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钦军 郑子儒
摘要: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生源类型的多元化,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特点呈现出多样性,通过分析各类型生源的思想现状,找出差异,制定对策,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等提供参考,促进人才培养内涵建设。
关键词:高职院校、生源类型、思想特点
为了创新人才选拔体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各省(市、自治区)纷纷探索高考制度改革,山东省将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类型分为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两种,采取统一考试、综合评价、单独考试等招生形式,招生对象扩大为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同等学力人员。山东省“新高考”改革打破了“同一把尺子选才”的弊端,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升学路径、发展希望和公平机会,有利于进一步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促进高校科学选拔人才,但随之而来的是高职院校生源的多样性。如何把不同类型的生源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成为各高职院校研究的重要课题。根据山东省高考中对考试方式、招生形式、招生对象的规定,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现状,可将生源类型分为五种: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初中毕业生、同等学力人员、3+2贯通培养的普通高中毕业生。
学生既是学校的教育管理的对象,也是教育市场的消费者,更是独立自主的学习者。教育教学的水平不仅取决于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条件、教师能力、教学方法等客观条件,还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投入程度等主观因素,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我们应根据高职院校生源结构与特点,分析学生所思所想,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专长,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高职学生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职教育内涵发展。
一、不同类型生源主要思想特点的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选择同一学校720名大二学生作为样本,涵盖五种生源类型,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思想觉悟、道德观念、政治意识、人文素养、价值理念等。采取问卷调查、召开学生座谈会等方式。学生提交问卷702份,有效率为97.5%。调查分析如下:
普通高中毕业生:思想比较单纯,对社会各方面的关心程度增强,有一定的评价能力并逐渐转化为决定自己的动机与行为,体现了各自价值取向,但对权利的需求多于对自身的义务、责任和实际行动的需求。存在着学习动力不足、克服困难的毅力不够、竞争意识不强、目标意识淡薄、视野不够开阔等问题。
中职毕业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对学习与学业不感兴趣,文化基础知识薄弱,但动手能力较强,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在技能学习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存在着学习方法不当、态度不明、自觉性较差等问题。对参加学校各组织活动比较热衷,就业期望相对较高。
初中毕业生:这部分学生属于未成年人,自理、自我约束能力差,还没有形成较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响,盲从心理倾向较强,更需要学校、老师的关注关爱,学习意愿不强,也没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同等学力人员:这部分学生年龄偏大,都有一定的工作经历,有相对成熟的“三观”,有很强的提升学历和技能水平的愿景,但却不愿在学习上占用很多的时间,不想受学校和老师的约束。
“3+2”贯通培养的普通高中毕业生:这部分学生学习意愿非常强烈,不爱参加与学习无关的活动,具有很强的自律性和是非观,在学习目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动力等方面优于其他类型生源。
三、不同类型学生的思想教育对策
1.多沟通帮助端正学习态度
“差生”一直以来都是社会贴在高职生身上的标签,高职生中有部分学生存在自卑心理。特别是经过综合招生、单独招生的学生,觉得“低人一等”,他们很难将希望寄托在学习上,且感到前途迷惘,认为大学生活不过是混日子。学校相关管理者和教师要重视这类学生的心理变化,端正他们的态度,多和他们交流沟通,不能将他们当做弱者、差生和淘汰者,而是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引导他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坚定意志、保持乐观、敢于争先。
2.加强专业教育激励学习兴趣
没兴趣、学不会是學生产生厌学心理的主要原因,而教师设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与学生心理需求不相适应又导致了学生对学习生不出兴趣且认为自己学不会。高职院校以培训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主,也就是培养学生多方面技能,提高学生应用能力,而提供给学生动手机会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以,在制定教学计划和方案过程中,多设置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消化知识,将知识转化成自身技能,以此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
3.丰富业余活动提升综合素质
高职学生精力比较旺盛且充满活力,但对学习缺乏一定的兴趣,在这方面花费时间较少,而很多学生为了释放精力,会选择打游戏、上网聊天等,如果过于迷恋将会是一个不好的习惯,家长和教师必然会为此头痛。要想将学生拉回正常轨道,除了加强管理外,更要不断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多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例如引导学生自己举办活动、竞赛,利用学生社团和学生会来开办主题讲座,建设志愿者团队进行志愿服务等等。让学生自己组织、策划和参与活动,不仅能培养其组织能力,又能转移其对网络的注意力,促进其身心能够健康发展。
高职教育是成功教育、普及教育,不是淘汰教育,办学目标是让所有进入学校学习的学生都能成为合格人才,因此,要深入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所盼,对学生的成才目标定位区分为多种类型,宜疏不宜堵,使广大学生在“职业教育”这个平台上充分发挥其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将个体文化基础水平和知识结构的差异转化为专业技能、专业方向的侧重点的区别以及专业特长的不同,从而帮助所有学生实现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努力达成职业教育育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