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峰
摘要:文化电视节目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形式。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创新,电视媒体要想在围攻中谋求进步,就必须将市场特点和受众心理需求、逐渐变化的社会形势、新时代的环境环境紧密结合起来。留出时间让电视节目的内容和形式创新和发展。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主要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各类文化电视节目更具创新性的传播渠道,以期让更多的电视节目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和媒体环境。更好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有效利用数字信息技术打造视听文化,提供前沿视角参考。
关键词: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对外传播;路径创新
1电视传播形式的多元创新
文化节目涵盖范围广泛,包括历史、诗歌、文字、语言、珍品鉴赏等。在每一期的紧凑栏目中,节目不仅紧贴当前国家发展问题,紧密结合新时代社会进步的热点话题,也花时间满足市场观众的心理需求。尤其是伴随网络环境的年轻一代,传统文化节目的内容和形式输出量很大、很重,与普通观众的日常生活没有密切联系;更多的观看时间和更高的文学素养逐渐与娱乐和快餐化格格不入。此外,节目内容传播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众的解读能力,观众往往通过个人的日常生活经历来解读和理解节目。
媒体理论家麦克卢汉提出了“媒体是一种信息”的流行理论,认为信息表达的形式与其内容一样重要。传统文化节目多以讲座、纪录片、访谈等独白形式出现,如今同类内容呈现方式的节目组合,带来“文化+综艺展示”的组合创新。“中国诗词大会”为参与者和电视观众同时响应设计了栏目规则,并积极打造了“一敌百”竞技和娱乐的游戏外观。文化电视节目还汇集了来自不同行业、不同行业、不同背景的参与者,与媒体主持人、专家、研究人员、文艺活动家等各界人士合作,打造一场关于唤醒传统文化和激起情感共鸣的仪式盛宴。
2革新全媒体生产机制
2.1推进新媒体技术落地的数字变革
首先,基于“5G+4K/8K+AI”的总体战略,拓展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生产的新面向。利用8K超清、虚拟现实、AI技术等打造超级仿真的内容场景及人物形象,改变以往说教式、乏味性的文化演绎模式,创设深度沉浸的人机协同生产流程。其次,通过“互联网+进行时态”的开放机制,深入挖掘中华文明的时代内涵,连接尽可能多的优秀文化资源,助力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紧握经典,紧跟潮流,紧抓时效,形成与时俱进、创新多元的内容生产模式。再者,推广“台、网、端、微、屏、号”六位一体的传播矩阵,真正落实多媒体协作适配的节目宣发体系。数字化的新媒体技术逻辑贯穿于节目产制的各个环节,泛在连接与智能分发需有效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多媒体矩阵的传播优势。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在六位一体的传播矩阵中,将极大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立体化、多维化及全面化,突出节目生动鲜活的文化特色。最后,利用“VR+AR+MR”的全新体验,将中华文明及民族文化与节目场景进行充分混融,持续满足用户的理解与认知,致力于产生“所见即所得”的传播效果,增强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技术应用与实践。
2.2增强可视化场景环境的知识优化
中华璀璨文明蕴含多元丰富的知识内容,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需扮演好中华知识对外传播的重要角色,不断提升自身媒介敏感力,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寓于对外知识传播的全过程。当可视化知识成为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对外传播的关键因子时,诗词、戏曲、器乐、传统工艺等中华优秀知识内容正在基于专业性与趣味性兼具的沉浸式知识传播生态,成为推動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全新场景。
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仍需持续挖掘中华优秀知识内容可视化传播的潜力增量,在实现中华文化对外落地传播的同时,进一步形成影响广泛的知识网络,将中国故事讲述与中国话语发声的重心转移到知识内容生产层面,以优质知识为对外传播的根本支点,形塑可视化的对外知识传播阵容。利用可视化知识内容争夺国际话语权,突破传统话语博弈的僵硬模式,构建有机融入优质知识内容的新时代话语体系,形塑融通中外的对外传播新模式,努力成为“世界文化之舟”的摆渡者;在知识传播中架起中西文明之间的沟通桥梁,缔造文明互鉴、文化互融的发展新格局,努力克服中西方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以及文化异质性等方面的知识障碍,真正发挥媒介化的知识力量。
3搭建多媒体宣发矩阵
3.1发挥华文新媒体传播的优势
首先,携手以社交媒体为代表的华文新媒体,充分发挥其文化传播功能,增强海外华人对中华文化的亲近感和适应感,强化新生代华人的民族文化自信心,提高其族群身份归属感,继而引导海外华人社群成为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对外传播的便捷窗口,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主流社会中的在地传播。其次,要结合海外受众的接受习惯和特点,使其乐于接受节目内容,并充分发挥海外华人意见领袖的引领作用。意见领袖是两级传播中的重要角色,存在于不同的社会及对外传播过程中。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要充分利用海外华人社群的在地优势,借助华文新媒体及民间力量把文化精品不断渗入海外社区,将具有中国符号的文化内容打造成国际市场认可的文化精品。
3.2助力对话式融媒转型的渠道破壁
当前,应紧抓媒体融合契机,巧妙利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拓展对外传播渠道,充分发挥互联网对外传播的外溢效应,消融海内外媒体平台的传播界限,实现渠道破壁共享。不仅要发挥国内媒体多元平台的节目宣发矩阵优势,更要借助海外“GTFA”(谷歌、推特、脸书和亚马逊)平台扩大传播力度,为多层面的受众群体展示璀璨的中华文化,形成多元共赢的传播格局。
结语
综上所述,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在对外传播过程中已取得良好成效,谱写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内涵融合共进的崭新图景。未来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仍需进一步深掘对外传播的无限潜能,拓展中华文化踏入国际社会、中华文明引领时代潮流的可能性空间。
参考文献
[1]刘波,蒋潇潇.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对外传播的路径创新[J].中国电视,2021(10):20-23.
[2]蔡萌萌.诗词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形态流变与传播过程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21.
[3]张罗罗.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创新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1.
[4]丘凌.电视综艺节目传播体育文化的路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