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英德市螺情复现后处置效果及风险分析

2021-11-10 03:29黎伟全蓝秋欣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英德市血防钉螺

黎伟全,蓝秋欣

英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 清远 513000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传染病,主要流行于我国长江以南的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英德市曾是广东省血吸虫病流行县之一,1985年达到“全国消灭血吸虫病试行标准”的要求,转入监测巩固阶段。2019年4月在开展钉螺监测工作时发现湖北钉螺孳生,经调查共发现有钉螺孳生环境23个,有螺环境面积105 648.94 m2,为英德市达到传播阻断后30余年来首次发现钉螺,当地随即进行了应急处置工作。为进一步加强英德市钉螺疫情处置及评估血吸虫病发生风险,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 内容与方法

1.1钉螺调查 根据《英德市和曲江区钉螺突发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指导方案》(以下称《方案》)的要求,采用现场调查方式,以发现有螺点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对调查范围内钉螺适宜孳生环境逐一进行调查登记、标记。先采用环境抽查法,对未发现钉螺环境尽量多设框调查,若查获活钉螺,即采用系统抽样法调查。查获的钉螺采用爬行法、压碎镜检法结合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2]进行钉螺死活及血吸虫感染性检测,并记录各环境的活螺框数、活螺数、感染螺数等。

1.2病例监测与搜索 收集、核实辖区内疫情资料,及时整理、汇总疫情数据。对发现钉螺区域及周边村庄、历史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开展问询调查,查询卫生院、诊所等医疗机构6个月内的诊疗记录,查找是否存在发热伴腹痛、腹泻、脓血便、消瘦乏力、肝脾肿大、腹水、腹壁静脉怒张人员。

1.3本地人群监测 根据《方案》要求,2019年对英德市历史流行区6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开展血吸虫感染情况调查,受检率>95%;2020年依据辖区血吸虫病原流行区及前一年的病例报告数、流行病学调查、钉螺调查和风险评估等结果选择1~2个有螺村或毗邻隐患较大的村,开展本地人群监测。对6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至少调查300人。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进行血吸虫病血清学筛查,血检阳性者再采用Kato-Katz 法(一粪三检)和尼龙绢袋集卵孵化法(一粪三检)开展病原学检查。

1.4流动人群监测 对当年来自和往返血吸虫病流行区的高危流动人群开展血吸虫病主动和被动监测,每年受检人数不少于200人,方法同本地人群监测。

1.5家畜监测 在有螺村或毗邻隐患较大的村内每年开展家畜感染情况监测。以从其他血吸虫病流行区引进的家畜为监测对象,采用毛蚴孵化法检测家畜血吸虫感染情况,每年调查牛、羊等引进家畜不少于100头,不足或没有则计实际数。

1.6野粪监测 在有螺村或毗邻隐患较大的村内每年开展野粪监测,在查螺的同时,捡获有螺环境及其附近所见的野粪,并记录野粪种类,采用孵化法检测血吸虫毛蚴,每年不少于100份,不足或没有则计实际数。

1.7灭螺效果监测 每次灭螺后,在有螺环境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进行钉螺调查,对捡获的钉螺用爬行法、压碎镜检法结合LAMP鉴别死活和血吸虫感染情况,记录各环境的活螺框数、活螺数、感染螺数等。

1.8资料分析和风险评估 应用Excel 2007软件建立监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钉螺疫情发生后各项处置工作情况,评价处置效果和英德市血吸虫病发生及传播风险,按照如下标准将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分为三级。Ⅰ级风险:查出血吸虫感染性钉螺或本地病人或野粪阳性的环境;Ⅱ级风险:活螺平均密度> 1只/0.11 m2,且无感染性钉螺、无本地感染病人和无阳性野粪的环境;Ⅲ级风险:活螺平均密度< 1只/0.11 m2,且无感染性钉螺、无本地感染病人和无阳性野粪的环境[3]。

2 结 果

2.1螺情监测 2019年调查辖区历史血吸虫病流行区可疑孳生环境808个,发现有螺环境23个,有螺面积为105 648.94 m2。2020年对269个重点可疑孳生环境进行复查,发现有螺环境4个,有螺面积为56 782.42 m2,2020年5月再次复查,未发现活钉螺孳生环境。2019年查获活螺6 939只,最高密度为7.662只/0.11 m2;2020年查获活螺10只,最高密度为0.004只/0.11 m2;对查获的钉螺进行解剖,未发现感染性钉螺。见表1。对有螺环境周边可疑孳生环境开展扩散风险监测查螺,两年共调查451次,查螺75 713框,未发现钉螺孳生。

2.2病情监测 2019—2020年英德市未发现急性、慢性和新发晚期血吸虫病病例,2019年在发现钉螺孳生区域及周边村、历史血吸虫病流行区开展病例搜索工作,累计搜索10 869人·次,未发现疑似血吸虫感染病例。

2019—2020年累计调查血吸虫病原流行区常住居民2 503人·次,其中2019年开展血清学检查2 025人,血检阳性5人,阳性率0.25%(5/2 025),血检阳性者病原学检查均为阴性;2020年开展血清学检查478人,未发现阳性。累计开展流动人员血清学检查418人,未发现阳性。

2.3家畜与野粪监测 对有螺村及周边村大型家畜进行血吸虫抗体检测,共检测155头牛,结果均为阴性。共采集检测200份野粪,均为牛粪,未检测到阳性野粪。

2.4钉螺处置及灭螺效果监测 对有螺环境开展药物灭螺及环境改造灭螺。2019—2020年累计药物灭螺714 399.73 m2,环境改造灭螺129 614 m2。2019年平均活螺框出现率为2.12%,活螺平均密度为0.062只/0.11 m2;2020年平均活螺框出现率降至0.01%,活螺平均密度为0.000 1只/0.11 m2,见表2。

表2 2019—2020年英德市有螺环境灭螺效果监测

2.5健康教育 2019—2020年英德市共设立宣传栏15个,发放宣传资料18 116份,张贴宣传海报1 109份,通过微信发布健康教育推文4期。对属地血防、医务人员开展血防相关知识培训,共培训医务人员218人·次。在有螺区及周边村开展居民、中小学生血防知识宣传并于2020年开展血防知识知晓率调查,完成问卷404份和124份,居民和中小学生血防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5.17%(3 076/3 232)、96.77%(600/620)。

2.6风险评估 英德市活螺平均密度< 1只/0.11 m2,且无感染性钉螺、无本地感染病人和无阳性野粪的环境,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处于较低的Ⅲ级风险。

3 讨 论

2019年英德市在发现钉螺复现后积极开展了有螺环境药物灭螺和孳生地杂草灌木清理、改渠、硬化、覆新土等环境改造灭螺措施。2020年5月后未再发现活钉螺。钉螺复现以来未查到血吸虫感染者,未查到感染性钉螺,未从疫区引进家畜,螺区及附近村牛只及野粪监测也未发现阳性。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居民和中小学生血防知识知晓率均超过了95%。说明此次螺情处置效果明显,取得阶段性成果。

英德市血吸虫病的发生与传播风险总体呈下降趋势,当前发生传播风险处于较低的Ⅲ级风险,但血防工作仍不容松懈:一是现有钉螺可疑孳生环境较多,且多数杂草丛生,难以彻底改造,残存钉螺致使螺情复现的隐患依然存在;二是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机械化程度不高,以牛耕、人耕为主,有接触江水、河水的行为习惯,存在血吸虫感染的风险;三是螺区及附近为乡村旅游观光点,旅游和劳务人员流动频繁,市场交易、苗木调运等活动存在传染源和钉螺输入的风险,且输入钉螺亦可在传播阻断地区生存、交配和繁殖[4]。

本次螺情的复现提示在消除地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仍需加强。钉螺生存、繁殖能力很强,加上其孳生环境复杂,现有的灭螺药物很难彻底消灭钉螺,钉螺残存甚至死灰复燃均可能发生[5]。而由于人口流动频繁,外来传染源的输入概率增加,是传播阻断后防治阶段疫情反弹的重要风险因素[6-8]。英德市在今后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中,应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增加监测经费投入;二是巩固灭螺与效果监测,完善后续管理监测机制,保障人、财、物统筹规划,一旦发现钉螺孳生即刻处置;三是强化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做好本市流动人员、引进牲畜及苗木的病原体监测工作;四是推进科普基地与乡村旅游项目相结合,以身临其境及视觉冲击式的教育强化人群血防意识;五是需要建立和完善与监测、处置任务相适应的专业队伍。针对目前基层血防机构监测能力严重不足的情况,应重视和加强研发敏感、便捷的监测技术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发现传播风险因素的能力[9]。

猜你喜欢
英德市血防钉螺
2020年洪涝灾害后湖北省钉螺扩散情况调查
数字经济背景下粤北山区茶叶经济研究
梁幼生: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梁幼生: 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2016—2021年池州市贵池区新发和复现钉螺情况分析
一种快速鉴别湖北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雌雄性的方法
广东省英德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学校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分析
陈 本 先 (英德市)
传播阻断地区钉螺与输入性血吸虫相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