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音乐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的临床康复效果分析

2021-11-12 01:21张雯文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29期
关键词:个性化康复差异

张雯文

抑郁症是临床上多发的一种精神科疾病,是指患者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产生的一系列情感障碍和心理障碍[1]。相关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中存在有自杀倾向患者比例约为15%,患者发病时间一般可持续2 周,甚至更久,且病情发作具有反复性[2]。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如病情未得到及时、有效干预,会进展为慢性症状,对患者工作和家庭生活产生严重影响。个性化音乐康复干预属于一种新型护理模式,通过针对性音乐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促进抑郁症患者康复进程。本次研究以本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个性化音乐康复干预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12 月本院收治的74 例抑郁症患者进行研究,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 例。对照组男20 例,女17 例;年龄18~60 岁,平均年龄(40.18±7.40)岁。观察组男19 例,女18 例;年龄19~60 岁,平均年龄(40.06±7.0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与抑郁症临床诊断标准相符合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患者;未接受过音乐疗法患者。排除标准:存在严重性器官功能障碍患者;智力能力低下或文化程度低下患者;存在严重性精神系统疾病家庭史患者。本研究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给予患者抗抑郁药物指导,为患者展开心理护理,定期为患者举办一些文娱类活动,采取家庭护理干预等。

1.2.2 观察组 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个性化音乐康复干预。充分分析患者的实际病情,为其选取适宜的音乐展开治疗,①对于情绪低沉的患者,需要为其选取较为轻松欢快的音乐,例如《小苹果》、《洗刷刷》或者是《克罗地亚狂想曲》等。②对于有失眠症状的患者,需要为患者选取一些具有助眠作用的歌曲,例如《绿野仙踪》、《夜的钢琴曲》 或者是 《小夜曲》等。③对于存在忧郁症状的患者,可为其选取节奏适宜的音乐,不可选取节奏较为缓慢或者是较快的音乐,所选音乐旋律需要明快,节奏需要活泼,例如《蓝色多瑙河》、《离骚》等。注意事项:在为患者展开个性化音乐康复护理时,需要为患者营造出良好的环境氛围,需要确保室内光线适宜,同时做好隔音处理,避免受外界噪音影响,从而对患者的音乐干预产生不良影响。护理人员可以指导患者将双眼闭上,用心去聆听音乐、感受音乐,与此同时,需要加强对患者面部表情的关注程度,对患者是否喜欢当下播放的音乐或者是否适应当下播放的音乐进行了解。干预时,需将播放音乐的音量控制在70 dB 左右[3],为患者展开3 次/d 音乐康复干预,将音乐干预时间控制约10 min/次。在音乐干预结束以后,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与患者之间交流沟通的力度,详细了解患者主观感受,并以此为依据,帮助患者对后续的临床医护计划进行适当调整,以此来促使个性化音乐干预能够发挥出最佳疗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SRS 评分和HAMD 评分,康复认知能力评分,护理舒适度。采用SSRS 评估两组患者社会支持情况,SSRS评分与社会支持呈正比,当SSRS 评分<20 分时表示患者社会支持少,当SSRS 评分在20~30 分时表示患者社会支持一般,当SSRS 评分>30 分时表示患者社会支持良好。采用HAMD 评估两组患者抑郁症状,HAMD 评分越低表示抑郁症状越轻。评估两组患者康复认知能力:采取问卷调查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态度、治疗环境、治疗知识和治疗行为评分,各项满分均为30 分,分数与康复认知能力呈正比。评估两组的护理舒适度:采取问卷调查法,分为非常舒适、一般舒适和不舒适3 个级别,舒适率=(一般舒适+非常舒适)/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SRS 评分比较 干预前,观察组患者SSRS 评分(15.46±6.02)分和对照组的(15.35±6.13) 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8,P=0.938>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SRS 评分(34.13±6.78)分高于对照组的(26.13±7.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66,P=0.000<0.05)。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HAMD 评分比较 干预前,观察组患者HAMD 评分(32.79±5.78) 分和对照组的(32.99±5.16)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57,P=0.876>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HAMD 评 分(10.24±5.79)分低于对照组的(17.68±4.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26,P=0.000<0.05)。

2.3 两组患者康复认知能力评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态度、治疗环境、治疗知识和治疗行为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康复认知能力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康复认知能力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4 两组患者护理舒适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非常舒适32 例,一般舒适4 例,不舒适1 例;对照组患者非常舒适20 例,一般舒适10 例,不舒适7 例。观察组患者舒适率97.30%(36/37)高于对照组的81.08%(30/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45,P=0.025<0.05)。

3 讨论

抑郁症在精神科十分常见,表现为患者长时间处于心境低落状态。受疾病发生因素不同、程度不同等影响,患者临床症状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常见症状有情绪低沉、活动迟缓、思维迟钝以及言语减少等[4]。研究显示,临床上抑郁症发生因素具有复杂性,该病的发生与生化因素、遗传因素、性格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密切相关,并且患者大多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致病,对其健康安全和家庭生活影响较大[5]。

经过长时间临床研究证实,音乐康复治疗对抑郁症患者效果显著[6],特别是个性化音乐康复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症状,显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在音乐影响下,患者的大脑皮层受到刺激,其具有的神经兴奋性会表现出升高趋势[7],能够促使患者整体情绪维持在一个乐观、良好的状态中,有效避免外界环境和其他因素给患者机体带来的不良作用,同时可以对患者机体的实际应激能力进行提升[8]。音乐还能够在非现实与现实之间架构起一架桥梁,令患者在无意识与有意识中展开交流,从而对患者的思想和情感进行丰富,帮助患者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和谐的氛围,促使患者机体放松,这种由音乐带来的氛围,可以促使患者以非语言的方式展开情感之间的交流,满足患者的情感沟通需求和释放需求,对恢复患者的社会功能[9]。

个性化音乐康复干预属于一种新型护理理念,该护理模式更加关心患者的内心世界,既能够融合听感需求,又能够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针对患者存在的不同心境,选取适宜的音乐展开治疗,效果显著[10]。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前,两组患者SSRS 评分和HAMD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SRS 评分(34.13±6.78)分高于对照组的(26.13±7.35)分,HAMD 评分(10.24±5.79)分低于对照组的(17.68±4.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态度、治疗环境、治疗知识和治疗行为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舒适率97.30%(36/37)高于对照组的81.08%(30/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个性化音乐康复干预有利于促进抑郁症患者康复进程。

综上所述,给予抑郁症患者个性化音乐康复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症状,提升患者社会支持和康复认知能力,提高患者临床舒适体验,具有广泛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个性化康复差异
相似与差异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找句子差异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