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语境下的楚剧艺术传播

2021-11-12 22:59
名家名作 2021年8期
关键词:媒介受众舞台

黄 磊

一、楚剧的起源与发展

楚剧是湖北省独具特色的地方戏剧,最早始于黄陂、黄冈以及孝感一带的花鼓戏,故其原称黄孝花鼓戏,又称西路花鼓。黄孝花鼓戏于1926年在湖北剧学总会筹备会上正式更名为楚剧。1927年正月初一,楚剧受到中央人民俱乐部(现今汉口民众乐园)的邀请进行公演,自此逐渐走上历史舞台,成为颇有影响力的地方剧种。

20世纪30年代,楚剧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其台本戏剧目得到了大量的扩充。与此同时,楚剧在声腔、表演、服装、道具、化妆、文武场等各个方面,兼收并蓄,吸收京剧、汉剧等各类戏剧的表演技巧与形式。这使楚剧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戏改,楚剧有了空前的发展,一大批传统剧目经过系统的整理与改编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一直到2000年,楚剧艺术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并深受基层人民的喜爱。

二、楚剧发展与传播的困境

进入21世纪后,信息时代引发的媒介革命使得以电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介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楚剧艺术在新旧媒介不断交替的时代背景下,逐渐被边缘化,和其他地方戏剧一样,楚剧艺术的传播与发展遇到了越来越多的困难。

(一)专业剧团数量骤减

在楚剧发展的黄金时期,湖北省大大小小的剧团加起来有四十余个,现如今已萎缩到“三郊四县”。专业剧团的数量下降,实际上反映出一个尖锐而现实的问题,即楚剧艺术的观众正在减少,以至于剧团的舞台数量也在减少。剧团减少带来的另一个隐患与问题是专业人才的断层与锐减,缺少新鲜血液注入的楚剧,无论是舞台创造力还是剧场表现力都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二)观众数量下降

楚剧作为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其主要的功用即是以戏剧的形式满足观众的精神需求与审美需求。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大量以“复制”方式出现的艺术形式与艺术产品使楚剧的舞台性不再具有强烈的吸引力,碎片化的阅读方式也进一步让楚剧这类需要数小时观看的娱乐方式不再受到广泛欢迎。失去了观众基础的楚剧,将在信息化社会中遇到极大的传播阻碍。

(三)传播方式滞后

楚剧的传播,按照不同媒介进行分类,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舞台传播、剧本传播、电视传播与互联网传播。现阶段楚剧传播的主战场仍旧是舞台,舞台传播虽然是楚剧传播的根基所在,但在年轻人普遍缺少去剧场观看楚剧的消费习惯的现状下,如果仅仅只是依靠舞台传播,楚剧的受众势必将进一步缩小。楚剧在数字化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上也做过努力,但是整体上看,楚剧在利用网络进行传播时,其传播力度与强度都存在着不小的局限性。楚剧在网络上的传播多以图文为主,视频的数量明显不足。视频的匮乏,使楚剧在网络上传播时缺乏声画同步,在信息爆炸的当代,仅以图文作为阅读方式,显然很难激发阅读者持续的兴趣。这无疑也降低了楚剧传播的效果和质量。

三、短视频的传播模式与特征

短视频App向用户推送内容的依据是按大数据算法下的“个人喜好”,即用大数据为用户画像,推测用户喜好,从而实现精准推送。其次,短视频平台会根据用户点击、浏览、转发频次进行叠加推荐,进一步为用户精准画像,以此形成一种基于虚拟网络的弱关系裂变式传播。短视频平台裂变式的多级互动传播模式,将使楚剧艺术的关注度与转发量产生几何倍的增长。

(一)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是短视频平台显著的传播特征。用户可以自主选择观看的内容,对推送的信息进行取舍。同时,用户可以对推送的信息进行多种方式的处理,建立一种基于个人喜好与兴趣的人际间的裂变传播。这种去中心化的传播特征使得传播者的话语权被削弱,受众在这一传播过程中拥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这样的传播特征就要求楚剧艺术传播者为受众提供高质量、令其感兴趣的内容,使艺术信息的传达由灌输转变为分享。

(二)碎片化

短视频的碎片化传播既体现在内容的碎片化,又体现在受众群体的碎片化。

短视频的时长相对较短,一集短视频一般不超过3分钟。这决定了其传播的信息内容相对有限。较短的视频时长,符合当代人碎片式的文本阅读习惯。观众可以在等车、坐地铁等碎片时间中进行观看。短视频的“短”意味着传播者需要提供精简的、浅显的以及更具有视觉吸引力的内容。高深与复杂的内容很难在短时间内被迅速吸收与理解,这也不符合短视频设定的用户体验场景。碎片化的阅读本身就具有反精英、通俗化的价值取向。这对于作为民间传统艺术的楚剧艺术而言,在价值取向上是具有同源性的。

在短视频的传播过程中,平台根据受众的关注内容,进行大数据的算法推荐。在大数据与算法的分析下,观众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念被分析与体现,受众在赛博空间中形成了虚拟性的社团。这一特殊的赛博部落将基于兴趣,形成受众碎片。小众化的兴趣点与话题将得到聚集,从而形成更为精准的个性化传播。楚剧艺术属于相对小众的艺术种类,依托于短视频的传播平台,楚剧艺术将更容易找到分散于网络赛博空间中的碎片化用户,形成自己的兴趣“部落”。

四、楚剧艺术在短视频中的传播路径

在以电视为首的大众传媒还未盛行时,舞台传播在楚剧传播中占压倒性的地位。相较于其他传播形态,楚剧的舞台传播从传播形态上看更加的古朴。楚剧的舞台传播是其他传播形态的内容与动力来源。在舞台上进行表演的楚剧,具有现场性、活态性与复合性的显著特征。这些特征也决定了楚剧艺术的舞台传播与现代传播媒介下的戏曲传播有着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体现在物质媒介、传播信息系统、受众观看方式以及传播效果等诸多方面。

楚剧艺术若想更好地利用互联网,特别是短视频进行传播,就必须在形式、内容等诸多方面针对短视频的传播模式与特征进行适应性的调整与改变,舞台传播的固有逻辑在短视频传播中不再完全奏效。短视频媒介所蕴含的信息传播模式与规则是楚剧艺术利用其进行传播时所必须重视并加以遵循的。唯此,有效的传播路径才有可能被建立。

(一)坚持平民化的艺术特点

楚剧艺术出现伊始,其观众大都是劳动人民,这决定了楚剧艺术通俗化的特点。在楚剧艺术的剧目中,尤为突出与有特色的正是家长里短与平凡生活中的小事。楚剧平民化、通俗化、地方化与生活化的创作特点,为其在短视频平台中更加有效地传播提供了天然优势,也是楚剧艺术需要一贯坚持的。

(二)片段式的剧目设计

短视频最为显著的传播特征之一就是其传播内容的碎片化。楚剧艺术通过短视频进行互联网传播,就要依据短视频的媒介特性与传播特征做出适应性的调整。传统的楚剧剧目,动辄2~3个小时,这样的时长显然不适合在短视频平台中作为单一视频出现。因此,可以将楚剧剧目中的故事线拆解成若干片段与主线,每个片段的时长为3~5分钟,截取该故事章节中最精彩的部分予以展现,再将片段组合成单元,以此作为故事线的延续。表面上看,片段式的剧目设计打散与解构了原有的故事情节与连贯性,但是这又反过来要求剧作创作者用更为凝练的艺术语言表达剧目的核心内涵。

(三)交互式的文本阅读

短视频作为楚剧传播的媒介与平台时,其传播效力让线下的实景剧场中不可逆的真人观演具有了可复制性与可回溯性。从技术层面上看,作为新媒介的短视频具有共享性与交互性。短视频平台上的用户、楚剧艺术的线上观众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点赞、评论、转发等一系列行为,将使楚剧艺术进入一个公共评价的空间,进入公共空间中的楚剧艺术将遵循接受美学的理论,由创作者、阅读者、转发者、点赞者共同完成作品的最终内涵。可审视、可臧否,甚至是可弹幕的自由式参与与阅读让楚剧艺术具有了交互式的阅读方式。

五、结语

虽然短视频作为楚剧传播的新媒介与新平台具有诸多优势,但应当警醒的是,线上戏剧的演出与传播势必会弱化戏剧在舞台演出时所带来的直观感与质感,脱离了实景舞台的楚剧艺术,其仪式感与严肃性也会被稀释,楚剧艺术的审美效能将被重新定义,基于赛博空间的新的审美场将被建立,这要求创作者、表演者等楚剧从业人员需要有新的创作观念与表演形式,以呈现出在互联网语境下独有的内容与审美特质。

猜你喜欢
媒介受众舞台
抖音对戏曲艺术的再媒介化重塑
军迷大舞台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军迷大舞台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