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红色资源 赓续红色血脉
——纪录片《绝笔》观后

2021-11-12 05:54韩玉峰
火花 2021年8期

韩玉峰

我心怀敬意、眼含热泪观看了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六集纪录片《绝笔》。《绝笔》以“英烈的绝笔”为核心主题,围绕革命烈士的遗书、家信、入党誓词等,从小切口表现大主题,用书写家信表现革命先烈的伟大理想,通过史料展示、情景再现、亲历者讲述和专家解读等方式,深度挖掘先烈们向死而生、不改初心的理想信念,展现出他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依旧坚定的信仰与不变的追求,展示每封绝笔信中蕴含的精神力量。

革命理想高于天。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历史过程中,无数共产党人为了追求信仰,舍小家为大家,舍个人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慷慨明志,从容赴死,把生的希望留给后人,把光明的期待寄于未来。

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致敬英烈,铭记历史,把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打下的红色江山守护好、建设好,努力创造不负革命前辈期望、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正是制作和播放纪录片《绝笔》的初衷和主旨。

《绝笔》六集:“忠魂丹心蓝蒂裕”“血荐轩辕陈然”“切切在心夏明翰”“拳拳在念高君宇”“慷慨明志钟奇”“大义赴死车耀先”“淬火砺剑吉鸿昌”“信仰弥坚续范亭”“初心明志叶挺”“英魂永存黄显声”“红色恋人陈觉赵云霄”“纸浅情深陈毅安李志强”。先烈的绝笔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说出心里最想说的话,行行带泪,字字泣血,昭示着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永辉。

蓝蒂裕,小说《红岩》“蓝胡子”的原型。他先在重庆海员工会担任《新华日报》发行员,后又做党的交通工作。在国民党掀起的第二次反共高潮中,他不幸被捕。1949年10月28日凌晨,蓝蒂裕等革命志士被特务从狱中押出,他意识到生命已到最后时刻,将写在一个废纸烟盒上的一首饱含深情、充满期望的遗诗——《示儿》交给难友后,从容不迫地走向刑场。“你——耕荒,我亲爱的孩子:从荒沙中来,到荒沙中去。今夜,我要与你永别了。满街狼犬,遍地荆棘,给你什么遗嘱呢?我的孩子!今后愿你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

陈然,重庆《挺进报》特支组织委员、书记,负责报纸油印工作。由于叛徒出卖,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1949年10月28日,重庆解放前夕,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于渣滓洞附近的大坪刑场,牺牲时年仅二十六岁。“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这首充满浩然正气的《我的“自白书”》,早已成为广为流传的不朽诗篇。它的作者,共产党员陈然,在狱中受尽折磨,宁死不屈,留下了著名诗篇《我的“自白书”》,一首慷慨“自白”、大义赴死的英雄挽歌。陈然的事迹载入长篇小说《红岩》。

夏明翰,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部长、苏区全国农民协会秘书长,被捕后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绝不动摇,誓不低头,在临刑就义前给母亲、大姐和妻子写了三封绝笔信,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坚定的信仰和崇高的理想。夏明翰牺牲时只有二十八岁。他的绝命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感天动地,气冲霄汉!

钟奇,抗日救国组织“民主实践社”记者,以笔做刀枪,践行他的“为信仰而生,为人民而生”的信念。在重庆解放前十二个小时壮烈牺牲。牺牲前在一个废纸烟盒上写给结婚才四个月的妻子的诀别信,只有短短的几个字。牺牲时中了国民党的七十二颗子弹,他年仅二十七岁!

车耀先,中共地下党员,中共川康特委军事委员,生前家训是“谦、俭、劳是立身之本,骄、奢、逸是人生之戒”,入党时的誓言是“投身元元无限中,方晓世界可大同。怒涛洗净千年迹,江山从此属万众。愿以我血荐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

吉鸿昌,抗日名将,一生“追求信仰,无悔忠贞”,临刑前写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表现他气吞山河的豪迈气概,勾勒出他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情怀。

叶挺,新四军军长,被国民党抓捕囚禁。周恩来在《新华日报》上大声疾呼:“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疾!”叶挺作《囚歌》撼天动地:“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知道,人的躯体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烈火冲腾,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叶挺度过了五年零两个月的囚禁生活,出狱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黄显声,抗日爱国将领,抗日义勇军总指挥,被国民党关押于息烽集中营监狱长达十二年之久,被杀害于重庆“白公馆”附近的大坪刑场。碧海丹心,浩气永存。黄显声的一生是为了理想、信念奋斗直到牺牲的一生,是将国家、民族、人民利益置于首位的一生。

陈觉和赵云霄,一对红色恋人。夫妻二人在湖南从事革命工作被叛徒告密被捕,宁死不屈,双双牺牲。陈觉就义在前,赵云霄因怀有身孕,推迟五个月,生下孩子再执行。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并列展出的两封书信,引人注目。一封是陈觉就义前写给他妻子赵云霄的诀别信,一封是赵云霄在狱中写给刚刚出生的女儿的遗嘱。陈觉就义时二十七岁,赵云霄就义时二十九岁。二人合葬在一起,实现了他们的愿望:“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并蒂莲。夫妻恩爱永,世世缔良缘。”

陈毅安和李志强,一对革命伉俪。陈毅安,黄埔军校毕业后参加过秋收起义,向井冈山进军。1930年任红3军团第8军第1纵队司令员。在攻打长沙的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二十五岁。妻子李志强按照同丈夫的约定,收到了一封只装着两张白纸的无字家书,但她不能接受这个现实,直到六年后才知道了丈夫已经牺牲的真实消息。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烈士们牺牲时大都那么年轻。他们中不少人是在听到解放的枪炮声时牺牲的。他们都有父母、妻子和儿女,用绝笔的方式同他们的亲人诀别。他们都面临过国民党特务的严刑拷打而至死不屈。他们真正实现了入党誓词:“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革命先烈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汇聚成我们党的红色血脉。

初心不改书绝笔,革命自有后来人。先烈们一封封《绝笔》寄托着对后人的殷殷嘱托,更承载着超越时空、传承至今的精神信仰。他们用短暂的生命换取了精神的永恒,激励我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披荆斩棘、奋力前行,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这是我们对革命先烈最好的致敬和纪念。

在《绝笔》中出现的十多位英烈中有山西的高君宇。高君宇(1896.10.22—1925.3.5),山西静乐县峰岭底村(今属娄烦县)人,我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五四运动的组织者和发动者,李大钊的得意学生和有力助手,山西党团组织的主要创建人。高君宇和石评梅志趣相同,经历相仿,都是从山西走出来就读于北京、充满革命理想的爱国青年。高君宇要做马克思主义的播种者,而石评梅则要做高君宇的守望者。为了革命事业高君宇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年仅二十九岁。三年后,石评梅亦病逝,年二十六岁,与高君宇合葬于北京陶然亭湖畔。

高君宇、石评梅的相识、相知、相爱,是建立在共同的革命理想、共同的信仰追求上。“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漂泊我无家。死生一事付鸿毛,人生到此方英杰。”鉴湖女侠秋瑾的诗是他们共同的心声。

“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这表达的是高君宇一生的夙愿和追求。“我无力挽住你迅忽如彗星之生命,我只有把剩下的泪流到你坟头,直到我不能来看你的时候。”这是石评梅以眼泪书写在高君宇墓碑上的哭诉。他们生前未能相依共存,死后得以并葬荒丘。“春去秋来枫林染,红叶寄情心相牵。宝剑出鞘火花溅,生死相依映陶然。”这是后来者为高君宇和石评梅的旷世恋情吟唱的诗歌。

高君宇生前在给石评梅的信中说:“我是有两个世界的。一个世界都是属于你的,我是连灵魂都永禁的俘虏。在另一个世界里,我是不属于你、更不属于我自己,我只是历史使命的走卒。”这信中的两个世界,一个是高君宇的情感世界,另一个是他为之奋斗一生的革命事业。

出身富庶的高君宇,原本可以像其他富家子弟一样,不用受苦,活得无忧无虑,但他却选择共产主义,成为“火花”,炙热绽放信仰的力量,用迅忽如彗星般的生命践行着初心,把他的短暂一生献给了革命事业。

高、石之恋反映了五四运动和党的创建时期如火如荼的战斗岁月,以及那个时代的青年所演出的一幕幕叱咤风云的历史活剧和所谱写的一曲曲动人心魄的华彩乐章,表现了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高君宇和石评梅“生如闪电之耀亮,死如彗星之迅忽”的壮丽、凄清而短暂的一生,使今天的观众了解八十多年前一对青年的人生和爱情,感受他们当时的理想和追求。

山西的文艺工作者用多种艺术形式来表现高君宇和石评梅的革命情怀和生死恋情。华而实创作的电视剧《评梅女士》,梁枫编剧的电视剧《生死之恋》,刘维忠、贺海鹰创作的、太原市晋剧研究院实验二团武凌云、王春梅演出的晋剧《高君宇与石评梅》,山西歌舞剧院演出的音乐剧《火花》,无不是对高君宇和石评梅充满了深深的敬意和礼赞。

《绝笔》中另一位山西人是续范亭。续范亭是山西崞县(今原平)人。写续范亭的文艺作品也有多部:刘正心、王丹弋的电影文学剧本《续范亭将军》,得尼的电视文学剧本《续范亭》,太原市实验晋剧院武凌云主演的晋剧《续范亭》,曲润海编剧、忻州梅琳北路梆子剧团演出的北路梆子《云水松柏续范亭》。

续范亭,爱国将领。在国家遭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民族面临危亡之际,续范亭坚持抗日,反对投降。1935年12月26日为了用生命换取民众的良知,续范亭在中山陵剖腹明志,但是“惜我空流一滴血,国家依然是深秋”。“赤膊条条任去留,丈夫于世何所求”,续范亭初心不改,救亡报国之情依旧。后来续范亭在延安养病,同毛泽东书信交往密切,毛泽东给续范亭前后写了十四封情真切的书信,对续范亭是极大的教育和鼓舞。

回到山西,续范亭病中给党中央和毛主席写了一封信,正式提出要加入中国共产党:“范亭奋斗一生,始于今日真正看到新中国的光明前途,每自不禁感奋,热泪夺眶而出。现范亭已病入膏肓,恨不能亲睹全国人民之彻底解放。在此弥留之际,我以毕生至诚,敬谨请求入党。”这封入党申请书表现了续范亭从一位爱国主义者、民主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所走过的人生道路。1947年9月12日,续范亭于山西都督村与世长辞。

毛泽东主席闻讯后为续范亭写挽联:“为民族解放,为阶级翻身,事业垂成胡公蘧死;有云水襟怀,有松柏气节,典型顿失人尽含悲!”续范亭去世的第二天,中共中央追认续范亭为中共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