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静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投身到“线上教学”的探索中,对线下教学不再重视,这样的观念是错误的。事实上,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同等重要,只有巧妙衔接、有效融合,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小学英语;线上教学;线下教学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线上教学”成为当代教育的新趋势。 “线上教学”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教师对线下教学的重视度却在与日俱减。为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当采取策略使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融合。
一、根据线上表现,线下重点学习
当前,越来越多的教师投身于“线上教学”的探索中。伴随而来的是教师对线下教学的重视度与日俱减。事实上,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同等重要,只有巧妙衔接,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5 Our new home时,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发现大部分学生在运用“Where is the…”句型描述物品方位时,要么搞不清物品的单复数变化,要么就是分不清be动词何时用is、何时用are。除此之外,学生还弄不清介词搭配问题,比如in、under、on的用法。对于这些在线上教学中遗留下来的问题,教师决定在线下教学中进行集中解决。因此,在线下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并鼓励学生练习“Wheres the…”句型,引导学生回答物品位置问题,同时,向学生重点讲解in、under、on等介词的用法。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同等重要。在线上教学过程中,由于一切在线上进行,教师很难兼顾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如果教师将这些问题进行线下集中解决,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针对学生差异,进行线上辅导
在线下教学过程中,由于一节课只有短短的40分钟,再加上学生的英语基础、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参差不齐。为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利用线上教学,对学生进行单独辅导。
在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2 What a day中This unit focuses on the use of the past simple tense线下教学时,通过梳理教学情况,教师得出这样几个结论:第一,部分学生并未完全掌握本单元的词汇、短语;第二,学生只能记住一些较为简单的动词的过去式,如“go—went”等,面对稍微复杂一些的动词,学生不知道在后面应该加“ed”还是“d”;第三,学生还不能自如地用“一般过去时”时态描述自己做过的事情。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进行了一次摸底测试,将成绩不好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单独进行线上教学辅导。首先,针对学生记不住单词的情况,教师可利用线上教学资源,向学生补充一些图片和音频,帮助学生用多元化的方式记住单词。其次,针对动词过去式的问题,教师利用PPT课件,向学生梳理了动词的变形规律,并展示了一些非常规的例子,如eat变为ate等。最后,针对学生不知道如何运用一般过去时问题,教师和学生进行了线上连麦,试着引导学生用一般现在时描述活动,然后再过渡到用一般过去时描述。
线下教学很容易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尤其针对个体差异问题,如果利用线下集中辅导,很难实现,因为学生住在不同的地方,时间难以协调,而线上教学可以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
三、布置课后作业,“线上”“线下”衔接
“作业的设计与布置”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却很少引起教师的重视。尤其在早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将全部心思放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却忽略了英语作业的设计同样重要。于是,教师只能为学生布置一些抄写单词、句型的作业,但这类作业并不能真正巩固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反而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需要创新作业形式,为学生布置一些线上、线下都可以完成的作业,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6 Whose dress is this?时,教师为学生设置了两种不同类型的作业,学生可在线上以及线下同步完成。针对线下,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1)要求学生将本單元学习的单词,如dress、shirt等套用在新学的句型“Whose…is this/is that?”中,并完成5个造句;(2)阅读Story time部分的内容,试着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3)完成教材中Checkout time部分的填空练习。针对线上,教师设计了丰富的作业形式:(1)播放动画,要求学生针对下述两个问题进行回答:Who are they at the party?What clothes do they talk about?(2)播放听力音频,让学生听一听Cartoon time部分的对话,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Whats that?”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设计出两种完全不同的作业:既有基础性的,可以在线下完成的作业;也有拓展型的,需要在线上完成的作业。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线上教学不受时间、空间的局限,可以为课堂提供更多的资源,因此具有极大的优势。作为教师,应当意识到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互补性,并在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将其落实,使其更加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