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立人高级中学 江苏 无锡 214000)
江苏民间音乐既是传统农耕时代创造并流传至今的文化遗产和艺术瑰宝,又有望与信息科技相结合而激发出强劲的教育生产力。所以,作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江苏民间音乐的教育价值在新的时代教育背景下彰显出了新的艺术生命力。因此,下文将首先明晰江苏民间音乐在高中音乐教学课堂应用的价值所在,进而从“融合渗透”层面提出推进江苏高中民间音乐教学改革的若干策略,以打造特色化的高中音乐课堂,在浓郁的本土音乐文化氛围中,提升高中音乐教学的开展效果。
第一,民族民间音乐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众所周知,民族民间音乐凝结着、承载着、折射着不同国家、区域人类群体的审美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思维方式,是民族文化发展水平和成就的见证。因此,推进民族民间音乐教学改革,优化民族民间音乐教学方式,有助于促使高中学生充分感受本民族音乐与世界各国、各民族音乐之间的异同之处,并借此深刻体悟本民族音乐独特的审美表现风格及丰厚的文化价值内涵。这样,学生也就有望从音乐的角度体认到本民族文化之所以能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的内在原因,充分认同本民族音乐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从而增强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树立强大的民族文化自信心。
第二,推进高中民族民间音乐教学改革顺应贯彻素质教育理念的具体要求。进入21 世纪以来,素质教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转型的基本方向。而要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则要求学校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来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意志品质、心理格局、道德情操等各方面的素养和能力同步走向成熟、完善和提高。而民族民间音乐恰好具备“寓教于乐”的独特功能,有望在提升学生审美感知力和鉴赏力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和带动学生上述各项心理和文化素养的同步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认为推进高中民族民间音乐教学改革是贯彻素质教育理念的具体要求。
第三,推进高中民族民间音乐教学改革能够丰富高中学生的课外文娱生活。高中学生尤其是高三学生面临沉重的课业压力,在学习中难免产生单调、乏味之感,久而久之容易积累心理问题。而民族民间音乐恰能发挥丰富课余生活、抚慰学生情绪、疏导学生心理的独特功能。有鉴于此,本文建议高级中学利用包括校园广播等传统媒体以及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在内的各类媒体来向学生推介民族民间音乐,借此来构建“隐蔽课程”环境,以便在丰富学生课外文娱生活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发挥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引导功能。
第一,结合其他科目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江苏民间音乐的文化渊源及风格特征。和其他各地区的音乐文化遗产类似,江苏民间音乐也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凝聚而成的音乐文化精品遗产,自有其渊源所在。有鉴于此,高中音乐教师可以联系语文、历史、美术等其他科目知识,来向学生介绍江苏民间音乐的历史文化渊源,以此来为解析其审美风格特质提供深远的历史文化背景。比如,选取《紫竹调》这样知名的江苏民歌,音乐教师则可结合高中语文课所讲过的“比兴”手法来加以寻根溯源。《紫竹调》歌词开头处的“一根紫竹瘦苗条”,既是比喻少女在磨豆腐的繁重劳作之下瘦削的身材,同时又是起兴,来引起对于磨豆腐劳动场景的描绘性歌唱。通过这样类比式的循循善诱即可发现:在《诗经》篇章中随处可见的“比兴”手法,仍然活跃地流淌在江苏民歌当中,江苏民歌实际是《诗经》中古代民间歌曲的直系后裔。这样,也就为进一步解读江苏民歌的审美意蕴和文化内涵提供了深远的历史文化背景。最终在深化江苏民歌内蕴解读的同时,巧妙地达成了音乐与兄弟科目教学的互融互通。
第二,依托新媒体平台来向学生推送江苏民间音乐曲目,打造民间音乐素质教育的“隐蔽课程”环境。自2010 年以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络的迅猛建设和发展,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应运而生,逐渐成为新一代青少年文娱生活中的“新宠”乃至“主角儿”。对于江苏高级中学在校生来说,新媒体同样占据了其课余生活的“半壁江山”。有鉴于此,要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渗透江苏民间音乐并以此来推进高中音乐教学理念和方式的变革,就必须注重利用快手、抖音、微信等新媒体工具来向学生推送江苏民间音乐曲目。比如,学校方面可将校园官方的新媒体公众号、服务号、运营号的背景音乐设置为江苏民间音乐,促使学生在点开这些官方新媒体号的瞬间就开始接受民间音乐的熏陶;又如教师可创办微信群,以群发的形式向学生推送江苏民间音乐曲目。高中音乐教师通过集思广益、多方取径,就能促使江苏民间音乐打入新媒体端学生文娱生活的“前沿阵地”,从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之外构建有利于实施江苏民间音乐教学改革的“隐蔽课程”环境。这样,也就有望将古老的传统民歌与现代信息科技工具结合起来,为推动高中音乐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方向与路径。
第三,创作微型视频或动漫来辅助江苏民间音乐曲目的教学、传播与接收。我们所处的信息时代是一个“视觉为王”的时代,而诉诸听觉的江苏民间音乐要在高中学生间得到广泛传播与接受,则必须借重动漫等视频的力量。比如,在利用新媒体向学生推送《九大连环》《无锡景》等苏南民歌曲目时,可搭配苏南风光视频短片来与歌曲本身形成呼应,共同诠释江苏民歌的神韵和内涵。又如,像《小小鲤鱼粉红鳃》中“小小鲤鱼粉红鳃,上江游到下江来”的歌词,也非常适宜改编成有趣的Flash 动漫画面,从音画相配的角度契合高中学生的欣赏趣味,从而更加到位地诠释江苏民歌的独特魅力。根据2020 年8 月“左权民歌汇”凭借取材于民歌歌词的“小亲”和“圪蛋”这两个动漫人物角色唱响网络的成功经验来看,为江苏民间音乐搭配适宜的视频或动漫画面,必将进一步增强民间音乐对于高中学生的亲和力,从而促进此类音乐在学生群体中获得更为广泛的传播与接收。此外,为江苏民间音乐搭配视频及动漫画面,也能为制作此类音乐的微课课件提供第一手资源,也必将有力地推动江苏高中民间音乐“微课”化教研、教改的探索进程。
第四,融入流行音乐元素,由教师带领学生创作江苏民间音乐的“跨界”型新作品。学以致用一直都是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江苏民间音乐扩大在高中学生当中影响力的必然要求。有鉴于此,高中音乐教师应积极引入学生喜闻乐见的流行音乐元素,引导学生融合流行音乐曲调和唱法来重新演绎、表现跨越“民、通”两界的江苏民间音乐创新型作品,促使学生在亲身改良、演绎江苏民间音乐的艺术实践中体验到此类音乐旺盛的艺术生命力,从而激发其学习、传承江苏民间音乐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第五,教师引导学生用江苏民间音乐曲调来表现现实生活,促成学生对此类音乐的深度认同与接受。要促使江苏民间音乐在学生群体中得到广泛的传播与接受,就必须将其引入学生的现实生活。因此,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利用江苏民间音乐曲调,即兴编词来表现自己的日常生活,并作为自拍视频的背景音乐发送到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上。这样,江苏民间音乐就有望借助艺术实践融入学生的日常文娱生活之中,从而促成学生对此类音乐深度认同与接受,最终优化江苏民间音乐教学之效果。
综上所述,江苏民间音乐虽然是古老的传统艺术形式,但在当前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里,仍然有望绽放出旺盛的艺术生命力而重新获得高中学生的深度认同与广泛传唱。有鉴于此,江苏高级中学的音乐教师就应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依托新媒体平台,以多种形式配合视频画面来推送江苏民间音乐。同时还应强化艺术实践,引入流行音乐元素来鼓励学生改良创作反映自身生活的“跨界”型江苏民间音乐新作品。这样,就有望促使江苏民间音乐有效地渗透到学生生活当中,借助“隐蔽课程”环境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机配合,来收获江苏高中民间音乐教学改革的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