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泓涛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小学体育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合作意识的培养。小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已成为现阶段基础教育中的基本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合作意识,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成长,还可以让学生在今后更好的适应社会和融入社会。因此,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则需充分意识到对学生合作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加以合作意识的培养。本文将围绕“小学体育课堂如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这一主题展开进一步探究。
关键词:小学体育;合作意识;培养策略
前言:
在以往生育政策的影响下,现阶段绝大部分学生都是在独生子女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这也就意味着这些学生的自我意识会比较强,甚至常常会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情况。然而在当下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才是发展的主流。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若想使得体育课堂更具教育意义,则需在体育训练中融入更多“合作”元素,选取具有合作性质的运动内容,设计具有合作性质的体育游戏,开展具有合作性质的体育竞赛。如此一来,既可以保证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又可以实现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体育课堂也将得到进一步升华。
一、优选合作内容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各种体育运动的学习都是这样展开的:首先,教师要先将运动的技能以及运动的注意事项讲解给学生;其次,教师会做出一个正确的动作示范。最后,教师会鼓励学生结合动作口诀与示范动作,自己尝试着进行练习。这样一来,学生虽然能够比较好的掌握各种动作要领,但是却没有合作学习的元素,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因此,若想实现运动教育与合作教育的双重目标,教师即可在教学中优选具有合作性质的训练内容,请学生进行合作训练。
如在“前滚翻”动作学习中,教师即可在最后的前滚翻练习环节中,一改从前单独练习的模式,而是请学生两人一组,相互帮助、合作练习,这样既可以保证前滚翻练习的安全性,还可以无形中增强学生互帮互助的合作意识。如此一来,在二人合作的前滚翻练习中,两位同学就会很自然的形成一种责任感,知道对方前滚翻练习效果的好坏与自己的帮助也是有关系的,而后便会在练习中互相帮扶,将自己的练习心得、练习技巧分享给对方,由此实现合作意识的培养。
二、组织合作游戏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哪一种体育运动的学习,动作技巧的掌握只是第一步,若想真正学会某一项体育运动,常态化的体育训练才是最重要的。然而在体育训练中,大部分训练内容都是由学生一个人来完成的。这样虽然可以体现训练的专项性,但是却是乏味无趣的,是无法实现合作意识培养的。因此,为增强体育训练趣味性,在训练中对学生施以合作意识的培育,教师即可设计出具有合作性质的训练游戏。
如在“跑步”训练中,为训练学生手脚协调能力,教师即可将动作训练与合作培养二者融合到一起,组织学生进行“二人三足”合作训练游戏。这是一个需要两个人相互配合的游戏。首先,一名同学的左脚要和另一名同学的右脚绑在一起,而后二人要相互用胳膊搭着对方的肩膀。其次,两名同学要像一对连体双胞胎一样,一起迈腿,一起向前进。在前进过程中,两个人的步伐大小要一致,节奏要一致,胳膊摆动也要一致。若是没有达到以上要求,两个人就走不起来。最后,在相互配合、协调之下,学生便会慢慢的适应彼此的节奏,统一了步调。一开始只能慢慢走,最后也可以在训练中逐渐跑起来,由此方可在无形中实现合作意识的培养。
三、开展合作竞赛
众所周知,体育这一学科本身就带有一种竞赛性质。每当训练到一定程度后,为展现自己的训练成果,学生就会不自主和其他同学进行比较。那么在这一竞赛性质下,为实现体育教育与合作教育的双重目标,教师即可定期开展具有合作性质的体育竞赛活动。这样一来,既可以体现体育的竞赛本质,让学生在竞赛中得到体育技能的提升,又可以无形中实现合作意识的培养。
如在“拔河”体育竞赛中,就可以充分体现运动的力量性与意识的合作性。一方面,拔河是一个“力气活儿”,若想赢得拔河比赛,每一名学生都需要大力的拉拽绳子;另一方面,拔河又具有很强的合作性质,只有大家同心协力,朝着同一个方向,跟上同一个节奏,一起用力拉拽绳子,才能赢得拔河比赛。如此一来,在拔河比赛,既可以实现力量训练,又可以完成合作意识的培养,体育教学会更加高效。
总结:
总而言之,尽管体育学科并非那种“知识性、道理性”的学科,但是通过体育运动的开展,也可以传达许多教育意识。因此,若是想要通过教育,让学生成长为一名懂得合作、愿意合作的现代化人才,体育学科也可以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通过合作运动、合作游戏、合作竞赛的开展,助力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相信在体育课程的有效设计下,定能實现运动教育与合作教育的双重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郭林曼.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J].试题与研究,2020(13):46.
[2]高琴.小学体育课堂学生合作意识培养措施[J].小学生(中旬刊),2021(09):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