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灯文
摘要:本文的主旨为深入探究基于初中语文核心素养下学生语言建构能力的培养,以期强化学生对语言运用规律的掌握,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以文献探究为理论基础,通过本文分析可知,只有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营造语境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等几方面入手,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构建能力,促进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语言建构能力
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初中语文教学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核心素养下,如何加强对学生语言建构能力的培养并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已经成为了当前初中语文教师普遍关注的重点课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几点培养策略,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一、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达成交流是语言建构的最终教学目标,学生能否流畅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與他人进行有效沟通,是学生掌握语言建构能力的直接体现。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很多初中教师受应试教育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往往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导致学生缺少语言表达的机会。而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应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勇于发散自身的思维,充分的表达自身的想法,并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加强与教师、同学之间的交流,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对于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非常有利。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中,关于《伟大的悲剧》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文章以后,先向学生们提出几个问题,如“斯科特上校为什么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要写日记?”、“作者在文中为什么说生命的最后一息,而不是说生命的最后一天?”、“应该怎样去理解作者所说的伟大悲剧?”等。再将学生们进行合理分组,自由讨论以上问题,而教师也可以随机加入到不同的小组中,与学生们进行积极交流,从而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丰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初中语文核心素养下,教师更应积极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丰富自身的教学手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来展开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科学习热情,以在促进学生主动去探究与思考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自身的语言建构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使学生能充分发散自身的思维,拓宽自身的思路,进而提升自身主动思考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运用语言建构能力。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中,第一单元主要包含三个任务,分别为新闻阅读、新闻采访以及新闻写作。初中生正处于爱玩好动的年龄段,普遍对枯燥乏味的纪实新闻不感兴趣。基于此,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如在本单元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先将学生们进行合理分组,再让学生们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以及学习能力来分配组员需要扮演的角色。性格较为活泼开朗、外向的学生可扮演记者的角色来对教师或者其他学生进行采访;性格较为内向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扮演编辑的角色,将“记者”采访回来的信息资料进行合理编辑,使其形成新闻内容;声音比较干脆清爽、热衷表现自己的学生可以扮演广播员的角色,负责将编辑所写的手稿以模拟现场播音的方式进行阅读。这种新颖有趣的教学任务,极大的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且在任务过程中,虽然每个人所扮演的角色不同,但都能使自身的语言建构能力得到锻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2]。
三、营造真实语境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
读、说、写是培养学生语言建构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够提高自身的阅读量、充分发挥主动思考的能力、充分表达自身的真实想法,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努力为学生们创设虚拟真实的教学语境,从而使学生能够投入自身的真情实感,更好地表达自身的内心感受,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结论:通过本文的分析与研究,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了营造语境等几点不同方面的策略,以期可以在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同时,促进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恒友. 品读经典,提升语言品质——借助《论语》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J]. 语文教学研究, 2020(4):14-16.
[2]桑吉尖措. 对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藏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的认识[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20, No.704(09):276-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