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

2021-11-14 09:09李小明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37期
关键词:古诗教学审美教育小学语文

李小明

摘要:在傳统文化进校园的进程中,古诗也大量进入学生的视野。经典的古诗成了小学语文学习中的必备内容,仔细品味,一首首古诗都蕴含着无限的美学要素。然而,受当下古诗的应试影响,小学语文古诗的教学缺乏审美教育的渗透。加强小学阶段的古诗审美教育,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还能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古诗的美,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刻不容缓。基于此,我从小学生的审美特点、审美教育融入的途径两方面展开分析,期冀对小学古诗教学能抛砖引玉。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审美教育

一、洞悉学生审美心理的发展特点

审美教育是借用美的形式给人潜移默化的教育,审美教育的开展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受教育年龄特点,小学生在审美方面的能力还比较薄弱,由于受生活经验、知识水平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小学生的审美还停留在直观形象的方方面面,因而,在教师的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语言、图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潜移默化,有效弥补学生审美发展中的不足。

除此之外,小学生在审美方面依然存在取向不明确的现象,由于美的形式多种多样,因而,为丰富学生对美的体验,在教学中教育者依旧要对学生合理引导、多方体验,使学生真正领略更多的美,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进行合理而大胆的想象,促进学生的意境美感的形成。

二、实施古诗审美教学的融入策略

(一)感受古诗的文字之美

古诗词由于受题材和字数的限制,在用词方面往往存在精雕细琢的现象,一字一句都具有丰富的内涵。因此,在对古诗的教学中,教师应带领学生从文字方面入手分析,感受古诗中词语所具有的美感。首先,教师应从带领学生朗读方面入手分析,使学生通过朗读掌握古诗词的结构,激发学生在探究古诗文字方面的积极性。其次,教师从句子和词语方面展开分析,从细节方面入手实施审美教育渗透,引导学生从中体会隐藏的美感。

譬如,《石灰吟》是明代民族英雄、诗人于谦托物言志的一首绝句。在学习这首小诗时,教师首先带领学生朗读内容,使学生了解该诗的文章结构,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深入了解该诗的深刻内涵,通过诗句中的“锤”“凿”字,体会到石灰开采的不易,为下文的“烈火焚烧”埋下伏笔,“若等闲”在写石灰的基础上将其拟人化,展示了仁人志士虽历尽艰辛,仍从容不迫、清正廉洁。通过“清白”等一语双关的词语,感受石灰的洁白无瑕,诗人的高洁傲岸的情操。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对文字的探究,使学生能进一步加强对古诗的感受,促进学生对古诗的进一步理解,使学生能在深入分析内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发展。

(二)体会古诗的情景之美

诗是无形的画。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非常重视,古诗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瑰宝,其蕴含着无限的美。在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古诗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是教师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小学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充分挖掘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美学元素,逐步引导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三观,实现人格的完善。

比如,学习宋代雷震的《村晚》,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牧童晚归图。教学时,可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去深入体悟,问学生:作者笔下山村景色怎样?学生发现,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那景给人感觉如何?仲夏时节,生机一片:涨满秋水的池塘,池塘堤岸茂密的小草,两山之间的夕阳,山和落日倒映在水中。两个“满”写出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象;一个”衔 “写日落西山,夕阳无限,拟人味很浓,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为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美景中的牧童呢?手拿短笛、横坐牛背。一个 “横”字,牧童是不按规矩,随意而坐,悠闲自在。那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悠哉悠哉,其乐融融跃然纸上。这样的画面,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教学古诗时,一定要充分挖掘其中的情和景,穿越时空,感受作者眼前的美丽画面,不断提升人们的审美素质和聪明智慧。

(三)剖析古诗的意蕴之美

在古诗中,其具有的文字、画面及表达的意境均展现出无限的美感,意境美作为古诗创作的核心内容,其实现了作者情感与环境意境的完美融合,通过探究古诗词的意境美,使人仿佛有身临其境之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形式,利用其中的动画、图片、视频等,将学生的视觉、听觉充分激发出来,在此基础上对古诗词进行剖析,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词的意蕴美。

例如,诗人王建创作的《十五夜望月》,想象丰美,韵味无穷,是唐代咏中秋的名篇。小诗的前两句只用“地白”二字写中庭月色,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净素洁之感。如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让人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那“树栖鸦”,朴实、简洁、凝练,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夜已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朦胧中,桂花依稀就是月中的桂树,神来的点题之笔。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

皓月当空,难道只有诗人独自在那里凝神注望吗?普天之下,有谁不在低徊赏月,神驰意远呢?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诗人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的一边。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似乎秋思为诗人所独有,愈显出诗人情痴,手法确实高妙。全诗意境优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了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

三、尾声

综上所述,从古诗词教学中可以充分领略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审美情趣。小学阶段是学生知识学习的起点,是学生自我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蕴含着无限美的意境,这能极大的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地融入关于审美方面的教育内容,使学生能对文字美、情景美和意蕴美具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辅助工具,在不知不觉中认识美、体验美、欣赏美,培养学生的多维审美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实现学生品味气质的不断提升和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龙志新.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21,7(9):107-109.

[2]褚娜,何善亮.何以”诗美”塑”人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审美教育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20(25):133-135.

[3]李霞霞.试析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才智,2020(13):163.

猜你喜欢
古诗教学审美教育小学语文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古诗教学如何激发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