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晓云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初中的学习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学习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初中的化学教学中,教师演示实验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兴趣,同时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教师演示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概述了教师演示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措施,希望对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达到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教师演示实验;初中化学;教学;重要性
引言
初中化学强调实验教学,是一门注重实验专业化和实用性的学科,实践能力和操作水平是其教学的重点。如何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标准,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当今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实验教学正在教学领域获得较大规模的应用,以其自身的优势涵盖了整个化学教学过程。因此加强教师演示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教师演示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当前教师演示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需要完成的一项工作,这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一部分。用这种方法进行化学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在化学学习效果上有显著的进步。首先突破单一教材讲解的限制,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过去,初中化学教学经常受到各种限制,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教师演示实验教学解决了这些老大难问题,运用实验教学将教材知识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知识精髓,进而为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是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习效果。教师演示实验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对化学现象进行全面而详细的观察,以便他们可以随时记录和分析数据,达到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师演示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措施
1.利用教师演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化学知识是通过化学实验获得的。只有在化学实验中,学生才能深刻理解实验的意义和化学教学中包含的知识体系。教师演示实验教学基于化学教材基础知识,科学设计实验过程,提高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达到教育标准教学要求。例如,教师可以演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等试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此培养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化学作为一门主要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为了使学生摆脱对初中化学学习的恐惧,并对化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使用生活中的例子开展实验教学,通过观察、分析、思考和归纳来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并得出有效的结论,并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例如,在验证过氧化钠遇水生成氧气的实验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然后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看木条是否复燃;在测试酸碱性的实验中,教师进行演示,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成红色,遇酸不变色。而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在课外实验环节,教师可以以“氧气的制取”实验为例,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实验设计。让学生在实验室可以自主设计实验并自由选择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试剂,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3.通过实验教学克服化学学习难点
初中化学主要以专业课程为基础,因此,有必要贯彻运用在教材中的原理,组织专业课程教材,丢弃与专业无关、较复杂的材料。初中化学老师要积极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育思想,对学生的化学学习进行有效的教学,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意识,结合化学教学目标,合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避免浪费学习时间。例如,教师可以演示将点燃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有黑色物质附着于集气瓶内壁,让学生与镁条在空气中燃烧进行比较,寻找不同点;在氯气具有漂白性的实验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氯气遇到湿的有色布条,查看有色布条的颜色是否退去,记录實验过程和结果。在课后实验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就铜与浓硝酸和稀硝酸分别实验,查看二者的不同点,以理解化学学习中的难点,由于反应不同,生成的物质也不同,提高自己的认识,体会在传统教育中难以理解的实验原理。
结论
综上所述,面对当前社会高速发展的局面,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要善于利用高科技和新技术,加强教师演示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有效掌握相关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同时在具体的应用中积极采取利用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教学克服化学学习难点等策略,实现学生实验技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丽芳.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7.
[2]罗红,吴静.实验教学在医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8(10):1044-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