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仕保
摘要:小学阶段的数学一直是处于主要的学科地位,意在培养学生们逻辑思维能力与心算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逐渐不被应用,由于此种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性,所以教师们都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采用更加科学完善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段学生;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1-040
引言
教学,分为教与学两个方面,根据以前小学老师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师以教为主,让学生博学强记,但如此教学方法的效果并不能有效地达到预期标准。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们不断地更改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让学生遇到问题主动进行探索,教师只是起到一个辅导作用,如此教学方式表达出来的效果往往比传统模式更加有效。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欲
國际著名智者爱因斯坦曾言:“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从这里可以看出,要想让学生保持一个积极的学习态度,教师们就要抓住合适的时机进行提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主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求知欲望为主,吸引学生自行寻找答案解决问题。学生自己寻求的答案往往比老师强加更具有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尽量挑选学生感兴趣的方面进行提问,这样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探知欲。由此可见,创设问题情景对学生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举例说明,小学课程中有观察物体的课程,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将视图播放出来,同时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小组成员研究若干小正方体,根据视图,用小块将正方体搭建出来。其中务必对学生要求,从某个角度看必须与图中的形状一致,抛却此种单间方法外,是否具备其他搭建方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如果某个小组成员任务完成较好,可以给予小奖励,激发学生荣誉感,让学生互相之间学习,如此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另一角度而言,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为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得学生可以更快的成长。
2.进行生活化数学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们正处于人生的启蒙阶段,对一切新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只要教师运用的方法正确,就能将孩子应有的潜力尽数开掘。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务必要将书本中所学的知识贴近生活,实现生活化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对知识做到学以致用。小学生基本都属于活泼好动的性格,喜欢动手操作,通过自己的实践得来的知识往往能更好的印在脑海里。此时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分析学生的心理,尽量去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例如,教师可以提问一些生活上的问题,如学生从家到学校有多少距离,走路要多少时间,提书包增加自身重量需要多少时间。教师要尽量运用生活实际来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此学生才会自主探究答案。
3.创设有趣情境进行教学
在小学数学实际教学中,创设有趣情境进行教学,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教学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观察、教学实践以及教学运算的浓烈兴趣,使学生自主进行研究学习,这才是有效培养孩子综合能力的根本。小学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合理创设教学情境,这样才能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由此来培养学生具体形象思维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创设教学情境的内容充分考虑,要尽量保持生动丰富的原则,如此可以让学生更加感受数学知识魅力,树立一个积极的学习态度。在此过程中,教师的工作内容就是,利用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将易混易错的题库向学生讲解清楚,利用探索问题的线头,鼓励学生继续自主寻求答案。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倾听,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如此教师就能了解学生自身的不足,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改正。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应注意的事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传统教学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大部分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会跟随教师的思路向更深层次的问题,如此一来,一节课的时间很可能超出课程规定之外,若情况较严重,则会影响教学进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学生具备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然而如果课程时间无法控制,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更难掌握,或许学生尚未进入自主学习状态,便已结束。面对这一点,就需要教师不断增强自身的学习,除了具备渊博知识外,教师本人也要具备很强的沟通能力,走进学生内心,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学习计划,运用全新的形式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此类事情是无法一蹴而就的,只能逐步进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抓住提问的时机与贴近生活化进行教学,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并加以指导,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志能.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1):176.
[2]檀子禄.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意义及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18(26):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