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路径探析

2021-11-17 23:10杨洪波
大学·课外阅读 2021年10期
关键词:教育学课程思政改革

摘  要:高校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机构,为积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修养,积极贯彻课程思政理念成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教育学作为高校师范生的必修课程,是提高学生基本教育教学理论素养的核心课程,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教师职业理念的基本保证,是实施德育提升学生个人道德水平的重要支撑,因此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理念下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旨在通过文献研究法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在阐述课程思政建设背景和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基础上,从领导、教师、学生和评价四个方面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育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0-0082-03

一、高校教育学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政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课程思政理念强调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协同育人,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影响学生品格塑造和素质发展的重要途径。高等教育是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渠道,是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本科教育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基础。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是本,本科教育是根。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坚持以生为本,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培养大批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2]

二、高校教育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积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高校教育学课程作为师范类院校或师范类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主要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教育内涵、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学、课程、教师和学生、教育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教育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以此为基础深入学习其他理论知识,完善教育理论知识体系,提高师范類专业学生的教育理论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基本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使其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有利于深入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于思政教师知识视野的要求中指明,除了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之外,还要广泛涉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知识[3]。作为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教育理论课程,教育学主要侧重探讨教育的基本规律、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同时教育学也与哲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和伦理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密切联系为教育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也为充分挖掘教育学的课程思政元素提供了便利,同时为学科间交叉融合、拓展学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教育研究的开放性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三)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依据,学校教育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培养目标。高校应致力于培养具有正确政治方向和家国情怀,能够运用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世界、分析和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人才,使其立足社会发展历史在遵循人类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掌握科学知识,不断提高综合能力,立志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接班人。教育学作为一门以培养人的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的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育教学基础理论知识,积极融入课程思政建设,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在课程实施中积极贯彻以德育为灵魂统帅,以智育为基础,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其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和学生观,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高校教育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改革路径

(一)建立健全的课程思政建设制度,成立思政专项小组分层实施

完善的制度是教育学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保障,是教育学课程思政建设有明确方向和正确指导的重要支撑。为更好地提升教育学课程思政建设质量,高校领导小组对于教育学课程建设工作的全局性统筹和具体的指导必不可少。为此,各院系应成立以院系领导为带头人的领导小组负责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总指导和监督,领导小组可定期开展对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者的相关培训,也可定期听取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开展情况,积极与各个专业负责人沟通,为教育学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把握基本方向[3]

课程建设工作要求和思想确立后,各院系应成立以院系领导为总负责人,教育学课程带头人为具体负责人的教育学课程思政实施小组,通过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更新完善教育学课程目标,挖掘教育学课程的思政元素,厘清教师具体工作职责,由任课教师主要承担教育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任务,做好从目标到具体实施的完整规划。为更好地做好教育学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任课教师可加强与其他相关学科教师以及思政教师的合作,在充分吸取其他学科思政建设工作优点的同时,发挥为其他学科提供教育学理论思政建设工作的支撑作用。

(二)切实提高教师的政治理论素养,深入挖掘教材的思想性教育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教师承担教书育人的主要任务,课程教学是学校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实施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途径,因此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直接影响着教育学课程思政建设水平。“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承担着培养人才重任的教师不单传授知识,还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品格,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身的发展,顺利完成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在新时代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教学改革也成了教育活动发展中的主题,教材是教育内容的集中呈现,而不是课程内容的唯一载体,课程也不再只是单纯注重学科知识本身,而是开始转向注重课程的综合性、选择性和过程的生成性。在教学环节中,教育学教师作为教育活动中“教”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其引导者的角色,立足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和方法为基础融合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和其他人文科学知识,结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深度挖掘“有温度”的思政教育内容,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及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对教育学学科基本理论知识的正确认识,树立正确的家国情怀和人格素养。同时在具体的实施中,教师应切实提高教学能力,在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的基础上将教育学课程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在正确的价值导向下理论结合实际,积极挖掘生活中可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教育素材,勇于进行教学改革。

(三)广泛调研学生的思政建设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离不开人才的关键作用,人才培养离不开学校教育。高校作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地培养人才的教育机构,具有自身存在的特殊性,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对人才的培养中起着引领的积极作用。教育学作为一门基本教育理论学科,旨在积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并围绕掌握教育教学理论的基本目标,帮助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和学生观,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对于高校的师范生来说,大学的专业知识学习阶段是教师职业发展中的一个准备阶段,是重要的理论积淀时期,所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激起学生对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情感与课程思政建设成果有直接关系。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影响着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教师教学方法的使用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强调的是对学生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尊重,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思考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也能更好地激起学生对教育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兴趣。为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在课程实施前对学生进行关于课程思政看法的调查,了解学生对于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也可在课堂教学中以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主要形式,灵活运用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和研究法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学习主体地位,采用视频资料、榜样故事或经典书籍阅读的方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线上线下相结合,在平等良好的师生教学氛围中以多样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对教育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兴趣和深入认识[4]

(四)完善课程思政体系的评价机制,扩展思政成果体系辐射影响

高校还应建立健全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在课程思政理念下对教育学课程实施全面评价,首先对学生的成绩评定要充分体现课程思政建设内容和教育理论知识的结合,由单一的总结性评价向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转变,不但要考查学生对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体现学生对教育学课程中教育理论知识与思想教育内容的理解和综合运用情况。同时,教师应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反馈情况,及时有效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实现更高水平的有效教学。

其次,高校应完善对教师的教学评价。教师作为实施教育学课程思政工作的具体负责人,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专业知识水平以及专业技能水平都对课程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所以要想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也是其重要途径。对于教师的评价,可通过学生的反馈和教师的教学反思以及专家小组的评价三种方式得出较为客观全面的结果。同时,在对教师评价的内容中加入课程思政建設工作实施情况的评价,更有利于激起教师本人对于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热情[5]

最后,依托毕业生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促进教育学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教育学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基本教育理论素养,毕业生的质量是学校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实现与否的重要体现,所以通过对毕业生的采访调查和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可以反映出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教育学作为基础理论课程,教育学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可以为其他课程的思想教育内容的挖掘和开展有着良好的示范作用,也可以提升学校、教师和学生对教育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以及教育学课程的影响力,帮助师范专业学生掌握较为扎实的教育理论的同时提高思想政治水平。

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指导的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协同合作。以课程思政理念为指导进行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课程教学融合的有效载体,是充分发挥教育积极的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的核心体现。以专业课程为基础积极将思想教育渗透进课程之中,在提高学生专业水平的同时培养其健全的人格是时代所需。高校应立足课程思政理念,以课程思政领导小组带头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学课程中的引领作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贯彻正确的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形成完善的评价机制,充分促进教育学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

作者简介:杨洪波(1991—),女,硕士,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教育理论。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EB/OL]. (2018-08-3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652412333 6017784&wfr=spider&for=pc.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EB/OL]. (2018-10-08).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10/t20181017_351887.html.

[3] 陈语. “普通教育学”课程思政教育的建设路径探析[J].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1(02):123-127.

[4] 韦仕英. “课程思政”融入高校教育学的教学方法探究[J]. 思想政治研究,2021(03):25-27.

[5] 张有龙,赵爱荣,赵海. 公共教育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改革路径[J].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20(06):135-139.

(荐稿人:邵毅,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莫唯然)

猜你喜欢
教育学课程思政改革
浅析我国当代教育学改革的策略
教育学信条
Analysis of the activation strategy of high school students’English language potential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