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陈肇兴及其《陶村诗稿》

2021-11-11 20:54肖庆伟
中国韵文学刊 2021年1期

肖庆伟

(闽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陈肇兴(1831—1866?),字伯康,号陶村,清台湾府彰化县人,祖籍福建平和县。少颖悟,事亲至孝。道光末年(1850)入白沙书院,从廖春波学,和蔡德芳、曾惟精、廖景瀛并称“白沙书院四杰”。咸丰三年(1853)入庠邑,补廪膳生。八年(1858),筑书斋“古香楼”,以读书歌咏自娱。九年(1859),渡海往福州参加己未恩科并补行戊午正科乡试,考中举人,之后返乡。同治元年(1862)戴潮春起事,攻陷彰化县城,肇兴遂逃往武西堡(今南投集集)牛牯岭山中。其间,与林凤池合谋刺杀戴氏未成,几遭杀身之祸。同治三年(1864)事平,陈肇兴返回乡里,任白沙书院山长。两年后卒,约35岁。著有《陶村诗稿》八卷(其中含《咄咄吟》二卷),共收录了作者自1852至1862年间创作的464首诗歌作品。

一 陈肇兴行事考略

道光十一年(1831),出生。《福建乡试题名录》载咸丰九年己未(1859)恩科:“第八十三名陈肇兴,年二十八岁,彰化县学生。”据此上推二十八年,正是本年。

道光二十九年(1849),入白沙书院读书。和蔡德芳、曾惟精、廖景瀛合称“白沙书院四杰”。杨珠浦《陈肇兴先生略传》:“道光季年,翰林高鸿飞先生署彰化县;提倡风雅,乃聘廖春波先生长白沙书院主讲,以诗赋文课士,高县主躬莅讲席。是以文化大兴,士竞吟咏,就中陈肇兴先生为杰出。”暂系于本年。

咸丰二年(1852),《陶村诗稿》创作系年从本年开始。本年活动主要以五张犁书馆为主,有《自大墩归五张犁书馆遇雨口占》《山馆夜坐》《暮春书怀》《冬日漫兴》等诗。五张犁,杨珠浦《地名略注》谓“乌日管庄内”,今台中市乌日区五光里。

咸丰三年(1853),补廪膳生。避乱台中。《赖氏庄》:“闻乱抛城市,迁家就友生。”杨珠浦《地名略注》:“赖氏庄,现名赖厝廊,在台中州大同郡北庄管内。”咸丰四年(1854),返回彰化。有《清明同友人游八卦山》二首,八卦山乃彰化八景之一,又称定寨望洋;有《春田四咏》和《秋田四咏》各四首,描述了从春播到秋收的整个过程。

咸丰五年(1855),作《大水行》,记前一年木匠董文“倾囊雇善泅者伐木为筏,裹饭往援,存活男女百余人”一事,“用以劝世之好善乐施者”。作四首题画诗:《谢太傅东山士女图》《陶彭泽东篱采菊图》《白司马浔阳送客图》和《苏学士南海笠屐图》。作《磺溪三高士诗》,分别歌咏“诗人洪寿春”、“画工蔡推庆”和“隐者林先生”。作《望洋叹》,写作者第一次观海:“自读元虚赋十年,今日方与海一会。”作《人面竹》《佛手柑》和《释迦头》等诗,歌咏台湾的风物特产。

咸丰六年(1856),游虎山岩——彰化八景之一,作《虎山岩》。有《大墩与廖沧洲茂才夜话即叠原韵奉答》《连日风雨戏用三讲全韵调沧洲》《再叠前韵留别沧洲》,与廖景瀛唱和。廖景瀛,号沧洲,同为白沙书院四杰之一。

咸丰七年(1857),游嘉义、台南,作《诸罗道中》《茅港尾》《茅港晓发》。弟仲义卒,作《哭仲义弟》四首。姐林氏卒,作《哭林氏姐》四首。

咸丰八年(1858),筑古香楼,有《古香楼落成移居即事》四首、《古香楼对月》。有《观物》四首和《观我》四首,思考仙、佛、神、鬼的无我世界及生、老、病、死的有我世界。有《番社过年歌》,描写彰化平埔族百姓的过年情景。

咸丰九年(1859),中举人。《福建乡试题名录》载咸丰九年己未恩科:“第八十三名陈肇兴,年二十八岁,彰化县学生。”有《渡海》二首,写自己渡海前往福州:“出没风涛十二更,斯游奇绝冠平生。”游福州,作《鼓山纪游诗》《涌泉寺》《九日同诸友乌石山登高用十研老人韵》《第一楼观榜》《华林寺》《李忠定公墓》《莲花峰吊闽忠懿王墓》《治城杂兴》《南台江竹枝词》《自南台江至水口》。返回彰化,作《由港口放洋望海上诸屿寻台山来脉处放歌》《到鹿津观水陆清醮普度》《葫芦墩》。

咸丰十年(1860),游彰化、台中诸地,作《登洪家天玉楼望火炎山诸峰》《鳌栖观音院》《清水岩》《大坪顶》《水沙连纪游》等诗。有《咏史》十二首,感怀西汉至明朝史事。

咸丰十一年(1861),有《捒中感事》十二首,述官场无奈之事。有《前从军行仿杜前出塞体》九首、《后从军行仿杜后出塞体》五首。

同治元年(1862),二月二十二日,因天地会起事,肇兴与各地头人商议自保事项,作《北投埔义士林锡爵招同林文翰舍人、邱石庄、简荣卿孝廉、洪玉崑明经及各巨姓头人宴集倚南轩,计议防乱事宜,即席赋赠》一诗。三月十六日,因戴潮春乱起,肇兴奉命前往南投、北投,商议“联庄”事宜,遇乱兵,即逃往牛牯岭,作《三月十六日,奉宪命往南北投联庄遇乱,避居牛牯岭,即事述怀》。三月二十日,戴潮春攻陷彰化,作《二十日彰化城陷》。七月,谋刺戴潮春不成,几遇祸,逃至集集内山,作《七月望后谋刺逆首不中,几罹飞祸,口占纪事》《自许厝寮避贼至集集内山,次少陵北征韵》。避居期间,作《感事述怀集杜二十首》。九月十七日,斗六(今台湾嘉义)城陷,作《九月十七日闻斗六失陷总戎殉节,感赋二十韵》。十二月,作《除夕》四首,其二曰:“涉险攀幽路未通,全家门闭乱山中。”同治二年(1863),避居山中。作多首诗歌咏其春节生活,如《元旦》:“爆竹声中一岁捐,干戈流恨入新年。”《人日》:“隔年还避贼,此日又逢人。”《正月八日村翁邀饮》:“寂寞空山岁又经,出门今始到前汀。”《上元夜看烟火有感》:“忘是乱离忘是客,随人踏月到三更。”四月,谋划联兵攻打天地会,但遭溃败,作《祭旗日示诸同志》《祭旗后一日六保背约……》《山中遣闷》。六月十八日,官军浊水一战大胜,作《六月十八日大战浊水,擒贼帅一名,斩首百级》。同月二十一日,收复南投,作《二十一日收复南投街,连日大捷,重围以解》。同月二十九日,攻克施厝坪(南投境内)等地,作《二十九日攻克施厝坪等处》。七月二十二日后,攻克集集,作《七月二十二日攻克集集,斩首百余级》《再克集集,俘斩二百余级,溪水为赤》。十二月,收复彰化,作《乱后初归里中》。

《陶村诗稿》诗作系年至本年结束。

同治五年(1866),肇兴应在本年之前卒。

二 《咄咄吟》:“戴案”的诗史意义

《陶村诗稿》最引人注目的作品当属《咄咄吟》二卷,它以诗歌创作的形式真实反映了“戴潮春之乱”的演变过程,其作为“诗史”的特点至为明显。戴潮春,彰化县四张犁(今台中市北屯区)人,曾在军中担任文职,因拒绝向上司行贿而被革职。返乡后加入八卦会并成为领袖。协助官府缉捕盗匪,甚得彰化知县信任,八卦会的势力也因此大增。同治元年(1862)三月,台湾道孔昭慈认为八卦会将威胁治安,于是派兵清剿。戴潮春因此率领八卦会数百人起事,很快就攻下了彰化县城,自称大元帅,势力扩大到鹿港、嘉义一带。翌年9月,清廷命新任台湾道丁日健从淡水登陆,与林占梅率领的团练合力清剿。12月,戴潮春被捕斩首。这就是戴潮春之乱,其性质是抗清民变。

首先,《咄咄吟》描述了戴潮春之乱起讫及其给百姓带来的灾难。《三月十六日,奉宪命往南北投联庄遇乱,避居牛牯岭,即事述怀》四首之四:

牛山一回首,百里尘茫茫。

有客从北来,相逢歧路傍。

牵裾引之近,急问弟与娘。

客言贼如毛,揭竿万万行。

红旗蔽白日,刀戟相低昂。

前头载妇女,后头括金珰。

杀人但闻声,乌能审其详。

三问不吾对,涕泗沾衣裳。

写的是同治元年三月戴潮春事变爆发时的情形。当时陈肇兴奉命前往南投、北投联络各庄头人,遇乱而避居牛牯岭。“红旗蔽白日,刀戟相低昂”二句写戴潮春起事人数之多,“红旗”是其标志。“杀人但闻声,乌能审其详”二句写八卦会杀人之多。

《二十日,彰化城陷》:

卦山何处拥旌旂,烽火连朝上翠微。

定寨城空夸犄角,望洋援已绝重围。

优柔养寇机先失,仓卒陈兵计又非。

从此瀛壖无乐土,荆榛塞路乱蓬飞。

写同治元年三月二十日,彰化县城被攻陷后的荒凉情景:荆棘遍地,乱蓬飞天,从此再无乐土。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还表达了他对彰化被陷的看法:优柔养寇,仓促陈兵。描写本次战争灾难的诗句还有:

腥风十里笳声乱,阴雨千山鬼哭哀。

(《感事漫兴》其三)

骷髅塞断人烟白,战血销残野火红。

(《感事漫兴》其六)

杀人如乱麻,街衢堆白骨。

(《自许厝寮避贼至集集内山,次少陵〈北征〉韵》)

同治元年九月,斗六(今属台湾云林县)失陷。陈肇兴《九月十七日闻斗六失陷、总戎殉节,感赋二十韵》写道:

悲号怜子女,毒螫遍关河。

哭野家家祭,禳灾处处傩。

中原思李牧,故老望廉颇。

未卜登坛者,何人是伏波?

斗六被陷,总指挥战死,下一个伏波将军将会是谁呢?写出了作者对良将的渴望之情。

除了描写战乱给百姓带来的灾难外,陈肇兴写了部分将士战死沙场的情景。如《王副戎殉节诗》写到将士阵亡殉节:

慷慨王将军,成仁独不群。

临危犹杀贼,到死不忘君。

血自披肝沥,声从断咽闻。

海滨谈大节,合让此人尊。

又如《殉难三烈诗》之一:

仓皇书记孰堪亲,草泽今来刘道民。

白首参军刚草檄,青衿报国竟捐身。

十年落拓无知己,一死从容绝可人。

引颈衔须犹骂贼,胶庠正气未沉沦。

写出了一介书生廖秉钧慷慨赴难的豪气。陈肇兴自注此诗云:“永春学生员廖秉钧,在林圯埔佐陈林诸豪杰起义,军败,被贼掳去。见戴逆,呵之跪,骂曰:‘我天朝秀才也,岂跪尔无赖贼哉!’卒不屈而死。”

戴潮春之乱自同治元年三月爆发到当年年底,其势力范围不断扩大,清军未能占据优势,直到同年12月水师提督吴鸿源率兵登陆安平以后,清军才逐步取得优势,特别是同治二年(1863)九月,新任台湾道丁日健率兵自淡水登陆后,与林占梅的团练会师南下,戴潮春之乱才逐渐被平息。失地一一收复,陈肇兴诗歌多有涉及。同治二年二月,作诗《花朝喜闻官军罗山大捷,嘉围以解》:

横海谁登大将坛,指挥万骑入罗山。

民能死守真知义,贼纵生逃半不还。

报国有心欣得间,请缨无路且偷闲。

百花满眼添生意,似为官军一破颜。

清军收复嘉义,陈肇兴心情无比高兴,“百花满眼”二句,状其欣喜之情,类于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同年六月《二十一日收复南投街,连日大捷,重围以解》:“一旅团乡勇,连朝战伐频。破家欣得士,克敌不伤人。感激由忠孝,招携仗搢绅。壶浆及箪食,犒赏敢言贫。”将士英勇杀敌,感激之心,溢于言表。又《乱后初归里中》:“一别山城已两年,初归犹自怯烽烟。荆榛塞遍来时路,几度停舆不敢前。”叛乱初定,诗人返回家乡的“情怯”心理跃然纸上。

其次,面对戴潮春之乱,陈肇兴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联庄御敌,即联络各庄头人共同抗敌。陈肇兴对戴潮春之乱的态度是鲜明的,即反对戴潮春起事。正因为如此,从一开始他就致力于联络各庄势力,甚至冒死暗杀戴氏。 《北投埔义士林锡爵招同林文翰舍人……宴集倚南轩,计议防乱事宜,即席赋赠》:“壬戌二月二十二,春风习习花明媚。……人生浩气秉乾坤,报国何须权与位。但教友助循古风,自保一方即忠义。”壬戌,即同治元年。认为“自保一方”,就是忠义的表现。带着这份“忠义”,陈肇兴来到南投、北投,前引《三月十六日奉宪命往南北投联庄遇乱,避居牛牯岭,即事述怀》之一云:“仓皇辞长官,低回别妻子。岂不怀艰虞,生平感知己。弦高犒秦师,荆轲度易水。”自知前程艰难,生死难料,但还是决心前往,后因遇乱而避居牛牯岭。避居期间,陈肇兴联庄御敌的想法依然没有停止过。六堡合约举事,虽然功亏一篑,但却体现了陈肇兴一年来的努力,《祭旗日示诸同志》序云:“予来牛牯岭谋举义者屡矣,痛哭流涕,卒无应者。癸亥四月廿八日,得内兄邱石庄之助,六堡合约举事。祭旗之日,欣喜过望,爰歌以纪之。”但祭旗后第一天,六堡就违约解散了,诗题《祭旗后一日,六堡背约,纵匪反噬,毁陷义庄无数,独山顶一带尚守前盟。予一家四散,几招阖门之祸,在重围中沥血成咏》可以明此。

再者,“家国之慨,前后同归”。杜甫遭遇安史之乱,陈肇兴则经历了戴潮春之乱,虽时空各异,但处境相同。陈肇兴《忆故居》诗云:“张良去国家初破,杜甫游秦盗正骄。”避居牛牯岭期间,以张良和杜甫自拟。又同治元年《感事述怀,集杜二十首》序云:

于焉取杜诗而读之,茫茫百感,如在目前;渺渺千秋,如逢夙构。凄风苦雨,悉古人已涉之途;断简残编,即我辈欲宣之蕴。……盖家国之慨,前后同归;亦哀怨之音,古今一致云尔。

“家国之慨,前后同归”,正是陈肇兴推崇杜诗之所在。《感事述怀,集杜二十首》即为陈肇兴“爰寻章而摘句,因会意以成文”(本诗序)之作,此举二首:

烽火连三月,兵戈有岁年。

无家问消息,累月断人烟。

雄剑四五动,茅斋八九椽。

何乡为乐土,此别竟茫然。

十月清霜重,千崖秋气高。

关山随地有,跋涉觉身劳。

多病休儒服,交情脱宝刀。

安危大臣在,穴蚁欲何逃。

陈肇兴从杜甫《冬日有怀李白》等二十首诗中各集一句,以为各诗首句,“因会意以成文”。上引其四,即集杜甫《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句意而来,抒其和家人别离之苦。上引其十八,乃集杜甫《萤火》“十月清霜重,漂零何处归”而来,杜甫将宦官李辅国比喻为萤火虫,等到清霜十月,必定无处可逃。陈肇兴翻用此意,谓戴潮春之辈如同穴蚁一般,到了清霜十月,也必定无可逃脱。

最为可贵的是,陈肇兴有一首非常奇特的诗篇,即《自许厝寮避贼至集集内山,次少陵〈北征〉韵》。《北征》是杜甫在唐至德二年(757)闰八月写下的,主要描写了自己从凤翔回鄜州羌村省亲的见闻及所感所想,形式上是诗歌,内容上则更像是写给肃宗的陈情表,结句“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表达了对肃宗中兴的期望,堪称杜甫诗史的代表作。陈肇兴次韵之作则主要描写了自己避居集集内山的生活及所思所感。刚到内山时,是“闭户深藏匿,逢人未敢出”;回顾彰化被攻破时,是“杀人如乱麻,街衢堆白骨”;思念家人,则“有弟滞牛山,多时悲契阔。老母缺晨昏,思之如饥渴”;主联庄御敌,“此谋如得就,大功可书碣。指日见升平,乾坤收肃杀”;结尾一段写道:

岂不思请缨,空手难为裂。

抚景自酸辛,吟诗聊度活。

寂寂红叶山,遥遥紫薇闼。

此身虽在野,此心唯向阙。

安危大臣在,金瓯岂患缺。

只忧道路长,献策终不达。

抒写了作者身处深山而报国无门的忧虑。艺术上主要是通过铺陈的手法,从开篇到结尾,对所见所闻,或即景抒情,或即事议论,层层铺叙,娓娓道来,体现了贵写实、尚平易的风格特点。和杜甫《北征》一样,全诗共140句70韵,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上云:“长篇最难,晋、魏以前,诗无过十韵者。盖常使人以意逆志,初不以序事倾尽为工。至老杜《述怀》《北征》诸篇,穷尽笔力,如太史公纪、传,此固古今绝唱。”杜甫《北征》,后世几无次韵之作,而“渺渺千秋”之后,远在台湾的陈肇兴次韵其后,确实难能可贵。

1936年林耀亭序《陶村诗稿》云:“读至七八卷,觉当日戴万生之乱状,历历如现,可藉以知台湾往昔之史迹。其关系于文献,固不少矣。”陈懋烈《陶村诗稿题词》云:“数载书生戎马间,杜陵史笔纪瀛寰。采风若选东征集,咄咄吟中见一斑。”可见其“诗史”意义。

三 台湾自然风物的书写

陈肇兴主要活动在台湾中部一带,其诗歌除了记载戴潮春之乱外,还包含对山水田园、海洋景观、特色植物及特殊群体的书写。

描摹山水田园,是陈肇兴诗歌创作的重要内容。《陶村诗稿》所收诗歌始于咸丰二年(1852),从这一年开始,陈肇兴写下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歌,也就是说,山水田园诗是陈肇兴诗歌创作的起点。如《初夏郊行》:

黑云初散雨初晴,一望郊原绿已平。

好鸟逢人如问讯,野花满眼不知名。

晚烟几簇笼修竹,新涨千畦长早秔。

屈指纳禾期已近,老农相对有欢声。

诗作于咸丰二年,时陈肇兴21岁。诗写初夏景色:雨后郊野,绿意满原;晚烟笼竹,稻田飘香。农民看到丰收在即,欢声不已。

又《晓行山中即目》:

晓从南塚去,山色尚模糊。

草露行来湿,蛮烟到处无。

泉声随涧转,鸟语隔林呼。

遥望前峰上,朝阳红一隅。

本诗同样作于咸丰二年。诗人晓行山中,一片寂静。“泉声”“鸟语”,以动写静愈见其静。

作于咸丰四年(1854)的《春田四咏》和《秋田四咏》两套组诗,体现了台湾农村春秋两季水稻种植的全过程。《春田四咏》四首分别写播种、分秧、耕田、获稻,《秋田四咏》分别写播种、分秧、耘田、获稻。如《秋田四咏》之《获稻》:

黄云重叠亩西东,一岁还逢两稔丰。

万斛稻粱如阜立,数声耞板逼年终。

鸡豚满地龙蛇蛰,杵臼通宵木叶空。

从此赛神兼饮腊,田家乐事正无穷。

诗写台湾一年两熟的水稻收获情景。堆积如山的稻谷,满地乱跑的家禽,热闹的迎神赛会,都意味着喜庆的春节即将到来。

描写奇特的海洋景观,也是陈肇兴诗歌创作的取向之一。如《望洋叹》:

九州之水海为大,我生况在瀴溟外。

自读元虚赋十年,今日方与海一会。

才见银涛卷地来,动摇六合声如雷。

茫茫一气薄元宰,如见浑沌天未开。

砰岩磓岳一呼吸,转眼已觉鸿蒙湿。

吹涝散作万鹅飞,喷沫激为千鳌立。

星驰电掣望转遥,一越三千不终朝。

河伯望见犹失色,何论八月钱塘潮。

我今望洋空叹息,波涛万里泻胸臆。

看人破浪乘长风,意气如龙追不得。

遥遥身世等浮沤,自崖返矣不回头。

银河有路通星汉,空忆乘槎问斗牛。

诗作于咸丰五年(1855)。首四句写作者第一次看见大海。“才见”十二句描写波涛万里之状,凸显大海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色。“我今望洋”八句借景抒情,希望自己能够早日渡海折桂。咸丰九年(1859),陈肇兴前往福州参加乡试,途中写下《渡海》二首,其二云:“出没风涛十二更,斯游奇绝冠平生。山穷肚麓天应断,水到澎湖海不平。浩荡直教双眼豁,汪洋自觉一身轻。当年枉读元虚赋,到此方知向若惊。”作者坐了一整天船,到了福州,已经没有第一次看到大海时的惊奇了,有的只是自信。“山穷”句想象奇特,写海中看山,大海似乎把远处山峰吞没,只留下山腰以上的部分。陈肇兴中举后,同年返回台湾,途中写下《由港口,望海上诸屿,寻台山来脉处,放歌》一诗,在此,作者给我们带来了他思考的问题:台湾的山脉是怎么来的?这是一种具有地理学意义的思考。作者认为台湾的山脉是从福州鼓山延伸过去的:“鼓山如龙忽昂首,兜之不住复东走。走到沧海路已穷,翻身跳入冯夷宫。”为什么会被茫茫大海隔断呢?作者发挥想象道:“我疑大海中有巨鳌足,首戴屭贔作山岳;又疑巨灵伸左手,下捉蛟螭露筋肘。”由此形成了台湾的地貌山川。结语:“荡胸洗眼云水阔,斯行奇绝生平尤。会须觅得丹青手,图作乘风破浪游。”自信和兴奋,溢于言表。

描写具有台湾特色植物的诗歌即咏物诗,也是陈肇兴诗歌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槟榔》:

蒲衣剑佩绿纷披,直干亭亭出短篱。

拔地数弓才展叶,擎天一柱不分枝。

虚心似竹还多节,瘦骨如棕却少丝。

日暮蛮儿竞猱采,山风吹下子离离。

前六句描写槟榔树的直观形态,用“虚心似竹”和“瘦骨如棕”来比喻槟榔树的枝干,极显形象和贴切。末二句写当地土著攀摘槟榔的情形,“猱采”见其矫健身手。又如《人面竹》:

鹿眼猫头气象狞,此君千载面如生。

逢来俗士应遮避,看到贫家定笑迎。

直节参天无愧色,虚心对月有余清。

春来苦被东皇识,却恨桃花不世情。

中四句描写人面竹的清高品质:拒绝俗士、笑迎贫家的待人之道,直节参天、虚心对月的无私品格。其他咏物诗如《佛手柑》《释迦头》等,读来都有朴实清新之感。

关注特殊群体的生活状况,也是陈肇兴诗歌创作的重要取向。这类特殊群体主要包括农村妇女、海边渔民及原住民,如《路旁见村女口占》:

溪边有女浣新纱,一笑相逢语不哗。

蓬鬓乱涂龙舌草,竹钗横插马蹄花。

使君有妇原无羡,夫婿多情各自夸。

到老不知离别苦,怜渠何幸嫁农家。

写出了一位朴实无华、多情无忧的村妇形象,称赞其“到老不知离别苦”的爱情生活。又《海中捕鱼歌》描写渔民捕鱼:

北风吹沙寒冻竹,海鱼上潮团一簇。

叶叶渔舟破浪来,撑杈使梃纷相逐。

横沉巨网截波中,一举常鳞数百族。

小鱼戢戢大鱼肥,半死半生血犹漉。

满担挑来到市廛,腥风吹遍夕阳天。

得钱沽酒时一醉,不脱蓑衣海上眠。

一灯渔火随潮泊,夜半白鱼飞上船。

前二句写捕鱼时令,渔民冒寒出海。“叶叶”六句写捕鱼情景:渔民划着叶叶小舟,撒下大网,大鱼小鱼纷纷入网。“满担”二句写渔民到集市上卖鱼。“得钱”四句写渔民晚上捕鱼:卖鱼得钱,回到船上,沽酒一壶,既驱寒气又解疲乏;不脱蓑衣,醉眠海上,等到半夜时分起来捕鱼。《番社过年歌》则描写了番社(即台湾原住民的村社)过年情景的前后变化。以前番社过年是热闹无比:“扌从金伐鼓声渊渊,社番十月即过年。烹羊宰牛祭先祖,餐糗罗列无几筵。”但近年来就大不相同了:

可怜众社渐贫困,有室徒悲如磬悬。

昔日千豚今一脔,百年人事随风烟。

君不见,生番化熟熟化氓,耕耘转在高峰巅。

南北十社九社废,裸人丛笑何有焉。

有室徒悲,十社九空,昔日的富庶和欢笑,不复存在。台湾海防同知孙元衡曾作《裸人丛笑篇》十五首,记载台湾原住民生活情形,此处反用其意,谓曾经的“裸人丛笑”,已经消失了。

陈肇兴只活到35岁,《陶村诗稿》也只收了他十年间的诗歌作品,但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山水田园诗歌是他创作的起点。他还用诗歌记下来戴潮春之乱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具有“诗史”意义。创作手法上,“贵写实、尚平易”,平淡质朴,因此成了陈肇兴诗歌的主要风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