考核。

3.根据专业特色展开分类教学

由于学生选择的专业不同,进入社会所从事的行业也不相同,因此教学的内容也要有针对性。比如,文科类的一些学生专业需要进行大量的文献资料检索对文件的管理功能要求较高,而工科类的学生则需要对计算机的编程过程进行实验模拟。学生的专业不同不但对计算机的需求不同,对计算机知识掌握的深度也不一样。不但对学生计算机技能掌握进行要求,还要对师资力量进行加强,聘请专业的计算机课程教师,对各专业的计算机应用特点进行分析后进行教学内容的确定,在留作业和授课时针对性地体现出来。比如,旅游专业学生就要学会旅游路线、食宿开销和交通等一些问题,还要掌握整理PPT文档和Word文档;对于机电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会Excel表格对试验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掌握数据函数曲线的绘制和图表的处理。采取对不同专业学生进行针对性的需求进行教学,让各个专业的学生对自身所学专业社会实践中计算机的应用提前完成了解,对计算机课程的兴趣进行了提高,让计算机为专业提供实在的帮助,成为解决众多专业的利器。只有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进采取计算机教学进行层次的分类,让计算机技术成为各个专业的应用工具,充分地发挥计算机技术的创新作用。

(三)创新教学新内容

1.增设大数据的概述理论章节,主要讲大数据在时代背景下的发展史,让学生不仅了解网络还要理解大数据的概念、价值、特点和分类,从而对计算机产生兴趣,让学习的课堂中充满良好的学习氛围。

2.增设大数据分析的技术章节,主要讲解大数据的采集、预处理、分析、统计、数据挖掘的各个技术步骤点。让学生具备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计算机技能,講课的内容要深入浅出,让学生听明白,懂使用后想探索,才能培养出综合性的大数据时代计算机人才。

3.增设计算机的技术支撑、发展趋势和应用场景章节。采用大数据的技术分析处理,让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变得更加地高效。此章节可以讲解云计算、云数据、智能化技术、数据储存技术等专业的知识;也可以讲解在不同的行业中,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计算机不同的应用场景和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让学生对计算机技术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和认知。了解计算机技术对我们学习的重要性,也促使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四)不断创新教学模式

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对计算机课堂的效率有显著的提升,过去的传递式教育显得非常地呆板,高校一定要利用现代的大数据环境,创新灵活的教育模式,采用现代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兴趣,提升教学水平。由于课堂教学地受到时间的限制,学生在课堂上能学到的东西会非常的有限,当今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换代非常的快,有很多需要学习掌握的知识可以利用校园的局域网上供学生进行学习。网上的教学模块大致可以分为BBS论坛、邮件管理模块、教学模块和课后辅导四大活动版块,对其进行充分地利于,让高校学生利用灵活的空间主动地进行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同时利用网络的优势对高校的教学进行辅助,激发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最后通过大作业的模式留下作业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考核,促使学生不断地的进步。

翻转课堂,这是指学生课下学习到的知识可以到课堂中和老师进行互动,教师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解答疑问的教学过程。实践中就是学生通过教学平台观看相关的视频和课件,进行课前预习,让理论知识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形象生动地给学生留学深刻的印象。课堂中直接进行探究性的知识实践。这样的教学模式的主要优势就是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应用的非常有意义。

慕课,这是一种在线的大型授课形式,可以在线进行大量高质量的资源的利用,这些网络的共享教育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专业水平进行自行的选择,在平台预习并自主地完成作业,还可以在评论区进行讨论拓展知识。

微课,微课是以手机终端为显示器网络视频为载体的网络学习,高校学生都是手机不离身,这样的教学方式非常地灵活,可以详细地记录教师课堂中的重难点进行针对性地讲解和示范,学生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反复地观看和分享。通常将微课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这样的教学方式其教学的内容更加详细和具体。让学生通过学习更加的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寻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方向。

教学资源的改革

如今的大数据库有庞大的数据资源,高校教育要进行合理地利用,高校教师应当站在学生教学需求的视角来对网络信息进行搜索和利用,通过大数据的思维来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要充分结合不同层次的学生情况合理选择网络的教学资源,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所需求的知识进行了了解和掌握。

三、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社会专业人才

知识经济信息的发展,每个社会人的基本生存技巧都与计算机有基础的联系,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更是进步型人才必备的技巧。因此要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对学生的成长为社会型人才有关键性的作用。提升信息素养就是要让学生了解高效的掌握和处理信息,并对其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利用。拥有关于信息的伦理和法律理念,同时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精神。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的知识技能,重要的是让学生对一些学习方法进行掌握和运用,提升自我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数据信息的分析能力,让学生对现有的计算机资源进行合理充分地利用,同时进行主动地学习提升自我的综合素质。

进行高校学生计算机教学的课堂中,让学生熟练地使用各种网络的专业检索工具,对搜索引擎知识进行掌握,还可以对互联网的知识进行利用和学习。学生可以对互联网的知识应用熟练的掌握为未来的信息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激发学生进行计算机研究的兴趣,进行不断地突破和创新。在高校计算机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时,还要加入伦理道德的元素,让学生对信息的质量和来源进行有效的鉴别,不断创新学习新事物的同时对自己的信息安全提供保障,培养学生面向社会的信息综合运用能力。同时让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律能力进行提升,将计算机技术正确的应用到正确的途径中去。

四、结束语

社会的进步要求职业高校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我国也在对教育进行持续的改革。职业高校对计算机教育工作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进行补单据的教学探索和实践,推动高校培养社会需要的计算机专业技能型人才。当然,任何课程的教育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通过实践的不断探索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实际高校的教育改革应当全面考虑学生将来的工作和学习,发挥改革的最大优势,才能保质保量的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改革,为职业高校的学生的人生前途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为我国培养更加优秀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冯军华. 高职高专大学新生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的可行性探讨[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9.4.

[2] 胡立源, 等. 以应用能力为核心的计算机基础考试改革[J]. 中国成人教育,2018.5.

[3] 李剑波. 新形势下的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3.

[4]李芸. 面向大数据素养培养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思考[J]. 科技经济导刊,2016( 33) : 137 - 138.

[5]孙宁. 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研究[J]. 创新教育,2016( 45) : 34.

[6]刘金金,徐天贺,贾美超. 大数据助力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J]. 教育教学论坛,2016( 1) : 82 - 83.

[7]葛敏娜.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改革 探 索[J].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 4) : 146 - 148.

猜你喜欢
教育水平计算机基础信息素养
教师素质对教学质量提高的影响探讨
成才之路(2017年3期)2017-01-20 21:41:10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求知导刊(2016年30期)2016-12-03 10:09:14
河南省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与教育水平关系研究
商(2016年32期)2016-11-24 14:40:18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 16:33:12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科教导刊(2016年26期)2016-11-15 20:03:36
云计算环境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研究的思索
计算机基础课程差异化教学研究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计算机教育(2016年7期)2016-11-10 09:10:14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策略
公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5:1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