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婷 朴春兰 姜宛宜
由梁旋、张春执导的《大鱼海棠》是国产动画电影中的佼佼者,而宫崎骏的《千与千寻》更是一部名作。虽说《大鱼海棠》2016年才上映,但关于这部影片的研究却不少,而研究最多的要数《大鱼海棠》中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如张鸽舞的《论〈 大鱼海棠 〉与中华传统文化》、孙荟的《探析〈 大鱼海棠 〉中的东方之韵》等。而对于2001年就已上映的《千与千寻》的研究更是数不胜数。有研究其主题的,如姚俊的《日本动画电影〈 千与千寻 〉主题探寻》、郝逸林的《用想象温暖现实——赏析〈 千与千寻 〉的成长主题》等。值得提出的是唯一一篇有关两者对比研究的,是万月的《“抄袭”还是进步——从〈 大鱼海棠 〉和〈 千与千寻 〉的比较说起》。此文只是对两部影片的相似点进行比较,并没有对两者的差异进行探讨。本文将对两部影片的相似点和不同点进行比较,进而对中国动画电影的走向进行简单分析,这也是本文的创新所在。
《大鱼海棠》与《千与千寻》都是以青春少女的成长故事为主题的影片,同时,两部影片在人物性格的刻画、故事结局的设置等方面均存在相似点。
两部影片中的主人公都具有善良勇敢的性格特点。在《大鱼海棠》中那个所谓“其他人”的世界里,每个少男少女在他们的成年礼时,都需要去凡间巡游七日,观察他们所掌管的自然规律。女主椿巡游期间在大海中遇险,被同样善良勇敢的男主鲲所救,而鲲却不幸牺牲。椿为了报答鲲的救命之恩,不惜牺牲自己一半的寿命来帮助鲲重返人间。而当椿看到族人因自己而遭受灾难时,她又勇敢地承担起拯救族人的责任,以牺牲自己的性命为代价催生出巨大的海棠树,堵住从天而降的洪水。宫崎骏谈到《千与千寻》的创作初衷时坦言:“我的这部电影是想使女孩子们能够从中认识自己,并能间接地听到我的鼓励‘别害怕,你们一定能驾驭生活’。在孩子们眼里,世界不断带来令人惊讶的事情,孩子和成年人不同,他们无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千寻办到了,我想以此鼓励我的小朋友们,要像千寻那样勇敢地投入生活。”在影片最后,千寻得知归还印章后就可以救受伤的白龙时,她毅然乘上了去往钱婆婆那里有去无回的火车,开始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可以说两部影片都是以两位女主完成自我成长,救回自己想救的人的喜剧收场。《大鱼海棠》中的女主椿不惜牺牲自己一半的寿命拯救鲲,在陪伴着鲲长成大鱼的过程中,虽经历种种磨难,但最后却都化险为夷。甚至在湫的帮助下,失去法力的椿与重返人间的鲲在海边相遇,完成了这趟爱情之旅。《千与千寻》中的千寻为了解救因贪吃而变成猪的父母,在白龙的帮助下,在“油屋”中工作。在这期间她帮满身臭味的河神清洗,帮无脸男摆脱寂寞,帮汤婆婆的儿子完成成长,同时,她关心朋友,帮助白龙找回自己的名字,最后带着父母离开“油屋”,返回他们自己的世界。她在完成自己成长的同时也解救了父母。
《大鱼海棠》与《千与千寻》虽说都涉及少女成长的主题,但两部影片在表达成长的过程中存在本质的区别。《大鱼海棠》中的女主椿是在自我救赎中获得成长,而《千与千寻》中的女主千寻却是在拯救父母的过程中获得成长。另外,《大鱼海棠》中运用了大量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而《千与千寻》中却充分利用了日本传统文化元素,这也是两部影片的区别之一。
《大鱼海棠》这部影片是从女主椿为了报答少年鲲的救命之恩,而心甘情愿放弃自己一半寿命的自我救赎开始的。影片女主椿在成人礼去凡间巡游七日,观察其族人所掌管的自然规律时,导致想要救她的少年鲲死亡,从而使她在影片一开始就背负了一种负罪感。也正是因为这种负罪感,她想要救回那个少年,更是要救回那个陷在深深自责中的自己。
《千与千寻》中女主千寻在与父母搬家过程中误入了神界,父母因贪吃神界的食物而变成猪。为了拯救父母,千寻不得已来到“油屋”工作。这里的千寻只是一个没有正式踏上自己的人生旅程的,还有几分胆小和怯弱的普通女孩。但她在那个与自己所认知的世界完全不同的“油屋”里,拯救了浑身脏臭的河神,拯救了孤独的无面人,拯救了被无面人吞掉的青蛙,拯救了被溺爱而任性的汤婆婆的宝宝,拯救了失去名字的小白龙,最后拯救了变成猪的父母,进而实现了自身的成长。
《大鱼海棠》是继2015年上映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后近几年国产动漫中少有的诚意之作。影片上映首日就收获了7460万元的票房。对这部影片的评价虽存在很多分歧,但其在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应用与传播上还是值得肯定的。影片中许多人物名字的由来都与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其次,该部影片在形象设计上也充分彰显了我国的传统文化。然而该部影片带给我们的最大视觉冲击要数影片中的建筑风格,这不仅是因为它美轮美奂,更是因为它带有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通过对这些中华传统文化的借鉴与运用,不仅增加了影片的艺术价值,还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起到带头的作用。
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作品《千与千寻》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第57届柏林影展金熊奖等十多个日本国内外奖项。它的成功包含诸多因素,但该部影片对日本传统文化的运用绝对是其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首先值得一提的就是日本传统文化中的“万物有灵论”。因此在影片《千与千寻》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神灵,例如会飞的白龙、能变出金子的无面人等。在人物性格描写上,对一方面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对待下级严苛,另一方面又对自己的孩子极其宠爱的汤婆婆这一人物进行简单剖析,就可以看出日本民族心理的双重性。
20世纪中叶是中国动画的黄金时期,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老一辈艺术家们制作的《葫芦娃》《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小蝌蚪找妈妈》等国产动画享誉世界,被外界誉为“中国学派”。而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中国动画界就很少出现过像《大鱼海棠》这样的诚意之作了。可以说《大鱼海棠》对中国动画未来的走向影响深远,尤其是其在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借鉴与传承上更是具有指导性作用。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凭借自身的独特性和本土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去了解、学习。这也给中国动画的复苏崛起带来生机,同时也起到了传播本民族文化的效果。
如果说《大鱼海棠》的成功是因为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借鉴与传播,那么《千与千寻》的成功可不仅仅是因为其对日本文化的借鉴与传播,它的成功还包含着导演宫崎骏对现实的思考与关怀。影片中千寻帮助脏臭不堪的河神清洗身体时,在河神身上发现一把匕首,而当千寻把匕首拔出来时,出来的却是一大堆的垃圾。这一片段所反映的不正是导演宫崎骏对生活在工业文明发达的现世人类的讽刺与提醒吗?他提醒着人类要保护环境,不要为了自己的享乐与利益去破坏自然,站在自然的对立面。因为宫崎骏这种认真、执着和关怀现实与社会的态度,才让他创作出一部又一部脍炙人口的佳作。同样,中国的动画电影制作也需要像宫崎骏这样有理想、关注人类现实生活的导演,这样中国动画电影行业才能够创作出更有深度、更有意义的作品。
《大鱼海棠》与《千与千寻》在人物性格、故事结局等方面存在相似之处的同时又存在着许多差别。两部影片在带给观众美妙的视觉享受的同时,又都对我国动画电影未来的发展与走向起到一定的导向性作用,即中国动画应该在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体现出对社会、人生的关怀。我相信把握好这两点,中国动画一定能创作出更优秀、更吸引观众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