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剑微
浙江省平阳县鳌江镇第五小学
语文学科的学习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同学们认识一切事物的重要基础。现阶段,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活动中,仍然存在课堂效率低下的现状况,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语文教育者没有完全改变自己以往的教学模式,导致同学们学习效果不佳。在小学时期的同学们学习能力较弱,自主学习意识不强,所以恰当的教学方式就显得格外重要。语文教育者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改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教学活动开展得重要前提是教学目标的制定,教育者在课前对教学教学目标进行拟定,本节课教学活动的开展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也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大多数语文教育者并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只是一味的根据课内容进行知识讲授,认为课本内容讲授完毕教学任务就完成。这是一种错误的教学模式,教育者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要准确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对同学们进行针对性的提问与讲解,使课堂效果得到的提升。
在小学时期,同学们年龄较小,每天的心思都花费在如何玩乐,对于学习的兴趣不高。面对此种情形,教育者只是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没有多大的效果,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没有得到提高,课堂上就不能够专注的听讲。只有同学们学习兴趣得到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才会有所改善。
经过调查发现,大多数的小学教育者并没有得到专业的培训,尤其是在经济落后的偏远地区,教育者一般同时讲授两门学科的课程,所以教育者并没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备课等课前工作。还有部分教育者即使拥有充足的备课时间,但是认为小学的知识简单,只是要求同学们识字拼读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进行备课等课前准备工作。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只是完成课本内容的讲解,没有适当的进行课外延伸,限制了同学们的成长空间。随着时间的推移,教育者在错误思想的引导下产生懒惰心理,对自己的教学活动不负责,使得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不到实质内容,对课堂成效的提高产生不利影响。
兴趣是一切行为的动力源泉。所以语文教育者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根据同学们年龄以及心理特征入手,引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培育同学们养成自主学习的优秀习惯,达到提升同学们学习兴趣的目的。从实际课堂中可以发现,人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就二十分钟上下,而小学时期的同学们年龄尚小,平均能够保持十分钟上下的注意力。如果语文教育者能够引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延长同学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对课堂成效的提升有所帮助。
(1)认真备课。无论是拥有多年教龄的教育者,还是刚刚进入教育行业的教育者来说,备课都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备课影响整个教学工作的开展,包括教学进度与教学内容。教育者在进行备课时不光是对课堂讲授知识的准备,对于同学们,要想办法使其对讲授内容能够快速掌握。教育者不仅要对课本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与掌握,还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知识扩展。教育者在进行备课时要提前安排好同学们的预习等活动,关注同学们的学习状态,给予同学们充分的尊重与认可。鼓励同学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同学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2)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只有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才能够提升同学们的参与度。素质教育要求创建和谐的师生氛围,所以语文教育者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并朝着这一方向进行改变,要关爱同学们,创建轻松的课堂氛围,实现高效课堂的目的。
(3)科学提问。在课堂授课过程中进行科学的提问,不仅能够了解同学们对所讲内容的掌握程度,还能够启发同学们的创新思维,引起同学们的思考。可是提问不是随意进行的,要采用的技巧,充分调动同学们的学习主动性。
小学阶段语文课堂成效想要得到有效的提升,语文教育者必须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善,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增加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