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幼雯,宋奎全,王玉涛,李安举
1.济南市中医医院周围血管病科,山东济南 250012;2.济南市中医医院外科,山东济南 250012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rteriosclerossis obliterans,ASO)在中医学属于为“脱疽”范畴,指由于下肢动脉硬化导致的下肢动脉内膜增厚、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引起一系列相关症状的慢性进展性疾病,是全身动脉硬化在下肢的局部表现[1]。
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张恒龙教授,主任医师、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卫生厅周围血管病科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2018 年被批准担任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指导老师,在周围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中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该研究依托“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技术软件,选取2014年11 月—2020 年6 月期间在济南市中医医院外科、周围血管病科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149 例作为研究对象,挖掘研究张恒龙教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用药规律,现报道如下。
该研究病例收集为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共采集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病案149 份作为研究对象。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诊治指南2015》:由于动脉硬化引起的下肢动脉内膜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的慢性进展性疾病,临床多表现为患肢皮色、皮温改变,伴有疼痛、间歇性跛行甚至溃疡或坏死等[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外科学》(第九版):患肢发凉、怕冷、疼痛、麻木不适,可伴间歇性跛行,或患趾(指)坏死变黑,甚至脱落等[3]。 排除伴有严重心脑血管、精神疾病的患者或病例资料严重缺失者。
将筛选出的病例资料,建立“张恒龙教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数据库”。 中药名称按2015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4]《中药学》(第九版)[5]及软件内设定的中药名称进行标准化处理,两人一组进行核对、修正。
依托“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建立病例资料数据库,统计方法主要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等。
2.1.1 常用中药分析 该研究中,张恒龙教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共使用中药100 种,其中使用频数前10位的中药,频数均在65 次以上,累计频率达43.8%,是张恒龙教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核心药物,见表1。
表1 常用中药频数表
2.1.2 常用中药药类分析 根据《中药学》(第九版)[5]的中药分类,按照功效将频数在10 次以上的44 味中药分类统计,研究发现,常用中药药类共有7 种,其中使用频率最多的是活血化瘀药,其次为清热药、补气药,见表2。
表2 常用中药药类统计
2.1.3 常用药物性味、归经分析 将频数在10 次以上的44味中药进行药物四气五味、归经分析,张恒龙教授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治疗中,中药四气统计中寒性药出现频数最多,其次为温性、平性等药物;中药五味统计中甘味药、苦味药、辛味药使用频率最高;药物归经主要归于肝、心、脾经,见表3~5。
表3 药物四气统计
表4 药物五味统计
表5 药物归经统计
2.2.1 常用药物组合分析 将支持度设定为40(表示在所有研究方剂中至少出现60%[6]),置信度设定为0.9,共得到57 条数据,包含10 味中药,其中频次≥60 次的有17组,其中药对11 组,3 味药组合5 组,4 味药物组合1组,见表6,常用药物的网络展示图,见图1。
图1 常用药物的网络展示图
表6 常用药物组合
2.2.2 常用药物组方规则分析 将支持度设定为55、置信度0.9,得到的常用组方规则分析56 条,其中前10 位的药物组方,见表7。
表7 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内的新方分析中,依据处方数量,设置惩罚度为2,相关度为8,共分析出候选新方组合4 组,见表8。
表8 候选新方组合
历代医家对其发病机理的认识以“瘀”“虚”最为多见。张恒龙教授认为该病病因有虚实之分。实性患者,可分湿热证和寒湿证。湿热证患者平素嗜食辛辣厚腻肥甘或烟酒之品,体内湿热蕴结[7],热毒瘀滞,导致患趾(指)红肿、疼痛甚至干黑坏死[8]。 寒湿证患者或久居寒湿之地,或风寒湿邪侵袭人体,导致寒邪凝滞于经脉[9],导致患肢发凉、怕冷、疼痛[10]。 虚性患者,患者可由于先天体弱、女性肝气易损、年老体虚和病程日久等多种原因[11],导致气血亏虚,不能濡养四肢,导致肢体肌肉萎缩、皮肤粗糙干燥等,甚至患趾(指)干枯坏死[12]。 故治疗上张恒龙教授常用药物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为主,常配伍清热凉血、温阳散寒等药物。
常用药物的性味归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张恒龙教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用药药性以寒、 温为主,味多甘、苦,归肝、心经。在治疗中,补益药多甘温可缓急止痛[13],清热药多苦寒可燥湿泄浊[14],由此可见,张恒龙教授根据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邪、瘀、虚的病理变化针对用药,治疗效果显著。
根据研究发现,张恒龙教授用药使用频数最多的是入肝经药,其次为入心经药。唐容川《血证论·脏腑病机论》曰:“肝属木,木气冲和发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15]。藏血生血,能调畅气机,使气血通畅,而肝在体合筋[16],《素问·六节脏象论》 曰:“肝……认为肝主疏泄……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心主血脉,指心气推动和调节血液循行于脉中,周流全身,病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与血的生化或运行有着重要的关系[17]。
该研究中张恒龙教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多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为主。其理论起源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记载“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18]《金匮要略》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血痹证,开创补气活血方剂的先河[19]。 此后,历代中医方书和医案中均有益气活血方剂的运用,如《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的芍药黄芪汤、《和剂局方》书中的双和汤,《普济方》一书中的当归顺气饮子等,均为补气药与活血化瘀药配伍的典型代表方剂[20]。 清代著名医家王清任对“益气活血法”进一步研究阐明了其主要的病因病机“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于瘀”[21],并自制补阳还五汤以治疗气虚血瘀之证。
张恒龙教授善用补阳还五汤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补阳还五汤的主要组成有黄芪、当归、川芎、赤芍、红花、桃仁、地龙[22]。 顾静等[24]通过研究证明黄芪不仅能改善血管内膜结构,而且有增强血管内皮收缩舒张功能。当归养血活血,祛瘀而不伤血[25],魏程科等[26]通过大鼠实验证明,当归能改善血管内皮损伤、舒张血管平滑肌,减少粥样硬化斑块在血管内形成。 红花、桃仁、川芎、赤芍配伍增强黄芪、当归活血化瘀之力;地龙疏通脉络,诸味共用,可以使元气充足,血液畅行。
对常用药物、药类的分析结果显示,张恒龙教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主要以活血化瘀、利湿通络为主。在该病的病程变化中,患者血液瘀滞,津液运行障碍[27]。活血化瘀药配伍祛湿药,祛瘀通络[28],使四肢末端气血通畅,肢体发凉、怕冷、疼痛、肿胀甚至溃破渗出等症状得到缓解改善[29]。
该研究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张恒龙教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用药规律进行整理分析,为继承和发扬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提供了较完整科学依据,为周围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