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认同理论为研究红色体育文化传播的现状、困境及实现路径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视角。本文借用社会认同理论分析了红色体育文化的传播困境,并从认知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三方面提出弘扬红色体育文化的心理策略。
关键词:社会认同;红色体育文化;心理策略
1.研究现状
1.1社会认同理论研究现状
社会认同理论为解释群体行为提供了新的思路。社会认同理论的创建者泰菲尔将社会认同定义为“个体认识到自己在群体中所具备的资格,以及这种资格在价值上和情感上的重要性”。
任梓溪在《从社会认同理论角度分析粉丝群体现象》[1]中指出:粉丝群体的社会认同就是认同粉丝这一群体共有的群体规则、话语讲述、群体交流交换、组织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2.红色体育文化的传播困境
如今,各种非主流文化冲击着主流文化,以一种铺天盖地的方式夺取人们的眼球,从心理学社会认同理论来看,个体寻求自我认同,社会身份认同,以获得归属感,而非主流文化满足了人们的这种心理。当今社会发粉丝文化便是最好的例证。[2]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这种文化利用人们的心理需求,不断扩大影响力。[3]另一方面,是主流文化的缺位,给非主流文化可乘之机。那么该如何规避这种现象呢?最有效的方法应该是主流文化的重塑与复位。
2.1大众对红色体育文化关注不够。
红色体育文化未能按照社会认同理论中社会分类的原则[4]进行划分,无论是在文化领域还是体育领域,均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关于红色体育文化的传播与研究,往往凭借个人的喜好与热情,没有形成规模化的热爱群体,导致单个成员无法获得群体归属感与持续关注的激情,久而久之,红色体育文化逐渐衰落。
2.2红色体育文化自身竞争力不足。
社会认同理论认为,要实现社会认同,社会比较是不可或缺的。当红色体育文化爱好者群体与其他群体比较时,深感红色体育文化自身内涵挖掘不够,核心竞争力不足。其中的体育元素不鲜明,难以达到“圈粉”的效果。
2.3红色体育文化现实价值展现较少。
社会认同理论认为,群体成员会通过积极区分来获得正面的社会评价。一些人认为,红色体育文化距今久远,是战争年代的产物,没有现实价值。这种观点的盛行,对群体成员打击较大,当群体成员难以从群体中获得社会认同时,往往选择放弃群体,加入另一个能够获得社会认同的群体。结果可想而知,红色体育文化的传播陷入无人问津的地步。
3.弘扬红色体育文化的心理策略
3.1红色体育文化的认知认同
认知结构理论认为“认知图式”是人对外部信息的认识和反应方式。[5]外部信息经过人脑初步加工之后,无法实现同化,只能通过彻底改变和重建图式的方式,使内外环境恢复新的平衡状态。[6]
在文化多元的时代,主流文化不再可能像以往那样以一种垄断强迫的方式让大众接受,只能遵从文化发展的规律并通过自己独特的风格去赢得大众。从心理学角度看,红色体育文化如果以大众普遍接受是形式传播给大众,逐步引导群众建立认知图式,便可达到再造红色体育文化的目标。一方面,大众的平均主义价值观与红色体育文化中公平公正的内涵深刻一致,不断从红色体育文化中汲取公平理念,补充到大众的认知图式中。另一方面,针对认知结构不同的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例如,老一辈对红色体育文化是亲生体验过的,以一种回忆缅怀的形式会引起他们的共鸣,达到文化传播的作用。[7]对于年轻一代,更讲究实用、效率和趣味性,这便要求红色体育文化改变传统的说教模式,回归到体育的本原,让年轻一代切身感受红色体育带来身体、心理和精神上的放松,从而让他们在认知结构上接纳红色体育文化。
3.2红色体育文化的情感认同
情感认同具有很大的主观能动性,需要正确的引导才能形成积极的情感,从而巩固已有的认知。如果对事物产生消极的情感,将颠覆已有认知,更谈不上情感认同。[8]
上世纪30年代,在党的号召下,各式各样的的体育活动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其原因主要是红色体育抓住了大众的喜好,一方面发扬了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另一方面,群体性体育活动本身给人民带来了公平竞争的理念,满足了人民对正义的追求。这一切充分说明,情感认同对于红色体育文化的传播至关重要。而情感认同作为一种主观体验,只有通过切实感受才可可实现,没有体验的情感犹如无本之木。[9]在当今社会,只有满足了群众需求的文化才能受到群众的喜爱,这就要求红色体育要接地气,创设丰富的生活场景,让群众亲身参与进来,以身体活动带动情感认同,这样得来的情感更为深刻,更为久远。例如,以推小车活动为例,只有亲自推一次,才能体悟到革命群众的艰难,产生情感共鸣。
3.3红色体育文化的行为认同
在这个不确定的社会,逼迫每个人寻找自我,如果能够在红色体育活动中给与参与者正面激励,让参与者获得乐趣,红色体育便可占领空间,不断扩大影响力。按照心理学原理,人在某种行动之后得到正向奖励,那么这一行为便得到强化。那么,对参与红色体育活动的行为进行强化,就可以增强参与者的心理认同感。现阶段,红色体育活动的开展具有一定规模,但是相比于流行文化,仍有较大差距。例如红色体育旅游、红色体育运动会等等项目,参与度不高,严重迟滞了红色体育文化的传播。因此,对参与者给与正向强化,吸引更多人群参与到红色体育活动中,是当前红色体育活动的首要任务,随着参与者越来越多,人们的从众心理便发挥作用,心理上也会顺应红色体育文化的思想观念以及行为准则,最终转变为心理认同。
参考文献
[1]任梓溪.从社会认同理论角度分析粉丝群体现象[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10):229-231.
[2]李丰荣,雷震,王利森.体育粉丝与当代大众体育文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05):59-62.
[3]邹广文.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6):12-16.
[4]卜荣华.社会认同理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启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8(01):96-98.
[5]张又匀,张爱钰.基于社会认同理论的校园足球文化构建研究[J].运动,2017(11):5-6.
[6]胡小琳.论心理认同视域下的政党主导意识形态传播机理与策略[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6,32(01):28-33.
[7]郑晓迪.文化认同理论视域下沂蒙红色文化的传播路径研究[J].现代视听,2019(02):40-44.
[8]李刚,李恺.认知、情感、行为“三维一体”视域下的大学生共同理想教育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02):20-21.
[9]方燕红,尹观海,叶木旺.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心理研究[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0(06):28-35.
作者简介
陈志成(1998.6—),男,汉族,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