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卫华 王晓峰
随着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不断提升和迭代,在融媒体时代,受众接收信息的方式更加多元化,而地市级广播新闻节目因“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特性,在传播速度、内容、渠道等方面都处于不利地位。如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难免会被边缘化,地市级广播新闻节目必须不断创新才能化危为机。
广播特色弱化。广播特色是广播新闻节目的魂,传统广播新闻节目所具有的记者连线、现场直播、广播音响的运用等特色正在逐渐弱化或消失。新余广播电视台(以下简称“新余台”)2016年11月成立了融媒体新闻中心,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的记者合并成一套人马,原来的广播新闻记者均转型做电视新闻,广播新闻稿件基本采用电视版本,原有广播特色的记者口播、现场连线、现场音效等运用逐渐减少,使广播新闻可听性大打折扣。
传播形式单一。从地市级广播新闻节目的传播形式来看,目前主要是通过广播频率的固定时间段和上传至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由于传播形式单调,无法满足受众多元化接受各类新闻的需求,造成广播新闻节目逐渐淡出受众的视线。新余台的广播新闻节目《新广新闻》,每期节目制作完成后,只在新余综合频率的早晚七点及交通频率的早七点三个时间段和固定上传至每日新余APP两种形式播出,较少借助新媒体的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等形式传播。
内容缺乏深度。从地市级广播新闻节目的内容来看,大多以时政类新闻为主,本地民生新闻占比较少,调查类及评论类等有深度的民生新闻严重缺乏。新余台时长为18分钟的广播新闻节目《新广新闻》,时政类新闻占比偏多,有时领导活动比较密集,占比甚至会达到一半以上,导致民生新闻比重偏少。现有记者力量只能满足日常电视时政采访的需要,即使偶有民生新闻,也难深挖根源、长线作战,只能浅尝辄止、打“短平快”,很难采制出有深度的调查类及评论类新闻。
人才队伍流失。因广播新闻节目“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缺乏“声画同步”及“视听同享”的特性,导致其无法与电视或新媒体相抗衡,使其影响力及受关注程度逐渐边缘化。新入职人员更多倾向于从事电视、新媒体,从而致使广播新闻采编队伍减员后青黄不接,广播新闻人才流失、队伍老化、供给不足。广播新闻人才流失严重,导致节目质量不高。
从媒体发展的长河来看,没有没落的媒体,只有过时的思维,现实要求地市级广播新闻节目唯有创新才有坦途。
以内容为王,深耕本土新闻。地市级广播新闻节目是地市级主流媒体的安身立命之本,坚守“内容为王”是任何媒体的发展之基。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地市级广播新闻节目的核心在于将“内容为王”贯穿始终,记者对发现的新闻好线索要有恒心、韧劲,跟踪采访,深入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这样才能采写出“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叫好又叫座”的新闻作品,吸引并留住受众。2020年,年过六旬的新余本土非遗传承人李年根,通过在网上“晒”竹编手艺,短短8个月“圈粉”千万,天南地北无数网民也因此了解了竹编手艺,认识了“竹编老李”。记者在得知这一新闻线索后,带着录音笔历时6个多月对李年根进行跟踪采访,聆听他讲述学手艺的艰辛历程,记录他网上直播制作竹制品的全过程,感悟他创新竹编样式,传承技艺的创作初心,采录积累的音频素材长达10多个小时。记者对这些音频素材反复筛选,打磨,最终采写出三集广播系列报道,播出后产生了强烈反响。新浪网、凤凰网等多家媒体快速转载报道,很多本地听众纷纷打电话预订“竹编老李”的竹制品,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有效延展了新余本土非遗文化的影响力。
以创新为驱动,实现多平台传播。创新是地市级广播新闻节目发展的核心驱动。脱贫攻坚是习近平总书记心里牵挂的一件大事。为挖掘本地脱贫攻坚的好新闻,记者经常深入基层一线采访报道。在一次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江西省分宜县钤山镇金鸡布村的赵九生因患强直性脊椎炎,2014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后,一系列精准帮扶措施激发了他的内生动力,最终逆袭成为种养能手、脱贫之星,而且在政府的帮助下实现了脱贫又脱单。2020年农历十月初七,48岁的赵九生要举办婚礼,记者敏锐地抓住这一选题,全程跟踪采访,第一时间采制播出广播长消息《脱贫又脱单赵九生家有喜事》。为拓宽传播渠道,实现一稿多平台传播,记者又采写了电视稿件《“直立人”结婚了》。在这基础上,记者和编辑创新思维,通过对音视频素材的重新剪辑,创作出视频《赵九生:今天我娶媳妇啦》,该视频经“每日新余”两微一端及抖音号全网推送后,网民纷纷留言表达祝福,阅读量超过30万,还被学习强国选用推送,形成了大屏带小屏、多屏联动的跨媒体互动传播效果。
以受众为中心,增强互动黏性。广播由于先天缺乏声画同步的视听感,易导致部分受众的流失。因此,对地市级广播新闻节目而言,想要在媒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强化受众意识,以受众为中心,增强互动黏性。今年4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对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落实打防管控措施,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态势。《有车生活》节目主持人敏锐地抓住这个民生热点,及时在节目中设置新闻话题《你遭遇了电信诈骗吗?》。在详细介绍了新余市公安机关打掉一起藏匿在毛家村、毛家商业街民宅的两个电信诈骗窝点的典型案例后,听众通过各种方式热烈参与讨论。有听众打电话进直播间自述遭遇的电信网络诈骗经历,有听众在FM962520的微信公众平台或听见广播视频直播间里纷纷留言,或表达祝贺或支招防骗。两个小时节目几十个电话参与讨论,网络留言达一百多条。这种可听可看可互动的新闻话题讨论,增强了与受众的互动黏性。
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打造复合型新闻人才。在2020年6月30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全媒体人才培养力度,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融媒体时代地市级广播新闻节目作为主流媒体,要与时俱进跟上发展的步伐,说到底还是人才竞争的问题。因此,多引进和培养能熟练掌握新闻采集、策划运作、采编流程等方面技能的复合型新闻人才已成当务之急。
为锻炼和培养人才,新余台创新性地开展新闻宣传工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一方面通过在全台持续开展记者增“四力”走基层大练兵、大比武,进行基层调研采访等活动,让采编播人员积极参与,了解和熟悉各岗位工作内容及流程,形成了广播记者能拍电视新闻、电视记者能做广播录音报道的良好局面。另一方面,采编播人员定期参加由江西省融媒体中心举办的江西融媒大讲堂活动,现场听专家授课,了解掌握新闻作品的前沿技术和各地有借鉴意义的经验做法。重新界定岗位职责,打通广播、电视、新媒体固有界限,针对性地锻炼采编播人员撰写微信推文、拍摄小视频、创意Vlog、制作抖音及H5等融媒体产品技能,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和实践水平。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残疾人这一特殊人群因自身原因无法详细了解防疫相关知识,记者抓住这一细节,第一时间采制广播民生稿件《手语视频宣传防疫知识》,同时,还利用录制和拍摄的音视频素材,制作了抖音视频《疫情防控手语小视频(特殊人群版)》,在新媒体的阅读量达1亿9300多万,得到省领导的点赞:“想得周到。”
2020年7月初,新余市遭遇持续强降雨,新余台快速反应,派出多路记者不分昼夜,连续奋战在抗洪抢险一线。记者不仅及时发回《我市各地干部群众齐心协力防汛抗灾》《锣声中的转移》等新闻稿件,还将现场拍摄的大量图片和视频进行编辑,在微博、微信上第一时间推送,让受众及时了解更多现场情况。在每日新余微信公众号上推出的微信帖《新余今天启动防IV级应急响应!暴雨导致我市43522人受灾!还有……》,新闻记者和编辑的全媒体意识得到很好的体现。在2018—2020年度,新余台连续三年荣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报道优秀供稿奖。
融媒体时代,广播作为传统媒体,生存与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而广播新闻节目作为广播媒体的核心品牌节目,不仅是广播发展壮大的根基,也是广播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一环。地市级广播新闻节目想要在各媒体竞争中脱颖而出,应在节目内容、节目形式、服务受众、保障人才等方面创新发展,将广播的优势融入到全媒体之中,这样才能勇立潮头,更好地完成新形势下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