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紫琪
(辽宁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
拿到一首新作品首先要了解它的背景,去感受谱写者笔下的世界,这样才能较为完整地诠释作品。每个作曲家的作品都象征着他的经历,他所处的年代、社会背景和思想内涵,在打击乐作品中也无例外,这样看来了解一首作品就是了解这个时期打击乐的发展,当你能够深刻体会到这个时期打击乐的发展才能浅显地做到与作曲家感同身受,因此了解背景也可以说是弄清楚主题思想。无论是在独奏还是重奏当中都有且只有一个主题思想,重奏当中是演奏者们对于曲目的思想,是团队思想的结晶,相反在独奏中只需要个人的主观意识。二者也具有共通之处,独奏是在大量基础知识和系统训练之下对于作品的演奏,通过系统的学习独立完成。
演奏一首曲目实际上也是对原作品进行再次创造的过程,谱曲者对作品寄托最原始的理解,而演奏家则是以作曲家的感受为基调又增添了另一重感悟,最后将作品展现出来。在重奏当中是集体意识比较强,众多演奏者演绎同一部作品,就需要对这首作品达到统一的认知,切不可百花齐放各有主张,各抒己见的形式势必会导致演奏作品的不和谐。重奏作品演奏中需要演奏者不只是在节奏上要准确,还要追求细节上的一致性。正确的角色关系突出的旋律与伴奏的结合对于完成整首作品有着很显著的作用,同时也决定着是否会给观众带来视听盛宴。在独奏作品中,演奏者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进行的,没有过多限制,在舞台上只要能把作品的情感表达出来即可,通过协调的动作、表情的管理去更完美地诠释作品即可。
打击乐发展历史悠长,风格多样的曲风更是增色不少。打击乐从古至今出现在宫廷、节日庆典、婚嫁、征战、祭祀、赛船舞狮、劳动竞赛等各种大大小小的隆重场合。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和艺术相互交融、相互交流,中西方的结合越来越多,在西方打击乐重奏中很注重肢体动作的表达,我国音乐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
1.从乐曲表达的内容分析
一部分打击乐作品的创作不仅要求在声音上去模仿还原,在动作上也需要表演到位。在《滚核桃》这首曲目中,演奏者们在开头要集体敲打鼓梆去渲染农民晒核桃的情景,在这一乐段有两段技巧要着重训练,分解每一个动作在鼓面上的击打位置,这一处多用小臂带动手腕,不要过多使用大臂,同时注意手指不要握住鼓槌太牢,容易使音色发闷,在动作上很拘谨。在难点处要更加注意细节动作,往往在速度较快的地方动作如果不统一很容易在视觉上让观众一眼看出。最后一段又回归到第一段悠闲自在的场景,节奏又松弛了下来,演奏者逐渐放松小臂,缓解之前紧张的气息,最后在余音中完美结束。《老虎磨牙》这首曲目塑造了猛虎在深山老林磨牙、觅食的形象,在引子部分演奏大鼓的鼓手需要表演出老虎在丛林间寻找猎物,他们需要手拿鼓槌上身倾于鼓面“匍匐式”的演绎,利用木鱼、云锣、小镲去烘托紧张的气氛。在主奏者的单手滚奏之下,其他演奏者根据主奏者情绪强弱的起伏在动作上也都要表现出来,比如在大鼓渐强的同时,大镲声部的演奏者需要强有力的大臂带动摩擦镲片配合演奏,紧接着进入主题段,大鼓演奏者们手握鼓槌用十个手指打鼓面,伴奏声部木鱼和大镲此起彼伏,意在表达老虎向猎物步步逼近。接下来是最精彩的一部分,在这一部分演奏者们的肢体动作最为丰富,由先前的缓慢介入到此刻刮鼓丁、闷击、击鼓边、使老虎在发现猎物到激烈追赶到最终捕获撕咬这些情节被表现得活灵活现。乐曲最后以一个逐渐渐强的节奏结束,精彩而又完美。
2.从音乐的美学思想分析
美学中研究的是音乐的本质、特征、社会功能、音乐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音乐美的法则等问题的分支门类。无论是何种音乐表演,肢体动作都是最基本的元素,而生理性、心理性、物理性等因素也会间接影响音乐表演艺术。实际上音乐的诞生与歌舞诗歌密不可分,考古学家在河南临汝大张遗址发现了距今6000 多年的红陶鼓、绘彩虹陶鼓,在陶鼓的图案上描绘着许多乐舞场景,可见当时的打击乐器已经被大量运用到乐舞表演中。西周时代的到来可以说是翻开了新的篇章,运用之处越发宽泛,制造的原料从土陶换成了青铜、玉石。由此大型的打击乐器编钟出现了,每颗钟的音高不同,侍女拿着小木槌击打奏乐。1978 年湖北省出土了曾侯乙的钟鼓乐队中的乐器,乐器数量达100 种。当时国家命名鼓人去管理鼓乐,并且制定一套合理完整的鼓乐体系。《诗经》有云:“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敦煌壁画、云冈石窟中,乐伎击鼓的形态各异,有双手击鼓面伴奏的,有将鼓挂在腰间的,有放在胸前的,有席地而坐的,有在宴饮时载歌载舞的,种种形态无不显露出打击乐演奏与歌舞中肢体动作的紧密关联。
3.从乐器的编排形式和演奏方式分析
民族打击乐一般都是体积较大的乐器,例如排鼓、大堂鼓、云锣、管钟等都是需要演奏者站立完成的。无论是碰到复杂多变的节奏型,还是抒情慢板,都需要演奏者在肢体动作上表现出来。对于多变化节奏的处理就是对肢体发力点的要求,是身体作用于大臂、还是大臂带动小臂、抑或是小臂带动腕子、或者各关节间单独发力,都是对演奏者的考验。因此,演奏家都很注重舞台上的形体美,在每一段旋律中加上动作,这也是诠释音乐的重要手段。把动作加到音乐中,音乐贯穿于动作之下,二者融会贯通、相辅相成,实现音乐与动作高度契合。
旋律的存在能最直接地表达人的情感,像是音乐成长的花朵;和声最容易煽动人的精神情绪,像是音乐成熟的果实;而节奏最容易带动人身体的律动,好比音乐最初的萌芽。灵动的音符和情感的抒发是节奏的改变所给予的,它是无可代替的一部分。这三部分共同谱写出音乐这一统一体。音乐中有着“生命韵律”之称的当属于节奏了。在节奏的变换、节拍的切换下,一种乐器也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演奏技法和音色。节奏孕育出音乐,音乐来源于生活,节奏的灵感就在日常生活中,脚步、车鸣、雨天、来往的车辆以及熙熙攘攘的人群,哪怕是日出日落,这些毫不起眼的细节都可以是创作的灵感。
1.重奏的训练
学习打击乐器与其他乐器不同,打击乐器多种多样,常以重奏形式展现在舞台上,初学时就要有合作、协作的意识,在重奏中可以学到独奏的知识,如果只是单一地学习独奏,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那么一个很关键的环节便是需要训练重奏能力。在确定完演奏者后,第一点就要学会分析总谱,统览对曲目的节奏型、力度变化、强弱分析、演奏技法符号等。看清楚音乐发展的动向和主题的线条,弄清楚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是什么,每一个声部的孰轻孰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主旋律。统一演奏者对于各个细节之处的认知,比如节奏、乐句、力度、乐段的表现。有了这些充足的准备,才能更好地实施接下来的练习。
2.重奏训练注意事项
在练习当中我们需要注意的第一点是要学会慢速练习,许多初学者往往在练习初期急于求成,自己的熟练速度明明达不到还要一味追求快速,这种方法万万不可。慢速练习是对演奏者的一种考验,也是最有成效的一种办法,当你刚拿到谱子的时候对曲目还不是很熟悉,在练习时你可以聆听曲子的旋律和风格,在发现难点的地方注意速度力度气息的变化。只有对乐曲节奏、乐句表现、乐段的联系有了认知之后才能事半功倍。慢速练习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让你解决乐曲的难点技巧。举个例子,如果一首乐曲某一段落是比较快的速度,在初期练习时演奏者肯定是达不到的,你可以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速度开始练习,所谓的适合指的是自己能掌握好并且能流畅地演奏,以此为基准在这个速度上以5 或者10 为一个基准进行递增,当你觉得不能完全控制速度那就减速直到演奏流畅后再继续往上加速度。在练习时必须注意谱面上的标记符号、强弱、力度、呼吸等,最后达到要求的速度才算完整练习。有了集体的观念后就要讲一讲集体当中的带头人,整个重奏团队中一定需要一位熟悉各个声部,能处理好演奏技法、舞台把控的这样一个有经验的人。在训练时一定要纪律严格,处理谱面时节奏分明,把自己想要表达的轮廓、节奏点、高潮段、呼吸处都要清楚说明,让每一位演奏者都能够明白你的“意图”,聆听各声部间的旋律联系并做出及时调整,控制整个音乐的进行。在某些声部的表达上要注意取舍,做到音乐统一只为达到更好的舞台效果,大家最后进行联排时互相提出问题、指出问题并加以改正,这样方能使重奏训练顺利进行。
在我国传统民族音乐中,民族打击乐重奏曲依旧是一大亮点。近年来西方音乐不断涌入中国,使得中西音乐碰撞产生新的元素,在保留传统民族打击乐的演奏方式基础上更好地融入西方音乐的优良部分,让这一特色日趋完善,要不断地去挖掘探究亦可发现民族打击乐重奏曲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