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翠花 高建民 朱强 肖爱萍 戴小娟
慢性肾功能衰竭一般是由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免疫性疾病肾损害等肾脏疾病引起的一类肾脏功能改变的慢性肾脏病,主要是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的相关代谢紊乱和临床症状组成的综合征[1]。肾实质遭到严重损坏后,导致出现肾功能逐渐减退甚至衰竭,主要有肾功能减退、机体代谢废物潴留、内环境失衡等临床表现,伴有恶心、呕吐等典型症状[2]。慢性肾功能衰竭很难治愈,主要以积极治疗原发病、延缓疾病进展和纠正肾衰竭进展危险因素及防治相关并发症为主要原则,需要长期的、持续性的治疗,尽可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降低死亡率[3]。本文就86 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腹膜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6 月~2020 年6 月本院收治的86 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 例。患者均经尿常规、血常规、肾功能、B 超及CT、X 线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慢性肾功能衰竭[4]。对照组中男23 例,女20 例;年龄26~67 岁,平均年龄(44.24±7.61)岁;病程1~5 年,平均病程(2.67±1.02)年。观察组中男25 例,女18 例;年龄25~68 岁,平均年龄(44.25±7.92)岁;病程1~6 年,平均病程(2.75±1.1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慢性肾功能衰竭诊断标准;②患者近期内未接受激素或相关药物治疗;③患者及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并自愿配合研究。
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障碍、意识障碍,无法配合研究者;②有严重的心脏、肝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③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④中途退出研究或临床资料不完善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血液透析治疗,予以肝素抗凝,将血流量维持在240~270 ml/min,透析液流量维持在500 ml/min,保持温度舒适(37℃),2~3 次/周,4 h/次。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对患者的血压、心率、脉搏情况进行监测。
观察组患者予以腹膜透析治疗,透析剂量控制在6.0~8.0 L/d,钙浓度1.25 mmol/L、浓度1.5%葡萄糖。若患者治疗期间发生胸积水、心力衰竭等情况及时停止治疗并对症处理。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疗效判定标准:若患者治疗后肾功能指标和生化指标趋于正常,且临床症状消失或改善明显,则视为显效;若患者治疗后的肾功能指标及生化指标有好转,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则视为一般有效;若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及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或病情有加重趋势则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一般有效)/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低蛋白血症、感染、心律失常。③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及肾功能指标,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离心机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生化指标包括:ALB、Hb、RBC;肾功能指标:BUN。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2.3 两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ALB、Hb、RBC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LB、Hb、RBC 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4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BUN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UN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BUN 水平比较(,mmol/L)
表4 两组治疗前后BUN 水平比较(,mmol/L)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进展的最后结局,此时肾脏结构已经出现了不可逆的毁坏,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肾脏的排泄功能以及内分泌功能严重受损,导致机体尿毒症毒素如肌酐和BUN 等小分子毒素潴留,造成机体内环境平衡紊乱以及多器官系统的障碍,严重时可危及生命[5]。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均为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手段,在缓解临床症状、减少疾病进展危险因素方面有较好的疗效[6]。
在本文研究中,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治疗方式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中效果相当。血液透析是临床开展的应用时间较长、技术成熟的治疗手段,与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腹膜透析治疗效果相近,但考虑到两种治疗方式的优劣,对患者的生化指标和肾功能指标进行观察,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ALB、Hb、RBC、BUN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腹膜透析的临床应用效果优于血液透析。主要是血液透析治疗时间固定,一周需要1~3 次的治疗,容易造成患者体内水分或毒素的积蓄;且治疗时需要穿刺,增加了患者痛苦和出血量[7-10]。而腹膜透析是近年来新型的透析方式,在不建立血管通路的情况下减少了患者痛苦,也无需进行体外循环,减少了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安全性相对较高[11,12]。且腹膜透析操作简便,患者能居家治疗,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较小,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疾病的治疗中更具优势。在朱殊[13]的研究中,对照组31 例患者和39 例观察组患者透析后,观察组BUN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透析后的Hb 和RBC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ALB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与上述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腹膜透析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