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萍
盆底肌功能障碍主要由创伤、盆底组织退化等因素,引起盆底支持功能降低,可导致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等多种疾病。目前临床对于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以康复训练为主,通过锻炼盆底肌肉收缩能力,改善患者盆底肌功能,对盆底肌功能障碍起到预防、治疗的作用[1]。但部分患者单纯进行盆底康复训练的效果有限。盆底肌治疗仪通过对盆底肌肉发出规律性电刺激,改善患者盆底肌肉收缩力[2]。鉴于此,本研究就盆底肌治疗仪在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做以下分析。
1.1 一般资料 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前瞻性选择2019 年12 月~2020 年12 月在本院行康复训练的800 例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2019 年12 月~2020 年6 月)和观察组(2020 年7~12 月),每组400 例。纳入标准:①符合盆底肌功能障碍诊断标准[3];②孕足月,单胎,经阴道分娩;③初产妇。排除标准:①分娩时采取器械助产;②合并严重妊娠并发症;③合并生殖系统或阴道壁肿瘤;④装有心脏起搏器,或合并癫痫者;⑤产前存在泌尿系统感染或SUI、POP;⑥无法配合进行康复训练或治疗。观察组患者年龄24~35 岁,平均年龄(28.94±2.02)岁;病程1~6 个月,平均病程(3.46±0.85)个月;新生儿体重2.6~3.5 kg,平均新生儿体重(3.06±0.45)kg。对照组患者年龄23~35 岁,平均年龄(29.88±2.30)岁;病程1~7 个月,平均病程(3.41±1.20)个月;新生儿体重2.4~3.6 kg,平均新生儿体重(3.03±0.41)k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Kegel 盆底康复训练,分为Ⅰ类肌、Ⅱ类肌,Ⅰ类肌训练:①束角式:嘱患者取坐位,弯曲打开双膝,双手握住脚尖,脚掌对贴,将双脚跟靠近身体,下压双膝,保持挺胸,做3~5 个深呼吸;②椅子式:并紧双脚与双膝,向下半蹲,将手臂举过头顶,手掌相对,做3 个深呼吸;③嘱患者趴在地上,舒展脊柱,双手、双膝着地,保持手臂、大腿垂直于地面,吸气时下沉背部,呼气时拱起背部。上述动作训练30 min/d,1 次/d,连续训练6 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盆底肌治疗仪(大连可尔/可尔/新玛,型号:CP-1)进行干预,嘱患者仰卧位,将2 片电极片贴在患者髌骨、腹部,并将仪器探头置于患者阴道内,连接电源,电流强度0~150 mA,根据患者耐受程度选择电刺激频率,以明显感到盆底肌肉收缩或存在肌肉强力收缩为宜,但无疼痛感,共治疗30 min,3 次/周,连续治疗6 周。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盆底肌力分级,盆底功能指标,SUI、POP 发生情况。①干预前、干预6 周时使用手法评定患者盆底肌力。②干预前、干预6 周时,通过气囊连接压力检测仪(上海聚慕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IC-1545-DL)测定患者阴道动态压力;使用肌电生物反馈仪(上海企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HB120D)测定患者盆底Ⅰ类、Ⅱ类肌纤维肌电压。参考值:阴道动态压力为80~150 cm H2O,阴道肌电电压25~70 μV(肌力Ⅲ~Ⅴ级)。③通过门诊随访至治疗后3 个月,参照《妇产科学》[4],统计治疗后1、2、3 个月患者的SUI、POP 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盆底肌力分级比较 干预前,两组盆底肌力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 周时,两组患者盆底肌力分级均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盆底肌力分级比较[n(%)]
2.2 两组盆底功能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阴道动态压力、盆底Ⅰ类肌纤维肌电压、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 周时,两组患者阴道动态压力、盆底Ⅰ类肌纤维肌电压、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压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盆底功能指标比较()
表2 两组盆底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干预6 周时比较,bP<0.05
2.3 两组SUI、POP 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1、2、3 个月的SUI 和POP 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SUI、POP 发生情况比较[n(%)]
盆底肌功能障碍为阴道分娩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妊娠期胎儿、子宫对盆底产生的压力,加上分娩时易损伤盆底神经、肌肉,破坏盆底支撑结构,导致盆底肌功能障碍的发生。传统的康复训练以Kegel 训练为主,通过指导患者有意识的收缩盆底肌肉,尤其是锻炼耻骨尾骨肌,延长盆底肌收缩时间并提高收缩能力,增强膀胱、尿道的支撑力,有助于患者盆底肌力的恢复,预防SUI、POP 的发生[5]。但由于训练方式较为单一,起效较慢,加上部分患者训练不规律,使康复训练效果受到影响。
阴道动态压力可反映盆底肌收缩的力度;阴道肌电电压则是通过观察肌肉收缩的生理变化,对盆底肌肉疲劳程度进行间接的评估,进一步评估患者盆底功能[6]。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6 周时,两组患者阴道动态压力、盆底Ⅰ类肌纤维肌电压、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压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用盆底肌治疗仪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干预,可有效增强患者盆底肌力,改善盆底功能。分析原因在于,盆底肌治疗仪能够通过低频脉冲对盆底肌、括约肌等肌肉的神经反射起到改善作用,并解除膀胱肌的麻痹,有利于改善患者尿潴留症状,增强患者控尿能力[7,8]。同时可对皮肤感受器产生刺激,促使少量的乙酰胆碱、组胺释放,对局部血液循环起到促进作用,有利于减轻局部肌肉、组织的水肿,从而改善盆底肌肉收缩功能[9]。另外,盆底肌功能障碍可因盆底肌肉松弛、神经损伤等,进一步导致SUI 的发生,不仅会影响患者肾脏功能,引起湿疹等慢性疾病,还会使患者出现异味,使其远离人群,不敢参与社交,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与心理健康。而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1、2、3 个月的SUI 和POP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盆底肌治疗仪治疗可降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SUI、POP 的发生风险。盆底肌治疗仪通过低频电流刺激细胞膜,改变肌肉神经的离子通透性,使动作电位兴奋,增加肌肉收缩反应,刺激腰骶部盆底肌,使其进行规律性收缩运动,提高神经肌肉感知能力,从而提高盆底肌肉的收缩功能;并且通过对足三里穴产生刺激,可起到通经舒络的效果,对尿道括约肌、膀胱平滑肌起到舒缓作用,并且能通过轴突反射,促进淋巴、血液回流,起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减轻局部组织水肿,规律收缩、舒张肌肉,从而改善患者盆底肌功能,预防SUI 的发生[10,11]。同时盆底肌治疗仪还能够增强盆底结缔组织抗拉力、弹性,增加盆底肌肌力,促进产后盆底肌恢复,并增强子宫肌张力,降低POP 的发生风险[12]。
综上所述,采用盆底肌治疗仪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干预的效果较好,可有效增强患者盆底肌力,改善盆底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