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肛肠术后排尿困难的临床治疗效果

2021-11-12 01:21郭栋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29期
关键词:肛肠导尿管实验组

郭栋

肛肠术后排尿困难的发病机制受麻醉、疼痛、填塞辅料等多因素影响。西医常规治疗以留置导尿管来治疗患者,起了一定的效果,但极容易对患者心理造成一定的负担。而中医用中医药配合特色手法治疗以缓解改善排尿困难状况[1]。本文为观察中医对肛肠术后排尿困难的临床治疗效果,特选取本院2018 年5 月~2020 年5 月92 例肛肠术后排尿困难患者为受试评定分析对象,具体实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 年5 月~2020 年5 月92 例肛肠术后排尿困难患者为受试评定分析对象,均符合《2020 肛肠科临床诊疗指南》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痔类疾病;直肠、肛管周围脓肿;肛管及肛门周围良性肿瘤等。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疾病、传染病、严重慢性器质性病变,无法耐受手术者[2]。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6 例。实验组男20 例,女26 例;年龄31~47 岁,平均年龄(38.62±2.89)岁。对照组男19 例,女27 例;年龄32~46 岁,平均年龄(38.52±2.49)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行西医常规导尿治疗,将手部进行彻底消毒,然后检查患者外阴是否清洁,并进行消毒处理,在插入导尿管前,将一次性纸巾或棉垫放在患者臀下,将导尿包打开并放在治疗车上备用,操作者右手戴手套依次对大腿根、外阴进行消毒,然后再用碘伏擦洗尿道口到肛门,打开导尿管外包装,用镊子将导尿管轻插入尿道口4~6 cm,尿液出现后再轻插5~10 cm,固定导尿管并将尿液引入尿袋。

1.2.2 实验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中医治疗。①中药汤剂:依据不同证型实施治疗:a.肝气郁结型:尿频、尿急、尿痛,少腹满痛,舌质带青,脉沉弦。治宜疏肝解郁,利气疏导。方药:柴胡、当归、白芍、沉香、陈皮、茯苓各10 g,冬葵子、王不留行各15 g,甘草6 g。b.气阴两虚型:尿频、尿急、尿痛,小便不适,伴有自汗盗汗,气短声怯,倦怠无力,食欲不振,舌质光红,苔薄或剥,脉细数无力。治宜益气健脾,滋阴 清热,分清泌浊。方药:生黄芪、车前草各30 g,石莲子(去心)、冬葵子各15 g,人参、茯苓、白术、麦冬、北沙参、黄芩、地骨皮各10 g,甘草6 g。c.心肾不交型:尿频、尿急、尿痛、小便不适,伴有心悸易惊,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舌尖红,脉细弱。治宜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处方:熟地30 g,山茱萸、山药、茯神各15 g,丹皮、泽泻各10 g,黄连6 g,肉桂3 g。以上药方均1 剂/d,分早晚2 次服用,7 d 为1 个疗程,连续治疗4 个疗程。②针灸治疗:采取毫针法,取穴中极、三阴交;以1 寸毫针在中极穴沿皮向下刺,务使针感至外阴。三阴交向上斜刺,务使针感向上。留针30~60 min,1~2 次/d,3~5 d 为1 个疗程。或头度针法取穴额旁3 线,位于头维穴向内0.75 寸处起,向下沿皮刺l 寸。用1 寸毫针沿皮刺1 寸至帽状腱膜下。行小幅度提插法,留针30~60 min,1~2 次/d,3~5 d 为l 个疗程。连续治疗4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中医症状评分、首次自主排尿时间。临床治疗效果判定标准:分为显著、尚可、无效3 级。其中,显著:治疗效果明显;尚可:治疗效果突出;无效:治疗效果不佳。总有效率=(显著+尚可)/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的82.61%,不良反应发生率4.35%低于对照组的19.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2.2 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评分、首次自主排尿时间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中医症状评分(7.42±0.35)分低于对照组的(12.39±0.24)分,首次自主排尿时间(5.50±2.09)d 短于对照组的(9.05±3.1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评分、首次自主排尿时间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评分、首次自主排尿时间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肛肠疾病为肛肠科常见病症和多发病,主要治疗方法以手术治疗为主,在治疗肛门及其大肠等疾病中起到了突出的效果。但术后常见并发症如排尿困难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极为尴尬的影响。常规导尿管使得多数患者难以接受,而中医治疗方法的配合应用,更能在患者的疾病治疗中发挥突出的效果。从治疗现状而言,西医常规导尿者,术后第1 次小便排出后,仍感小便不畅者居多,联合口服中药辨证治疗方法和中医特色治疗方法,具有突出的效果[3]。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的82.61%,不良反应发生率4.35%低于对照组的19.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的中医症状评分(7.42±0.35)分低于对照组的(12.39±0.24)分,首次自主排尿时间(5.50±2.09)d短于对照组的(9.05±3.1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献资料数据进一步佐证,术中输液量≥1000 ml、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8 分、术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14 分、术后主诉肛门伤口处坠胀不适等情况的肛肠术后患者发生尿潴留的比例相对较高,针对可控因素进行中医综合干预可有效降低肛肠术后患者尿潴留发生率,改善排尿情况。中医干预治疗后,对降低术后尿潴留,缩短首次自主排尿时间及其排尿完全通畅时间、术后首次自主排尿时排尿情况各方面积分上对比效果均明显[4]。对于肛肠术后尿潴留患者中医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以中药口服结合针灸、穴位注射等特色治疗方法后,对降低患者症状积分,提升治疗效果有积极影响[5]。中医辨证论治应用于肛肠外科术后出现不良反应情况的患者,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比之常规西医导尿,治疗效果更突出[6]。中医特色治疗方法的应用,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突出的治疗效果。中药药物治疗配合中医针灸治疗和西医常规导尿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突出的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中医对肛肠术后排尿困难的临床治疗效果突出,对全面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提升临床治疗效果的优势突出。

猜你喜欢
肛肠导尿管实验组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与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拔管提醒单对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的研究
大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以及波形蛋白的变化
常见肛肠疾病的诊治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活血润肠汤治疗肛肠术后便秘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