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孔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研究

2021-11-12 01:20任庆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29期
关键词:单孔胆囊炎胆囊

任庆华

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或非结石性胆囊炎是肝胆疾病中常见病、多发病,治疗分为抗炎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胆囊切除术)。胆囊炎引起坏疽或胆囊穿孔是胆囊炎的严重并发症,如果治疗不及时患者可能有生命危险,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保守治疗已经无效,一般选择胆囊切除手术治疗。胆囊炎有发病急、进展快等特点,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在我国西北地区是多发病,患者呈年轻化[1]。在我国东部地区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或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发病年龄偏晚,发病时往往患者已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或心脑血管疾病,所以减少手术创伤成为近年来热议话题。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和患者老龄化、基础疾病较多、对手术耐受性减弱,患者对减少手术创伤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由此单孔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出现并逐渐推广。本研究通过观察常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和单孔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中失血量、手术后引流量等,分析单孔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优势。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1 月~2020 年1 月本院收治的80 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包括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非结石性急性胆囊炎)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8 例,女32 例;年龄35~75 岁;病程0.5 h~2.0 d。临床表现为餐后或夜间睡眠时突发右上腹部疼痛,向右侧肩部放散痛,部分患者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入院后行上腹部CT 检查提示胆囊张力高、胆囊周围有渗出、胆囊壁增厚或伴有胆囊结石嵌顿在胆囊颈部。查体:右上腹部压痛明显,部分患者伴有局部肌紧张、反跳痛阳性,患者均墨菲征阳性。将80 例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40 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前均留置胃管、尿管。

1.2.1 参照组 采用常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在脐下缘作切口,长约1.5~2.0 cm,置入气腹针并注入二氧化碳建立人工气腹,维持气腹压力处于12~13 mm Hg(1 mm Hg=0.133 kPa)。置入鞘卡进镜探查腹腔内病变情况,如果未见腹腔特殊病变或严重粘连,考虑手术能顺利进行,分别在上腹部剑突下约5 cm 处作约2.0 cm 切口,右侧腹部适当位置切开1.0 cm 切口,建立主操作孔和辅助操作孔[2]。取头高、右侧高位,移开大网膜及结肠肝曲,提起胆囊颈部,分离胆囊三角,分离出胆囊管和胆囊动脉,用可吸收夹分别夹闭,顺行游离胆囊并切除,将胆囊置入标本袋内从主操作孔取出胆囊。确定止血,留置引流管1 根自右侧腹部引出并固定。排出二氧化碳,拔出套管并关闭手术切口,手术完成。

1.2.2 实验组 采用单孔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取脐上弧形切开约4~5 cm,置入气腹针建立气腹,维持气腹压力处于12~13 mm Hg,中央置入10 mm 鞘卡作为观察孔,在切开左侧置入12 mm 鞘卡作为主操作孔,切口右侧置入5 mm鞘卡作为辅助操作孔,患者取头高、右侧高位。提起胆囊颈部分离胆囊三角,分离出胆囊动脉及胆囊管,分别用可吸收夹夹闭并切断,顺行切除胆囊,自操作孔取出胆囊,置入引流管1 根自辅助操作孔引出并固定[3]。缝合手术切口,手术结束。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指标及手术后(手术后第1、2、3 天)腹腔引流液量。手术指标主要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排气时间。并发症主要包括切口感染、腹腔脓肿、肺部感染、粘连性肠梗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2.5%明显低于参照组的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实验组手术时间长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排气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注:与参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患者手术后腹腔引流液量比较 手术后第1、2、3 天,实验组腹腔引流液量均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后腹腔引流液量比较(,ml)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后腹腔引流液量比较(,ml)

注:与参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或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发病率较高,是肝胆外科常见急性病症,胆囊结石形成原因目前仍无定论,可能与胆汁酸代谢出现异常引起胆盐沉积有关,也可能与饮食习惯有关[4]。急性胆囊炎发病率较高,需要及时诊断及治疗,在急性胆囊炎的治疗中以手术治疗为主,如果延误手术时机可能出现胆囊坏疽、穿孔等严重并发症而危及患者生命。在我国,胆囊结石伴胆囊炎或非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病率和发病年龄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在我国西北地区胆囊结石伴胆囊炎发病率较高,发病年龄较年轻,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非结石性胆囊炎发病率较高而且发病年龄偏高,可能与饮食结构不同有关[5]。胆囊切除术为治疗胆囊结石伴胆囊炎的最佳方法,其原始手术方式是行肋缘下切口行胆囊切除术,该手术方式创伤较大,患者恢复时间较长[6]。为了减少手术创伤,10 年前开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较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创伤明显减轻,手术恢复较快,原始开腹手术逐渐少用,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急性胆囊炎患者逐渐增多,因患者年龄较大,基础疾病较多,不能耐受创伤较大的手术操作,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三孔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逐渐成主流切除胆囊手术方式,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创伤进一步减轻[7]。

近年来为求进一步减少手术创伤,单孔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逐渐在临床推广,具体解剖胆囊方式与三孔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方式相同。单孔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手术后并发症较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明显减少,患者排气时间短,腹腔引流量较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少,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8-10]。在手术时间上单孔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较常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时间长,考虑与单孔胆囊切除术操作不方便,操作方法不熟练有关,手术操作时间在可控范围内,不影响患者恢复[11-1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排气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第1、2、3 天,实验组腹腔引流液量均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相比常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单孔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等优势,还可有效提高患者手术后恢复速度,但手术时间较常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长,可能与单孔腹腔镜操作不够熟练有关,如果能熟练掌握单孔腹腔镜切除技术,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单孔胆囊炎胆囊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单孔腹腔镜手术后脐窝创面的简单缝合术
单孔腹腔镜手术切除左位胆囊1例报告
蒙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65例疗效观察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
经脐单孔腹腔镜在普外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防治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