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韦伟
中职教育的物理教学一直都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难点,为了更好地提高中职物理的教学效率,本文通过对中职物理课堂教学的研究,得出了一些有效策略,以期为中职物理教学提供参考。
一、结合学生认知,实行分层教学+趣味教学模式
在中职物理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还是有许多压力的。由于初中物理的知识内容还比较基础,没有中职阶段的物理那么复杂,在初中阶段学生所形成的物理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不一定适合中职物理,学生个人的学习能力和习惯也难以统一,加上中职物理的内容越来越深入,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也不是很理想。这时,如果教师还采取一些比较硬性和统一式的学习要求和教学方法,对于基础不够好的学生来说,物理学习会变得更加吃力,进而影响学生对于中职物理的学习的心态。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分层次教学的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趣味教学进行辅助,让学生在双重有效的机制下更加清晰而有效地層层递进,一步步提升自己的物理学习能力,提高教师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教学中职物理第五章《电磁感应》时,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让每个学生都尽可能地学习到一些有用的知识,增强学生对物理学习的信心,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布置和设计一些不同的学习任务,完成一些适合他们的学习目标,让学生能够有所收获。有的学生基础非常薄弱,他们对于电磁感应这一物理知识的名词概念、实验现象、结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都比较吃力,教师可以让他们先浏览教材,然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认真地跟着教师的步骤一步步来,在课后针对不懂的地方主动询问教师。而能够自学电磁感应这一内容的学生,教师可以先让他们自己理解教材讲了什么,思考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教师需要让他们自主学会推导一些物理知识的逻辑关系和影响因素,可以让学生交一份学习本知识的问题清单和完成记录,以便更好地验收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本章节重难点的学习情况。同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分层教学中教师不能让学生感到自己处于上层就骄傲自满,也不能因为自己处于下层就自暴自弃,可以通过巧妙的抽签和安排,让学生尽量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忽略分层的落差。
在中职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采取分层教学和趣味教学相结合的有效形式,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中通过分层和趣味教学,先建立物理学习的信心,进而探究更高层次的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效率和能力。
二、联系实际生活,创设有趣多样的物理教学情境
物理这一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也是来源于生活的,它的知识内容和规律现象中蕴含了非常浓厚的生活气息。教师需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实际生活,为学生的物理学习创设丰富多样的生活情境,通过情境,把有难度的物理知识变得更加好理解,加深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记忆。
比如,在中职物理的第六章《光现象及应用》的教学上,由于光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但是在物理中它包含非常多的知识。比如,光的折射现象的引入,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现象,把一根筷子放入水中,筷子仿佛变弯了。教师可以在讲台上放一杯水,让学生都来试一试,仔细观察一下,引起学生对于这块知识的学习兴趣。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生活中遇到的还有哪些现象是包含这块知识的,跟大家分享一下,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学生经过仔细思考,提出了彩虹、海市蜃楼、猫眼看人、放大镜等多个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引发了大家的积极讨论。
通过在物理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把比较抽象的物理知识和实际的生活具象化的现象联系起来,这样学生能够比较容易理解,记忆点也会比较深刻,能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方便教师顺畅地开展物理教学。
三、注重实验教学,设计富有趣味的物理实验操作活动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非常强的学科,许多物理知识和规律结论都是通过实验得来的。在中职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物理的实验教学,多开展和设计一些比较有趣的物理实验,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际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比如,在第一单元《力的有关知识》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于力有清晰的认识,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纸片实验,拿一张硬纸片和一个砝码,让一个学生帮忙固定纸片一端,另一端放上砝码,纸片承受不住砝码的力变弯了,但是教师让学生把纸片折成“冂”形,再放砝码,发现纸片微微变形,却能够承受砝码的重量,教师再让学生把纸片折成“W”形,发现纸片几乎不变形就可以承受起砝码的重量。还有电路串联和并联的实验与欧姆定律的实验教学,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通过两两一组,进行剪刀石头布游戏,谁赢谁可以先接一根线,然后依次进行,看看谁接的电线会出现错误。
通过这样丰富多彩的比较有趣的实验教学,能够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实验氛围中开展物理实验,完成学习,这样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也会增强。
总而言之,在中职物理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的物理学习取得有效进步,教师的物理教学需要采取以上方式,以趣促学、以学促教,才能真正提升中职物理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