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管理初中留守青少年的关键

2021-11-12 14:13李琼芝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36期
关键词:家校合作初中班主任

李琼芝

摘要:家庭教育缺失是制约当下初中留守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要全面提升初中留守青少年管理质量,帮其回归正常的成长和发展轨迹,就需要初中班主任老师做好与留守青少年家长之间的互动与沟通工作,运用自己的方法与智慧,改变当下留守青少年家长的错误教养观念,为留守青少年顺利度过叛逆期,形成正确的、积极的成长观念、学习观念提供更优质的成长环境。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留守青少年管理;家校合作

中图分类号:A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36-417

留守青少年的出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影响当下初中班级管理质量提升的重点性因素。[1]因此,在任职初中班主任期间,我高度重视对留守青少年的管理问题,并从对如何通过优化家校合作来解决留守青少年管理展开了深入的探究。

一、班级留守青少年及其家庭成长环境分析

作为一所乡镇初中的班主任老师,我所带的班级中有很多留守青少年。他们的成绩大都不怎么好,个人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都不怎么好,邋遢、不爱说话、说话不文明、爱打架。不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严重的制约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影响了班级整体管理质量的提升。而这一切与他们的原生家庭环境大都有着很大的关系。

班级中问题学生的都是留守青少年,他们的家庭成长环境并不怎么好,父母在教养孩子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大致表现如下:

(1)家长溺爱孩子

父母对他们的孩子比较溺爱,“我管不了”“他也不听我说”是大多数父母在与我进行沟通时的口头禅。在对孩子不良行为的管理过程中,他们大都喜欢放任自流,不作过多的約束,家庭教育管理无力。

(2)家长对教育重视不够

父母对孩子受教育的问题并不是很上心,他们觉得孩子能读多少就读多少,读不进去就等毕业以后去社会上打工,并没有看到接受教育对孩子人生格局、精神境界提升的重要影响,没有看得到受教育的重要性。

(3)亲子陪伴缺失

由于务工或者离异等原因,父母给予孩子的陪伴过少。他们有的将孩子交由隔代亲属抚养,有的虽然能够自己的抚养,但却因为离异或工作原因,对孩子的关心极少。

(4)家长教养观念不当

在家庭教养过程中,父母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或吃穿,从不关心孩子的心理、德性、习惯养成情况,不关注孩子的综合素质发展,家庭教养观念过于落后。

二、如何以家校合作的方式优化初中留守青少年管理

家庭教育的缺失和落后,严重的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极大了制约了班级管理质量的提升。[2]要解决初中班级管理中的留守青少年管理问题,就需要班主任老师尽己所能,转变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而优化家校合作就是教师完成这一管理任务的关键。

(一)强化互动,转变家长观念

教养观念是家长教养行为实施的逻辑起点。在以家校合作的方式优化初中留守青少年管理活动的过程中,转变家长的教养观念是必须的。而要转变家长的教养观念,班主任老师就需要强化自身与留守儿童家长之间的有效互动。

1.优化家校互动内容

要转变家长的教养观念需要教师将科学的教养理念渗透至与家长的日常互动中。通过在互动中渗透“五育并举”的育人原则,来达到转变家长教养观念的目的。比如,在与班级留守学生家长进行互动的过程中,我除了会和家长们聊孩子的学习之外,还会和家长聊孩子的心理、行为习惯、体育素质、兴趣爱好发展情况,并在听到家长敷衍的应付后,耐心的进行素质教育理念科普。刚开始的时候,家长只是敷衍应付。在一段时间的坚持后,不少学生家长将我的话听进心里,开始主动询问孩子的心理、行为发展情况。可见,持续的渗透是能够转变学生家长的教养观念的。

2.优化家校互动形式

大多留守学生的家长都忙于工作,他们很少能抽出时间参加家长会或来到学校与老师面对面交谈。故在与留守学生家长进行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应用好现代媒体优势,积极利用微信、手机、互联网等多种方式与家长进行互动。

比如,在与本班学生家长进行互动的过程中,我筹建班级微信公众号,以微信公众号的推送学生日常、教育动态,将学生成长情况更及时的反馈到了学生家长那里。同时,设置查询功能,构建双向沟通平台,为家长主动了解学生情况提供了平台。

此外,我还在为班级留守学生家长专门筹建微信群,鼓励家长们私下交流育儿问题和心得,并推送专题知识和内容,给家长们“开小灶”。

现代化的互动模式不仅照顾了家长们的“拳拳爱子”之心,也解决了时间和距离上的问题,增进了家长对孩子的了解、对学校和教师的信任度。

(二)掌握技巧,确保有效沟通

留守青少年的家长受教育的水平不高,这就要求教师在与其进行互动与沟通时需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只有清楚的知道沟通对象的特点,运用好沟通艺术,教师才能真正的提升沟通效率,调动和发挥好家长对青少年健康成长促进作用。

比如,留守学生明明,父母离异,由父亲和爷爷、奶奶抚养。他的父亲性格冷厉风行,相对急躁,平常工作也比较忙,一周里和孩子见面的时间有限。爷爷奶奶特别疼孙子,所有的事情都惯着。因此,明明的成绩很不好,经常不交作业。在多次说服无效后,我与其父亲进行了电话沟通。在沟通过程中,我并未直接向其“父亲”告状,而是先夸明明聪明,是个可塑之才。然后,才指出明明的“小毛病”,并告诉他:儿子的成才需要他的帮助,每天多问一句,多看一眼,这个小毛病很容易改。现在孩子处于叛逆期,过于强势反而不好。

这个要求让向来不“温柔”的明明爸,有些为难,但在我的殷切期盼下,他还是答应试试。之后的日子里,明明交作业的情况好了很多,而我也将这一喜讯及时告知了孩子的父亲。在成功的喜悦下,明明爸对明明的关心日渐增多,而明明的学习和行为情况也在父亲的陪伴下慢慢好转。

(三)落实行动,增加家校合作

要调动好家长的积极性,就必须将家校合作的教养理念渗透至班级管理日常,让家长们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孩子的成长管理,从而真正的将自己看成影响孩子成长的一份子,以正确的态度和身份加入到对孩子教育与管理之中。

1.家长参与班级活动

作为学生成长教育的一份子,学生家长应该拥有参与班级教育管理活动的机会。而班级教育管理活动也会因家长的参与而更具温情。比如,月考在即,我组织了“给你们的期盼”主题班会,在班会筹办期间,我积极在微信群中分享自己的筹备计划,鼓励每位家长给孩子们录一段视频或写一封信,并私信留守青少年家长,帮其一一解决困难。这次别具一格的月考加油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在家长的关怀下,更有动力,也让家长感受到了月考来临时的紧张氛围,参与了孩子的成长。

2.家长参与学生评价

家长是学生成长的重要评价者,让家长参与学生评价工作是增强家校合作的又一重要方式。故在学生,特别是留守学生成长评价期间,我会定期将学生的阶段成长情况电子分析报表私信发送给家长,询问家长的成长意见,和家长一起交流教育想法,共同订立下一阶段的学生培养计划。在尊重、平等的家校互动氛围下,学生家长参与学生教育计划讨论的热情越来越高涨,家长们的家庭教养行为也随着身份角色的变化和对素质教育理念的认知的不断深入而变得更加科学化。

综上所述,家长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教师不能取代的。[3]做好家校沟通工作,改变留守青少年的家庭成长环境是解决留守青少年教育管理问题的关键。因此,初中班主任应积极探索更优的家校沟通模式,以家校沟通内容、形式、方法的优化,提升家校沟通的有效性,从而切实转变留守青少年家长的教养观念,为问题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更优的环境支持。

参考文献

[1]李建军.用爱关注学生成长,用心引导学生未来——浅析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J].新课程(中学),2017(04):217.

[2]马咸茂.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书育人,2020(08):35.

[3]玉努斯·吾买尔.农村初中学生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6(09):223.

猜你喜欢
家校合作初中班主任
基于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作问题的调查研究
关于深化心理危机管理中家校合作的建议
困境中的阳光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初中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创新方式
初中班主任利用自媒体进行学生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初中班主任如何实现学科教师与教学管理者的角色转换
关于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情感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