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及提高实习生的工作能力和学习积极性研究

2021-11-09 08:02易淑枝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20期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人员技能

易淑枝

浠水县中医院急诊科,湖北黄冈 438299

急诊科属于医院的特殊科室,收治的患者多处于疾病的危重期,病情发展迅猛,症状强烈,需要抢救,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要求极高[1-2]。护理人员对急诊科患者的护理,不仅需要争分夺秒,还需要在如此紧张的情形下避免出现护理失误,且患者易出现突发状况,则还要求护理人员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3-4]。作为即将前往急诊科工作的护生,更需要具备较高的护理水平,以免出现失误, 这便需要对护生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护理教学,保证让护生能够从学校学习顺利的过渡到护理工作中,提前适应急诊科的环境。 在对护生的传统教学中,理念相对落后,且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难以适应新环境。而持续质量改进教学以全面质量管理为基础,重视对教学环节的把控,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效率[5-6]。 随着持续质量改进教学应用于急诊科护生的教学后,发现护生的护理水平显著提高,且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具备优秀的批判性思维,深受护生的青睐。研究通过对2020 年1—10 月期间该院急诊科的护理实习生采取持续质量改进教学,探究其应用价值。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急诊科的护理实习生50 名,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5 名。研究组男4 名,女21 名,年龄21~24 岁,平均(22.5±1.5)岁。 对照组男3 名,女22 名,年龄20~23 岁,平均(21.5±1.5)岁。两组护生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有可比性。 所有护生及其家属均知晓该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方法 对照组护生接受传统教学:即带教老师向学生讲解急诊科的护理理论知识,并传授对急诊科患者护理的护理技能,向护生示范各种仪器正确的使用方法。

1.2.2 研究组方法 研究组护生接受持续质量改进护理:(1)计划阶段:①构建教学小组,教学小组由组长、总带教老师、带教老师构成,组长为急诊科的护士长,而带教老师应选择护理工作超过4 年,临床经验丰富,护理技能及理论知识极其优秀的护理人员,文化水平至少大专,在护理工作期间责任心强、态度温和,出现的护理失误较少,且有过带教经历,保证在带教期间能够尽心尽力、对护生能够保持足够的耐心指导,不发脾气,为人师表。而总带教师则选择一位带教经验丰富, 专业水平高,且富有责任心的带教老师担任。②制订教学计划,在教学小组构建完成后,则开始制订教学计划。 在对急诊科护生的教学中,应围绕理论知识、护理技能、工作素养等三方面制定教学任务。 由于急诊科比较特殊,患者病情危急,在教学中需要让护生了解争分夺秒的意义,不仅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护理措施,且需要保证不会出现失误。 教学任务应让护生具备较高的预检分诊水平,尤其是在面对危重症患者时, 需保证预检分诊的准确性。要让护生充分了解抢救步骤,能够准确评估危重症患者的病情,还需要重视团队配合。由于对急诊科患者的护理并不是一名护理人员能够完成的,需要多名护理人员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对患者的护理, 且能够配合医师,这便需要锻炼护生的团队配合能力。 护生之间能够明确分工,相互之间比较协调,在相互配合下完成自己的护理任务。 ③明确分工,各位带教老师需明确自己的带教目标,自己具体的带教任务,强化带教责任感。各位带教老师还应该分析并讨论教学流程,对于不规范的教学流程进行调整,能够使对护生的教学事半功倍。(2)实施阶段:①集中教育,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第一阶段的教学即为集中教育,主要目的便是让护生熟悉教学环境及带教老师,充分了解持续质量改进教学的教学措施、教学特点等。而其中教学环境的熟悉则是让护生了解急诊科的相关规定、以及急诊科的布局,结构特点等;带教老师的熟悉则是各位带教老师做自我介绍,让护生对各位带教老师有比较清晰的认知,了解各位带教老师的教学特点。 然后便是领导护生前往急诊科参观,了解各病房的结构,医疗器械的布置等,使护生对急诊科有充分的了解, 有利于后续的教学。 最后则是对护生进行思想教育,主要让护生充分认知到护理人员的职责以及肩负的责任,需秉持行医济世、救死扶伤的理念,提高护生的护理素养。需要让护生知道,在进行护理工作时,不仅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及高超的护理技能,还需要良好的护理态度,足够的耐心以及责任心,这样才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使患者体会到舒适的护理体验。 ②操作指导,由于急诊科需要使用的仪器较多,还需要调制各种参数等,则应该让护生充分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带教老师则需要对护生示范如何使用仪器,包括血糖仪、多参数监护仪、除颤仪、心电图机等常规仪器,还需要示范急诊科特殊的护理技能,包括气管插管、气囊面罩加压辅助呼吸、心肺复苏、洗胃等,要让护生全面掌握急诊护理的护理技能。 另外,将各种仪器使用方法以及特殊护理技能的操作步骤均印在护理手册上,并为每位护生发放一本,护生可于闲暇时间阅读,以让护生更加充分掌握急诊护理技能。③带教老师的分配,每位带教老师负责对一部分护生的教学,根据教学任务可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应充分引入临床病例辅助教学,临床病例的引入使得教学更加直观、立体。 临床病例的选择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学初期选择比较常见的临床病例,询问护生对这样的临床病例应如何护理,一般的护理步骤。 随着教学的逐渐深入,可选择相对少见的病理或者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的病例,这些病例本身疾病类型多样,加上病情危重,护理难度更大,则向护生提出面对这样的病例如何护理,若出现突发事件应如何处理,采取怎样的护理措施才不会干扰基础疾病。在教学的最后阶段,即可引入特殊的急诊科病例,例如危重疾病合并有传染性疾病的病例,这便需要护生了解采取护理措施的同时如何保护自己, 采取怎样的保护措施避免感染。对护生提出相应的问题,先让护生自己解决,然后相互探讨,从而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④开放式教学,带教老师与学生充分互动,并带领护生查房,让护生了解查房的步骤,查房需要记录的资料,需要对患者问询怎样的问题等。老师应该与护生充分探讨问题,对护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使护生的理论知识更加充分。(3)检验阶段:带教老师对护生提出相对深刻的护理问题,问题大多为护理中的疑难点,了解护生对护理疑难点的掌握情况。并且对护生进行不记名调查,让护生提出教学中的不足,对教学改进的建议,并且提出对教学实践操作的见解。 (4)处理阶段:开展引导式教学,当护生提出相应的问题后,带教老师并不需要进行解答,而是引导护生去寻找问题的答案,通过护生自己寻找答案,不仅对护理问题有更加深刻的见解,且有助于护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需要提高护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带教老师选择急诊科典型的病理,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让护生探讨此项护理措施是否适合对该病例的护理,是否有改进之处,从而强化护生的护理水平。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生的教学满意度,发放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分为十分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十分满意≥90 分;比较满意≥60 分;不满意<60 分。

②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生的考核成绩, 包括技能成绩、理论成绩、综合成绩,满分100 分。

③观察并比较两种教学方式的教学质量,包括科室带教质量、带教老师综合测评、实习综合测量,满分100 分。

④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生的CTDI-CV 评分[7],即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问卷,包括求知欲、批判性思维的自信心、系统化能力、分析能力、开放思想、寻找真相6 项内容,各项满分60 分,≤30 分:无特质;31~39 分:特质一般;40~49 分:特质较好;>49 分:特质优异。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生的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护生的教学满意度比较[n(%)]

2.2 两组护生的考核成绩对比

研究组技能成绩、理论成绩、综合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护生的考核成绩比较[(±s),分]

表2 两组护生的考核成绩比较[(±s),分]

组别技能成绩研究组(n=25)对照组(n=25)t 值P 值91.27±2.67 85.43±3.18 7.032 0.001 90.53±2.71 84.16±3.09 7.749 0.001理论成绩 综合成绩89.45±2.84 82.38±3.34 8.063 0.001

2.3 两组护生的教学质量对比

研究组的科室带教质量、带教老师综合测评、实习综合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种教学方式的教学质量比较[(±s),分]

表3 两种教学方式的教学质量比较[(±s),分]

组别科室带教质量研究组(n=25)对照组(n=25)t 值P 值94.65±2.01 90.24±1.59 8.604<0.001带教老师综合测评 实习综合质量95.32±1.27 88.52±2.65 11.570<0.001 91.57±2.26 88.01±3.15 4.590<0.001

2.4 两组护生的CTDI-CV 问卷调查情况对比

研究组的CTDI-CV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两组护生的CTDI-CV 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护生的CTDI-CV 评分比较[(±s),分]

组别研究组(n=25)对照组(n=25)t 值P 值求知欲 批判性思维的自信心 系统化能力教学前教学后教学前教学后教学前 教学后38.25±3.71 38.16±3.29 0.091 0.928 48.52±2.36 43.26±2.41 7.797<0.001 37.51±3.92 37.63±3.85 0.109 0.914 47.87±2.74 42.58±2.98 6.534<0.001 39.54±3.99 39.15±3.52 0.367 0.716 49.15±2.07 44.68±2.81 6.404<0.001

续表4

3 讨论

在对急诊科护生的教学中,由于教学对象比较特殊,教学要求更高,更需要系统化的教学方案[8-9]。 对于急诊科护生而言,其并没有实际的护理经验,对急诊科不熟悉,缺乏应变能力,而急诊科的工作环境本就复杂,患者病情变化迅猛,若护生缺乏应变能力,则难以胜任急诊科的护理岗位[10-11]。对于急诊科的带教老师而言,不同带教老师的教学内容具有差异性, 缺乏统一的教学规范,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导致护生边缘化,以致于护生的学习兴趣较低[12-13]。 鉴于此,需要采取科学规范的教学方式,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范围,保证护生在教学中更加主动,有效提高护生的护理水平,并注意对护生工作素养的培养,秉持行医济世的理念,充分了解护理人员的责任,能够为急诊科患者提供舒适的护理服务。

在对急诊科护生的传统教学中,仅仅是护理理论及护理技能的传授,以及仪器使用方法的示范等,教学内容比较单一,教学方式相对死板,带教老师与护生的互动性不足,护生之间也难以进行充分的互动,以致于教学效果并不理想[14-15]。加上医疗环境越来越复杂,患者的护理需求越来越多,以及护理理念的革新,导致传统教学难以适应,则需要改变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以提高教学效率。 刘燕萍[16]研究显示,传统的急诊科教学比较普通,其是以带教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带教老师完成对学生知识的讲解,学生比较被动,难以有效地融入教学中,以致于学习积极性不足。 而持续质量改进教学起源于工业标准化管理,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的教学质量管理方案。其主要分为4 个教学阶段,包括计划阶段、实施阶段、检验阶段、处理阶段,首先是构建教学小组、制定教学方案,其次是根据教学方案实施教学,然后检验护生的学习成果,最后是根据护生反映的问题进行影响的处理与解决[17-19]。 每个阶段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开展教学,不断的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内容,教学中以护生为中心,更重视对护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提高护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护生的求知欲更加强烈,学习兴趣浓厚,因此教学氛围良好,教学质量更高。 毛保峰等[20]研究显示,持续质量改进教学具备系统化的教学理论,其重视对教学持续、全程的质量管理,能够让护生变得更加主动,且带教老师的教学医师更强,护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较多,从而显著提高护生的护理水平。该研究显示,研究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技能成绩、理论成绩、综合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科室带教质量、带教老师综合测评、实习综合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CTDI-CV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国内学者在对20 名急诊科护生采取持续质量改进教学后,护生的技能成绩、理论成绩、综合成绩显著提高,教学满意度高达95%[21],与该研究结果一致。 该研究认为,持续质量改进教学更加先进,非常契合对急诊科护生的教学,不仅能够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也可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急诊科护生的护理技能,丰富护生的理论知识,以提高护生的临床护理能力,能够为患者更好地提供护理服务,提升患者的护理体验,以促进患者的恢复。

综上所述,对急诊科护生采取持续质量改进教学,能够提高教学满意度,强化护生的批判性思维及分析能力,护生的护理水平更高,教学质量更好。

猜你喜欢
急诊科护理人员技能
急诊科床旁超声的教育和培训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