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辉琳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教学工作当中,教师要想实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首先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往往局限在基础知识和解题技巧的提升上,而对于学生真正走入语文这门课程却努力甚少。基于此,本文将主要围绕着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以及有效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学习兴趣,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9-111
引言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小学教学要求由学生“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只有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才能够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当中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和保持高效的学习效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重视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这既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同时也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因此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学生真正的兴趣激发出来,既能够帮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游刃有余也能够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一、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1.1符合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效率
正如前文中所说的,一方面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能够符合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同时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无论是任何学科任何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都需要遵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一基本教学规律。我国学生在此之前普遍受到应试的“填鸭式”教育,由此造成的负面影响也被社会大众所诟病,对于学生自身还是我国民族、社会的未来都有害无益。只有顺应学生的天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1.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意识及能力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到新时代当中,面对如此复杂的形势和诸多的风险挑战,我国仍有许多的重要技术关口尚未突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学生没有自主学习和创新的意识及能力,把原因归根溯源到小学教育当中便是没有帮助学生确立终身学习的学习目标。在课堂教学当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够帮助学生真正带入到学科的教学当中,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当学生体会到忘我学习的感觉时便能够产生在课下自主学习的意识,并主动开始探索学习的技巧和能力。而创新的基础便是学生能够牢牢的掌握住必备知识,当学生真正钻研进一门课程之后便会不满足于现在所掌握的知识,开始主动向未知的领域探索,从而实现创新。
二、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
2.1创设课堂情境,合理利用情景教学
对于小学生而言,过于深奥的教材内容和复杂的基础知识可能一时之间难以让学生有效吸收,而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化和日常所能接触到的场景则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便于理解和掌握。对此,语文老师应当有所启发,在小学课堂教学当中创设课堂情境,帮助学生在课堂当中能够放松学习态度,利用语言、图片以及其他事物在课堂上创设与本节课主题内容相关的教学情景。以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课本中的《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为例,在这一部分的教学当中,小学生很喜欢将自己带入到鲁滨逊这个角色当中,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向同学们用语言去描述自身作为鲁滨逊所处于的生存条件,并不断的与学生之间互动,例如问学生:如果你是鲁滨逊,你接下来会怎么办?
2.2在课堂以及课下关心学生
小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因为授课教师而喜欢所学的这一门课程,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在课上能够体会学生的情感波动,同时在课下在生活当中也要关心学生。小学生普遍涉世未深,内心单纯善良,教师对于他们的关心爱护可以帮助学生产生亲切感,从而在课堂学习当中提高注意力,投入更多的学习热情。同时,教师应当注意在关心关爱学生中不应当出现偏心以及特殊对待的情况,要让每位学生对于班级都有归属感,只有学生明确自己在班级当中所指的位置才能够有更大的兴趣投入到学习之中,争取自身有优异的表现。
2.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不仅是符合人类逻辑思维,同时也是有助于教学工作进一步展开的重要步骤。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就会产生自身所提出的某个问题,这源自于学生自身的求知欲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无论是引入问题还是探索问题、解答问题都是需要一个适合的氛围,否则就会显得十分突兀,对于学生而言不易接受,课堂上的教学氛围也会较为尴尬。基于此,教师需要创设一个合理的问题情境,从而更好地引领学生思路,将问题导向直指课堂主题,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将问题情境同语文知识进行有机结合,使得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不会有割裂感。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的《开满鲜花的小路》为例,教师可以搜集一些鲜花小路的照片,最好是以校园内的景色为引导,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在预习这篇课文时的困惑,例如“為什么花都在春天才开放”、“包裹单是什么”等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教师再去引导孩子们学习这篇课文。
2.4积极利用课堂评价
要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去兴趣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积极肯定的评价,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要一味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注意自身评价的有效性,以是否能够帮助到学生为根本准则。对此,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当中,同时也要在课堂评价上做到因材施教,这就需要对班级里的各个学生的心理、性格和基础知识水平等信息有所掌握,对每个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表现进行有效评价,而不是采用统一的标准。
2.5创新课堂形式
小学生对于一板一眼的课堂教学是难以提起学习兴趣的,教师要适当的调节课堂形式,以更加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来充实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可以采取游戏化的教学形式,对教材当中“看图画、写一写”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创新性的改为“看作文、画一画”的学习方式,以教材内容为画图依据展开画图比赛,并在班级内部评选能够真实并生动还原教材内容的图画,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教材中的内容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总结
综上所述,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当中的学习兴趣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也能够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当中的更好的的发展,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在教学实践当中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上所提出的策略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