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震 郭蒙蒙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抗疫精神”作为中国精神的具体体现,其本身具有的内生逻辑、时代内涵以及价值意蕴是“抗疫精神”的三重向度。“抗疫精神”作为历史、理论与实践三逻辑的共生,是随时代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其赋予了中国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即:价值理念、家国情怀、务实精神、团结意识、使命担当。概而言之,“抗疫精神”厚植于中華民族伟大复兴的肥沃土壤中,为中国精神的发展指明了新方向,为中国精神的创新赋予以新内涵,为弘扬中国精神树立了新自信。本文拟从“抗疫精神”的逻辑、内涵及意蕴三方面对此进行阐述。
关键词:抗疫精神;内生逻辑;时代内涵;价值意蕴
疫情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的实现带来一场严峻考验,同时进一步考量了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的精神力和凝聚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强调,“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1]“抗疫精神”是对疫情带来负面影响的有力回击,是从更深领域感知中华民族在危难面前能够成功的“源密码”。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2]
一、“抗疫精神”的内生逻辑
“抗疫精神”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在伟大斗争中打磨出的精神利剑,也是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对不抛弃、不放弃的完美诠释,更是推动中国发展历久弥新、不断进步的“源”与“魂”。也正如此,“抗疫精神”作为中国精神在新时代的衍生与发展,其既是对历史的继承,亦是对理论的创新,更是对实践的总结。
(一)历史逻辑:“抗疫精神”是中国精神历史性的延续
在当前严峻态势下,“抗疫精神”是中华民族对民族精神深邃内涵的秉持与坚守。它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国精神,是对中国精神的完善,也是伴随历史脚步不断升华的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春秋时期的孔子,还是战国末期的孟子、荀子,又或者是宋代的朱熹,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都非常崇尚精神生活,他们追求高尚的人格,重视道德修养与教化,将毕生精力献身于对道德理想的不懈追求。作为中国精神的忠实坚定传承者,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其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精神的时代内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实践立足时代条件,传承民族精神,创造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交融沟通,逐步形成自女排精神到抗疫精神的中国精神历史发展长卷,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
(二)理论逻辑:“抗疫精神”是中国精神理论性的升华
“抗疫精神”是中国精神在疫情斗争中的产物,从根本上来讲是受客观现实影响所产生的,是在斗争中丰富完善的,并通过现实中的群体或个体所表现出来。换言之,“抗疫精神”是中国精神理论性的升华,其系统地反映当前国家、民族、个人对待疫情的认知与态度,是一种具有引领性的新时代中国精神,推动了国家进步、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此外,还对中国精神进行系统性的提升与完善,总结包括了人民至上、以民为本的价值理念,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家国情怀,科学防治、高度负责的务实精神,同舟共济、协同协作的团结意识,天下大同、命运与共的使命担当。中国共产党正是秉持此精神,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着与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斗争,并最终取得疫情防控战争的绝对性胜利。
(三)现实逻辑:“抗疫精神”是中国精神实践性的熔融
“抗疫精神”是在现实斗争中凝练和熔融而成的,是中国精神在疫情暴发后具体实践的结果。尤其对中国而言,这一次的疫情是发生规模之大,传播速度之快的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总体战争,而“抗疫精神”就在这与疫情的斗争中应运而生。特别当前,国内外抗击疫情的形势依旧严峻,各种冲突、矛盾与利益关系相互交织,严重阻碍着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的互帮互助、互联互通。故而,发扬“抗疫精神”、提振抗疫信心,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攻坚战、歼灭战必不可缺的要求与条件。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仍然保持着人民至上、守土有责、应治尽治、合舟共济的精神状态,呼唤新的使命担当,凝聚新的精神力量,并在这神秘的力量中不断探寻“抗疫精神”所蕴含的深层意蕴。简言之,中国精神的进步永无止境,“抗疫精神”带来的中国力量、中国智慧亦愈来愈强。
二、“抗疫精神”的时代内涵
“抗疫精神”是时代的产物,作为价值理念、家国情怀、务实精神、团结意识、使命担当的总结与凝练,是新时代人民勇于面对挑战、敢于直面风险的壮志豪情,其内蕴深邃、源远流长。
(一)人民至上、以民为本的价值理念
秉承人民至上、以民为本的价值理念,既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又是其矢志不渝的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就曾重点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3]其主旨意在阐明人民性的实质内核,彰显了我党一切依靠民、服务为了人民、为民排忧解难的真挚情感。
那么,为什么我党始终秉持这一理念?首要原因是我党的力量来源是人民,是从人民中产生并逐渐壮大的,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可以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4]。特别是此次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是空前的,不仅严重冲击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还威胁了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当然,不管我们前进道路上遇到的是沟壑还是坎坷,我党以民为本、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是战胜一切的最大确定性,是无往不胜的最强“动力源”。
(二)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家国情怀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是守望相助、共克时艰,还是惊慌失措、各自为战?两种不同的应战态度,所得到的结果必然是大相径庭的。前一必将宛若惊鸿、越是艰险越向前,后一必将溃不成军、兵败其势如山倒。故而,守望相助、共克时艰既是战“疫”所必须秉持的家国情怀,亦是在面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出现的荆棘坎坷所必不可缺的伟大精神。从一批批医疗队请战相助,到钢铁洪流从全国各地运送物资驰援湖北,再到“一省帮一地”的支援措施……是中华民族在危难之际家国情怀的充分体现。既走进了人民的心中,也走上了抗疫的“战场”。这是全体中国人民“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爱国主义之伟大精神,这是全体中国人民“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英雄主义之精神,这更是“不破楼兰誓不还”的无畏主义之精神。
(三)同舟共济、协同协作的团结意识
在疫情发生之后,尤其是在中国疫情得到稳定控制后,多次向150多个受灾国家和地区伸出援手,救他国人民于危难之际。可以说,中国的对外抗疫援助,是秉持初心而不是收买人心,是计天下利而不是谋私利。特别是,被冠之为“中国邮包”“中国专家”“中国经验”等等中国力量与中国精神都在逐渐被世界所接受并效仿。山川异域、青山一道、协同协作,灾难面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者地区能够独善其身,也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不受到疫情带来的各种影响。故而,此次疫情所带来的既有挑战、又有机遇,在疫情的小变局中成长、奋起,团结协作,不断从抗疫精神中汲取力量。
(四)科学防治、高度负责的务实精神
若追本溯源,疾病突然暴发,人民最强有力的武器到底是什么?毫无疑问,打赢人民总体战是难以脱离科学的进步与技术的更迭,战胜新冠肺炎疫情同样也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其中所蕴含的科学精神在疫情防控的各个阶段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一,以治理组合拳应对疫情考验。在疫情防控斗争中,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综合应对疫情带来的危机,做好应对疫情的第一步,即在疫情预防中要早宣传、早预警;在疫情监测中要早发现、早报告;在疫情排查中要早隔离、早治疗。迈好遏制疫情的第二步,即根据不同群体、行业的不同情况精准实施政策,疏通“堵点”、消除“痛点”、解决“难点”。坚持走好科技抗疫的第三步,即在疫情防控中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运用大数据、区块链、5G等前沿科技智慧检测,助力抗疫。
其二,以法治保障疫情防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5]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在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依法进行治理是科学精神的重要体现。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将法治方式贯彻到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的各个方面。按照法定流程,及时准确汇报和发布疫情消息。对于疫情防控中不服从指挥,危害社会的行为要加强执法司法力度,例如在疫情防控中出现的哄抬物价、造谣传谣、销售伪劣产品的不良商家要依法严厉打击,维护有序安定的社会环境。
(五)天下大同、命运与共的使命担当
《决定》提出:“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6]。伟大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爱和平、亲友邻、帮贫弱的民族,是集“仁”“合”“同”于一身的民族。尤其是疫情发生之后,中国始终树立着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应帮尽帮、应援尽援,让全世界看到了什么是“天下大同、命运与共”的使命担当。习近平主席指出:“病毒不分国界、不分种族,全人类只有共同努力,才能战而胜之。”[7]面对严峻的防控形势,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认识到“命运共同体”所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坚信力量“合”必将夺取全球疫情防控战的“主动权”,拿下抗疫“制高点”,迎来共同发展的“艳阳天”。日前,赤道几内亚总理奥巴马·阿苏埃在会见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时表示,“中国是不可或缺的、诚实可靠的合作伙伴”[8]。由此可见,中国在全球受到疫情猛烈冲击的时候,既是疫情“吹哨人”,又是全球“救援队”,更是战疫“启明星”。以上种种,生动诠释责任中国、使命中国的大国形象。尽管疫情依旧猛烈冲击着全球经济发展、公共秩序以及卫生安全,然而中国自始便肩负着“天下大同、命运与共”的使命担当,展现出联合发展中国家提高疫情防范防控能力,坚定降影响、稳民心、促发展的恒心,勾勒出携手抗疫的感人画卷。
三、“抗疫精神”的价值意蕴
“抗疫精神”在疫情期间展现出其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其深远的价值意蕴,是构筑中国力量的基石。即使疫情结束,其仍然有着指引性作用,并伴随着社会的更迭最终以其他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
(一)为中国精神的发展指明新方向
中国精神发展“新方向”有哪些特性?或是中国精神在危难时期凸显其“风向标”作用的引领性,或是激发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内生性,或是展现中国力量魅力的深刻性。换言之,“抗疫精神”就是特殊时期民族精神与中国精神的交融,使其表现出民族性与时代性,是中国精神新的阐释。尤其是在全民抗疫的过程中,“抗疫精神”确证了“四个自信”,并从多个维度对其进行检验,为中国精神的进一步发展指明的前进方向。“伟大的事业之所以伟大,不仅因为这种事业是正义的、宏大的,而且因为这种事业不是一帆风顺的。”[9]而“抗疫精神”就是在巩固和弘扬中国精神的同时,彰显出其独有的特性,激励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时期愈挫愈勇、勇往向前。
(二)为中国精神的创新赋予新内涵
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立场。对这次的疫情防控战争而言,其本质就是人民总体战,是属于全体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共同对抗灾难的战争。“抗疫精神”所彰显的,就是这样一种人民至上、以民为本的价值理念,是对民生的保障,以及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同时,“抗疫精神”是在当下抗疫斗争中形成的中国精神的新样态,[10]其所具有的人民至上、以民为本的价值理念,正是中国共产党永恒不变的宗旨;其所体现的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家国情怀,正是五十六个民族一家亲的鲜明体现;其所彰显的科学防治、高度负责的务实精神,正是中华儿女战胜疫魔的决心;其所表现出的同舟共济、协同协作的团结意识,正是全体中国人所必须具备的基础;其所映射的天下大同、命运与共的使命担当,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杰出表现。其不仅保留其原有的中国精神的内核,还在这一特殊时期增加了中国精神的主旨内容与内涵意蕴。进而,发展为推进中国在伟大斗争中取得成功的精神动能。
(三)为中国精神的弘扬树立新自信
精神自信源于对国家、制度、文化等多方面的自信。我党之所以能够在风雨飘摇中取得如此之成就,不仅依靠于人民的力量,还有赋予时代内涵的“抗疫精神”。從中可以感知到,精神的伟力是无形的,是具有创造性、引领性、有效性的。而对于精神而言,自信无疑是提升了其“内动力”,并从多维度带动国家披荆斩棘、发展进步。坚定精神自信不仅表现在对于国家、制度、文化诸方面的自信当中,还表现在抗击疫情的战斗当中。概而言之,“抗疫精神”是形势赋予中国精神的创新性成果,是时代给予中国的活的源泉。
结语
综上所述,“抗疫精神”是风雨中矗立的一面旗帜,是中国精神在历史、理论与现实三个逻辑维度的直接体现,是在疫情实践后创新性给予中国精神的时代内涵与价值意蕴。其践行了我党人民性的初心、科学性的信心、协同性的决心以及命运共同的本心,打牢了必胜信念,涵养了战斗意志,强化了全民思想根基,俨然成为疫情防线的“探照灯”。简言之,“抗疫精神”是厚植于国家、民族、个人的思想根基,是我党决胜疫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压舱之石。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京隆重举行-习近平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09(01).
[2]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
[3]习近平.坚持人民至上——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①[N].人民日报,2020-06-20(01).
[4]闫萍.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EB/QL].http:// theory.people.com.cn/n1/2019/0826/c40531-31316045.html.2019-06-26.
[5]习近平.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法治保障[N].人民日报,2020-02-06(01).
[6]习近平.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N].人民日报,2019-11-01(01).
[7]习近平.习近平同英国首相约翰逊通电话[N].人民日报,2020-03-24(01).
[8]李琰,王芳等.共克时艰,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N].人民日报,2020-06-17(03).
[9]桂从路.蓄积不畏难的攻坚精神[N].人民日报,2020-05-20(04).
[10]徐艳玲.“抗疫精神”的生成逻辑、丰富内涵和价值意蕴[J].人民论坛,2020(Z2):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