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阳 俞文娟 张仪 王敬瀚 金洁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 cell lymphoma,AITL)是外周 T 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PTCL)的一种亚型,是一种少见疾病,仅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2%。AITL的发病率有一定的地域性差别,在欧洲,AITL约占PTCL的28.7%;在亚洲,AITL的发病率略低于欧洲,占PTCL的17.9%[1]。AITL好发于老年人,就诊时临床症状多样,多以广泛性淋巴结肿大、B症状(发热、盗汗、消瘦)、乏力、皮疹为首要表现。AITL整体预后差,至今缺乏特异的预后评分标准及有效的治疗方案。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46例AITL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以期为临床诊治AITL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1 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例)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44例)的AITL患者46例,纳入患者均具有完整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诊断符合2016年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诊断标准[2]。本研究经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批件号:2021-LW-001-01)。
1.2 方法
1.2.1 临床特征采集 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免疫组化、B症状、结外受累情况、脾脏及骨髓受累情况、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体能状况评分、初诊时 WBC、Hb、PLT、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β2 微球蛋白、CRP 水平等资料。根据患者骨髓象、淋巴结活检、B超、CT、MRI、PET-CT等检查结果,评价患者全身受累范围并进行Ann Arbor分期,分别进行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lymphoma 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IPI(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IPI,NCCNIPI)、AITL 预后指数(AITL prognostic index,ATPI)[3]评估。
1.2.2 治疗方法 46例患者除1例因“败血症”死亡未化疗外,其余45例均接受了初始化疗,分别使用CHOP(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地辛+泼尼松),CHOPE(CHOP+依托泊苷)、COP(环磷酰胺+长春地辛+泼尼松)、HyperCVAD/MA(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地辛+地塞米松/甲氨蝶呤+阿糖胞苷)等方案化疗,常规患者为标准剂量,年老或一般情况较差的患者采用减剂量或半剂量方案,其中12例患者初始化疗同时联合使用新药(西达苯胺、来那度胺)。所有患者均未接受自体干细胞移植。一线治疗未缓解或缓解后复发患者予二线GDP(吉西他滨+顺铂+地塞米松)、GEMOX(吉西他滨+奥沙利泊)、MINE(美司钠+异环磷酰胺+米托蒽醌+依托泊苷)等方案化疗,无法耐受强化疗的单用西达苯胺、来那度胺等治疗。
1.3 疗效评价 按照2014年Lugano疗效标准[4]进行近期疗效评价,分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观察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OS 指治疗开始到死亡或随访终点时间。
1.4 随访 全部患者以门诊及电话进行随访,随访截至2020年2月14日,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1~89个月),死亡及失访患者以死亡、失访时间为随访终点。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计数资料以频数和构成比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单因素、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特征 46例患者中男27例(58.7%),女 19例(41.3%),男女比例 1.42∶1,中位发病年龄 62(54,73)岁;Ann Arbor分期Ⅰ~Ⅱ期 2例(4.3%,其中Ⅰ期0例、Ⅱ期2例),Ⅲ~Ⅳ期44例(95.7%)。32例(69.6%)患者有B症状,发热最为常见,其次为消瘦、盗汗;34例(73.9%)伴结外受累,其中12例(26.1%)有2个或2个以上结外病变(8例侵犯2个部位,4例侵犯3个部位)。侵犯的结外部位中,最多见的为骨髓,26例,占56.5%;其次为扁桃体,6例,占13.0%。46例患者中侵犯脾脏有28例,占60.9%。实验室相关检查指标中位数:WBC 6.2(5.4,9.1)×109/L,Hb 113.0(82.5,129.0)g/L,PLT 178.0(117.5,240.8)×109/L,LDH 344.5(268.0,466.8)U/L,β2 微球蛋白 4 090.0(2 689.5,5 785.0)μg/L,CRP 16.9(7.8,47.0) mg/L,IgA 2.805(1.655,4.508) g/L,IgM 1.415(0.795,3.378)g/L,IgG 15.565(9.978,23.258)g/L。IPI低危3例(6.5%)、低中危12例(26.1%)、中高危15例(32.6%)、高危 16例(34.8%)。NCCN-IPI低危 0例(0.0%)、低中危 11例(23.9%),中高危 20例(43.5%),高危15例(32.6%)。ATPI低危17例(37.0%)、中低危10例(21.7%)、中高危 14例(30.4%)、高危 5例(10.9%)。初诊时1例患者合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1例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7例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7例伴发皮疹,1例既有皮疹又伴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所有患者均为原发性,后期均未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2.2 患者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46例AITL患者中除1例因“沙门菌败血症”未化疗即死亡外,余45例均接受了初始化疗,单纯化疗33例(73.3%),联合新药化疗12例(26.7%)。初始治疗后有13例患者达CR(28.9%),11例 PR(24.4%),7例 SD(15.6%),14例 PD(31.1%)。在所有CR患者中,含COP方案2例,CHOP方案6例,CHOPE方案3例,HyperCVAD/MA方案2例。
以是否达到CR为应变量,以接受化疗的患者年龄、性别、ECOG体能状况评分、免疫球蛋白、血常规、结外病变、IPI、NCCN-IPI、ATPI、化疗方案、是否联合新药等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以上因素与患者是否达到CR均无关(均P>0.05),见表1。
表1 影响AITL患者CR的单因素分析
2.3 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至随访结束,46例AITL患者存活17例,死亡25例,失访4例,中位OS为20个月,2年生存率为49.0%,5年生存率为19.0%,见图1。单因素分析显示,ECOG体能状况评分、NCCN-IPI、ATPI、Hb、LDH、β2 微球蛋白、结外病变、化疗方案的选择、一线治疗后是否达到CR是影响患者OS的因素(均P<0.05),见表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COG体能状况评分、NCCN-IPI、ATPI、β2 微球蛋白、结外受累、一线治疗后能否达到CR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因素(均P<0.05),见表 3。
表2 影响AITL患者OS的单因素分析
表3 影响AITL患者OS的多因素分析
图1 AITL患者生存曲线
AITL是一类临床少见的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多样,侵袭性高,直至目前尚无统一的预后评分标准及首选化疗方案,个体间治疗效果差异大。研究人员需从大量临床数据中总结相关信息,探求影响本病疗效、预后的因素,寻找最佳治疗方案。本研究结果显示AITL发病的临床特点为中老年多见,患者就诊时多为疾病中晚期。本研究中Ⅲ~Ⅳ期患者占比95.7%;大多数患者有B症状,近3/4的患者有结外受累,其中1/4有2个或2个以上结外病变,侵犯的结外部位中,最多见的为骨髓;另外,本病一半以上患者侵及脾脏,与既往报道结论相似[1]。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为AITL另一特点。AITL常伴有高球蛋白血症,免疫功能紊乱,本研究发现17.3%的患者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例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与其他相关研究一致[5],AITL常伴有皮疹,本研究中初诊时伴发皮疹的比例约39.1%。
单因素分析未发现患者CR的影响因素,可能与本次研究所观察的CR指标为近期疗效,未关注疗效不佳患者换方案治疗后是否达到CR有关,也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存在偏倚有关。
本研究单因素分析发现,与患者预后相关的主要有 ECOG 体能状况评分、NCCN-IPI、ATPI、Hb、LDH、β2微球蛋白、结外受累、化疗方案及一线治疗后是否达到CR。多因素分析显示,仅ECOG体能状况评分、NCCNIPI、ATPI、β2微球蛋白、结外受累、一线治疗后是否达到CR是OS的独立影响因素。
关于AITL的治疗目前仍无标准的一线治疗方案,本研究也发现,不同化疗方案的选择在预后中未显示出独立的预后意义。但临床治疗上仍多以联合化疗为主,一般选用CHOP或CHOP样方案。德国的一项研究表明,CHOPE(CHOP+依托泊苷)方案可以提高年轻、LDH正常AITL患者的无事件生存率,但对其他亚组和总OS无显著影响[6]。另有多项回顾性研究显示,DA-EPOCH、FC、R-CHOP方案也均未能改善患者的OS[7-9]。
本研究中无一例患者行自体干细胞移植,可能与AITL发病时年龄大,且相当一部分患者疗效差,治疗过程中出现疾病进展,无移植指征有关。关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在AITL中的作用,目前看法不一,但多数认为造血干细胞移植能够使AITL患者在CR及OS上获益。早在2008年,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指出大剂量化疗首次CR后行自体干细胞移植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PFS和OS,同时指出移植时疾病是否CR是预后的主要决定因素[10]。因此,对于年轻、无基础疾病的AITL患者可选用较强方案的化疗,进行首次CR后立即行自体干细胞移植可能是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目前,联合使用新药也已成为AITL的新型治疗策略,多联合CHOP方案,如免疫调节剂(来那度胺、环孢菌素)、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伏立诺他、罗米地辛、贝利司他、西达本胺)[11]、去甲基化药物[12-13](阿扎胞苷)等均对AITL有一定的疗效,但尚无明确证据推荐为临床一线选择方案。本研究患者用于联合化疗的新药主要有2种:西达苯胺和来那度胺。西达苯胺作为一种选择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属于全新作用机制的表观遗传调控剂类的新型靶向抗肿瘤药物,在PTCL中已被证实有一定的疗效,在本研究中西达苯胺共使用15例,一线治疗时使用9例,其中3例CR,4例PR,客观缓解率达77.8%,复发后再使用西达苯胺,除1例SD,余均为PD。来那度胺是一种口服的免疫抑制剂,已证实对多种亚型的B细胞淋巴瘤有抗增殖及抗肿瘤效应。多个Ⅱ期研究提示来那度胺对复发/难治的PTCL有效,对于AITL患者,客观缓解率为31%,其中15%达到CR,高于PTCL其他亚型,提示来那度胺对AITL有效,但同时提出单独使用来那度胺效果不佳[14]。本研究初治时联用来那度胺共3例,分别联合COP、CHOP、CHOPE,疗效评估为 PD、SD、SD。
综上所述,AITL总体上是一个预后较差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类型,常见于中老年,尚无标准的临床治疗方案,但强化疗后桥接自体干细胞移植可作为年轻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ECOG体能状况评分、NCCN-IPI、ATPI、β2微球蛋白低、结外受累、一线治疗是否达到CR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