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飞
摘 要:小学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的关键时期,生活化、场景化的教学是孩子最容易领悟知识的方式,更重要的是生活是德育教育的来源和根基。但面对高速发展的社会,学生接触的信息五花八门,小学德育教育缺乏生活化、创意化的问题也日渐凸显。本文针对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展开分析和研究,并对一些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可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进步,教育体制迎来了新的变革,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德、智、体、美、劳五位一体的全能型人才,学生的教育不仅需要应试教育,更需要紧密联系生活的素质教育,提倡理论联系实际。为了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接收知识。教育部对教师提出生活化、情景化教学等新要求,但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存在德育教育与传统应试教育难结合的痛点,教育环节需要进一步得到完善,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应生活化,只有两者相結合,才能使得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有实质性的进步。
一、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德育观念陈旧,缺乏与生活的关联性
应试教育是中国多年的主流教育观念,社会的需求在不断变化,在传统教育模式中,由于这种根深蒂固的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得不重视学生的智育教育和结果教育,但对德育教育的生活化缺乏认知,尤其是对情景式教学缺少实践,未能从根本上让学生了解教育与生活的不可分割性,使得教育过于片面化和功利化,不利于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和学习的进步。与此同时,教学过程中有德育生活化的形式也少之又少,仅限于在课本上,缺乏实际内容,也缺少了学习与生活的连接,使得德育教育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和形式上,并没有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但新课改以后,教育部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德育生活化教学亟待改进。
(二)生活化德育内容单一,缺少场景式融合
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工作能否顺利开展,无论对于学校还是家庭都至关重要,需要双方为学生搭建情景化的学习桥梁。但是,在实际德育活动的教学过程中,更多的要求教育内容将学科与德育素养相结合,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未能给孩子提供一个生活化的德育氛围,学生只是将书本内容背诵,但并未在实际行动上进行提高,也未能进行自我洗礼和自我感悟,在一定程度上,迫使德育教育生活化变成一种形式化、口头化的现象。
二、提升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打破传统模式,推陈出新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存在不但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灵魂的建设者,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弘扬者。首先,要提升德育教育生活场景的学习氛围,例如评比德育教育的学分等方式。其次,德育教育的生活化应该是各个学科教师的共同教学责任和教学目标,无论是语文课堂的高素质培养还是数学课堂的发散式生活场景联系,都应该与德育教育相结合。不同种类的学科培养和锻炼的是学生不同的能力,这些不同学科的交叉式、生活化学习才能促进孩子在各个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例如,学校内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文明班级”的评选活动,对于好人好事、乐于奉献的同学予以奖励,同时,也可以以“家庭”为单位,尝试给父母写一封信,为父母做一件小事等形式,激励学生更加主动地、自觉地进行“生活中自我净化式德育教育。”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合理转变教学思维,是教师对德育教育有深刻认知后,刻不容缓要提升的一项教学功课。
(二)将德育生活化,综合学生发展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承载着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个人发展和思想水平在很大程度会影响整个社会乃至国家的发展。每一个承担着小学教育的工作者,都应该将生活化的德育当作己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化德育场景,注重深层思想教育。
教室,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但不是唯一场所,而在教室里所听取的每一堂课,也不应停留在表面上,更应该体现方方面面的生活。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尽可能的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方式进行讲授,例如运用多媒体设备、看图识字、场景联想、讲故事等等方式,将课堂无限趋近于生活化,提升课堂的趣味性。
除此之外,还可以将课堂的内容转化到室外,让学生自己动起来,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德育的理解。例如,开展“扔垃圾受惩罚,拾垃圾受奖励”的室外活动。将学校操场设定为公园里面,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有的演路人,有的演环卫工人,有的演乱丢垃圾的人,让学生深入其中,自己体会和感受到底怎么样做才是对的。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时代的发展使国家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的飞速进步也使德育教育趋向生活化迫在眉睫,为国家培养技术型、科技型、知识型人才的全方位教育应该从小学时代抓起,帮助“大人才”在学生时期通过情景式教学,自觉养成良好的个人素质和生活习惯,为培养和输送新一代有知识、有理想、有荣辱、有廉洁的人才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潘世梅.学校德育生活化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J].读与写(上,下旬),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