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我国网络文艺的创作现象分析——以网络悬疑剧《隐秘的角落》为例

2021-11-12 21:57刘雪可
声屏世界 2021年8期
关键词:隐秘的角落悬疑剧文艺作品

□ 刘雪可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中提出,“网络文艺充满活力,发展潜力巨大”,要“大力发展网络文艺”。近些年来,网络的发展给人与人的沟通带来更大的便利,也担负起了传播与宣传的重任。网络悬疑剧作为近几年兴起的网络文艺形式之一,丰富了大众的精神生活,提高了人们的审美意识,从整体上推动了我国网络剧的发展与繁荣。网剧《隐秘的角落》一改以往网络悬疑剧的创作风格,将家庭叙事逻辑纳入因果构建和现实反思的话语中,揭示了我国社会转型期家庭和儿童的成长问题,最终指向困境儿童的人文关怀和理想家庭的价值诉求。

当下我国网络文艺的发展现状

技术的发展与创新为我国网络文艺的发展注入了鲜活的力量。媒介融合时代,传播平台的多样化、传播主体的下沉以及传播速度的迅捷让网络文艺的创作者拥有了施展才华的阵地。近些年来,许多改编自热门网络小说的悬疑类网剧层出不穷,通过各大网络平台进入网民的视野并产生大量热搜与话题,如《白夜追凶》《余罪》以及2020年疫情时期产生大量话题的《隐秘的角落》。悬疑剧是网络时代文化语境中的新故事,一方面,互联网经济、原创剧本故事的创造性升华推动了悬疑剧兴起的发展;另一方面,从受众的角度来看,对艺术作品的多种需求以及审美的提升对悬疑剧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当下我国网络文艺的创作特点

价值取向:人民性。虽说艺术高于生活,但究其本质还是源于生活本身。也正因为如此,文艺才有了取之不竭的创作题材。对于人性的关怀成为了近几年来中国文艺创作的重要出发点,越来越多的艺术作品以人为本出发,探讨人性的善与恶。《隐秘的角落》通过悬疑的叙事方式深刻探讨了我国现存的突出的社会问题,即对原生家庭、校园欺凌、青春躁动、教育问题等元素的引用与融合。剧中看似将张东升和朱朝阳作为叙事的主线,实则在循序渐进的故事中体现出了父爱的偏向、母爱的压力、婚姻的烦恼、青春期的叛逆等一系列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弥合的社会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是时代的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无论以何种媒介为传播载体,文艺创作始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建立经得起人民检验的评价标准。只有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反映民生与激发社会正能量的作品才是经久不衰、永久留存的好作品。

人物塑造:去符号化。以往的悬疑剧会在人物塑造上突出人性善与恶的对立,在故事情节的推动下向观众揭示凶手是谁,谁对谁错都会有明显的界定。而《隐秘的角落》则以去符号化的人物塑造方式模糊善与恶的界限,故事中没有绝对的恶人,也没有绝对的好人。剧中张东升在故事伊始亲手杀死自己的岳父岳母,给人留下了十恶不赦的负面人物形象。但随着故事的推进,能在张东升和三个孩子的相处中感受到其内心向善的渴望,他希望可以一切重来回到正常的生活。除此之外,去符号化的人物塑造也让观众参与到剧情的解读之中,这也正是互联网时代用户生产特性的体现。一个短小篇幅的网剧看似讲述了一个故事,实则为观众提供了一个未完成的剧本,并有意无意地设下各种隐喻与暗示。晦涩的叙事表达以及模糊的人物塑造仿佛在邀请观众同导演一起完成一部文艺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讲也体现出了互联网时代受众的主体性。

主题呈现:杂糅化。正如尹鸿教授所说:“《隐秘的角落》既有类型意识,更有现实认知;既有艺术风格,更有人性关怀;既有故事强度,更有人物命运,不仅‘好看’而且能够触动人的内心世界。”近些年来,多元题材的混搭让边缘题材走向了大众视野。《隐秘的角落》通过悬疑加家庭伦理的主题,较好地把家庭和犯罪结合在了一起,在带领观众解读犯罪过程的同时,还深入分析了原生家庭对于孩子成长的影响。这相比于传统的网络悬疑剧更贴近生活,有利于观众沉浸式地观赏剧集,也满足了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我国网络文艺的审美趋向

艺术与技术的加速融合。本雅明认为:“每一种形式的艺术在其发展史上都经历过关键阶段,而只有在新技术的改变之下才能获得成效,换言之,需借助崭新形式的艺术来突破”。科技的发展是艺术创作不断向前的不竭动力,推动着网络艺术形态的演变和艺术风格的发展变化。网络文学、网络电影、网络剧以及网络短视频都是科技时代跨技术融合的创新与实践,进而创造出的文艺作品。网络悬疑剧也是网络剧发展中衍生出的一种网剧类型,随着未来科技的进步、5G时代的到来,网络悬疑剧的真实再现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不仅如此,网络文艺的创作生产和人们审美接受的习惯的变化,也激发和催生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比如多倍速追剧的现象。基于互联网时代移动设备的便捷性,加之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碎片化的信息传播等特性,使得越来越多的网络文艺作品呈现出内容单一、剧集简短等特征。

现实主义的创作倾向。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认为,文艺受“种族、环境、时代”的影响,一个时代的文艺是时代精神的折光,时代精神直接影响一个时代的文艺。极具特色的中国新时代语境诚然推动了我国网络文艺的兴起、发展、繁荣,较之过去网络剧的青春、爱情题材,越来越多的文艺作品开始深耕现实主义。现实主义在中国有着深厚的社会历史渊源,它能够在时代的变革与发展中呈现出时代的特征。网络悬疑剧作为题材相对敏感的类型之一,在发展的轨道上也常遭到严格的审查。但是随着大众审美、批判意识和个人需求的不断提高,真正能够反映社会问题的作品开始逐渐得到大众的追捧与喜爱。网络文艺的受众目前还是以年轻人为主,因此网络悬疑剧所拥有的刺激、近乎真实、批判意识等都迎合了年轻人的胃口。《隐秘的角落》以探讨人性的善恶、创伤的救赎等为重点,深层次地探讨了人性的幽暗角落。

主流价值观的彰显。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文艺的应运而生承接了传统文艺在宣传中的独特价值,成为弘扬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网络悬疑剧本身有着与现实难以调和的创作风格,因此在创作的过程中难免会因为情节露骨、画面血腥、音乐恐怖等受到一定的制度管束。近些年来,我国网络悬疑剧在改编的过程中力图立足影视剧的属性进行主流化的转译,即在原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本土化处理的同时,又能够从价值导向的层面进行较为正向的改编。《隐秘的角落》改编自紫金陈的推理小说《坏小孩》,不管是从小说名字还是小说内容上来看,都体现出了小孩的恶。但在改编成网络剧的过程中,对这个坏小孩的“人设”重新做了意味深长的改变,所有的不择手段都有一定的缘由,亦或是对父亲的失望,亦或是对母亲的讨厌,亦或是对妹妹的嫉妒等。在一定程度上这样的改编是对正向创作的回归,能够在作品的呈现中体现新时代对文艺作品的要求,让观众在观看与解读文艺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到主流价值的彰显。

我国网络文艺的发展思考

网络文艺的创作:守正创新。守正创新彰显了对立统一的规律。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守正创新包括守正与创新两个方面,构成了矛盾统一体。在这其中,守正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创新是守正的推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时代,在全媒体加速发展的时期,文艺的创作拥有了无比广阔的发展空间。做到网络文艺的守正创新,一方面,要谨记文艺创作的方向以及为了谁创作的问题。坚守是网络文艺创作的主体方向,真正做到观察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另一方面,创新不是无根之本的创新,而是在守正基础上的创新,是在原有基础上的逐步推进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经久不衰,网络文艺创作也要根植于我国的土壤。

网络文艺的价值:寓教于乐。好的作品像是一枚定海神针,抓住它人们才不会被漩涡卷走。网络文艺的受众群体以年青一代为主,在此基础上,网络文艺寓教于乐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网络文艺的作品种类繁多,可以不同形式满足不同受众群体对于网络文艺作品的需求,从而提高网络文艺的吸引力,进而实现网络文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与培育。另一方面,网络文艺的特性增强了主客体减的互动性,不仅创新了文艺作品创作的方式,还在传播的过程中改变了传统文艺时期文艺创作者与人民大众之间单向传播的形式。互联网时代,人们参与式的观看与讨论,可以对网络文艺作品的不足进行改进,受众在接受价值观输入的同时也提升了对价值的判断。

网络文艺的传播:文化输出。一直以来,在西方主导的世界传播体系中,中国的文化价值长期处于边缘地带。西方国家为达到对中国进行文化和意识形态入侵的目的,抛出“中国威胁论”“中国崛起论”等误导全世界对中国的看法。好莱坞电影的成功也在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是可以通过文艺的形式输送出去,而网络文艺作为一种超越空间的艺术,自然而然肩负起了新时代我国文化输出的重任。除此之外,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提出:“文艺工作者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让外国民众通过欣赏中国作家艺术家的作品来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增进对中国的了解。”因此,现阶段我国的网络文艺创作要向本土化靠近,要体现中国意蕴、中国特色以及中国风格。

结语

我国的网络文艺还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不管是网络技术还是传播环境以及创新发展上都有着极大的提升空间。在这其中,无论国家大方向的导航、舆论媒体的引导,还是艺术家作家及读者的选择都需要提升在一个合适的层面,为网络文艺的创作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隐秘的角落悬疑剧文艺作品
大地情深
——河北省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巡演活动
文艺作品
丽江市弘扬张桂梅精神文艺作品评论会
中美悬疑剧女性身份与小镇地域性的构建
迷雾剧场悬疑剧的认同机制研究
《隐秘的角落》助力个性化观剧新趋势
作家紫金陈在《隐秘的角落》里书写:坏小孩,其实都不坏
《隐秘的角落》:没有一颗种子应当结出恶果
教育漫谈:关注“隐秘的角落”
浅谈中国网络悬疑推理剧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