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字典》(第二版)疑难字考释六则

2021-11-08 07:44李薛妃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大字典异体字官话

李薛妃

(贵州师范大学 文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经过周志峰、张涌泉、杨正业、郑贤章、杨宝忠、邓福禄①等时哲的努力,《汉语大字典》(第一版)中的相当一部分音义未详字或义未详字已得到解决,这些成果已体现在《汉语大字典》(第二版)(以下简称《大字典》)中,得到学界的一致认可。但限于材料,《大字典》仍有部分音义未详字或义未详字未能确诂。本文利用传世字书、碑刻文献等材料,利用构件异写、构件位移、更换声符等异体字构造原理,考释该书第二版中“、䄳、、、、”等六个音义未详字或义未详字,为汉字史的研究提供资料,为《大字典》的再次修订提供资料。

“噦”音yuě,《说文·口部》最早收录:“噦,气牾也。从口,歲声。”“噦”更换声符作“”,换言之,“噦”义为“气牾”,即气逆上冲发出声音,即呕吐的声音。二字义同。我们认为“噦”因声得名,即发生“噦”这个动作时,伴随的声音就是“噦”。释“噦”字时,《正字通·口部》区别一组近义词:“方书:有物无声曰吐,有声无物曰噦,有物有声曰呕。”这两个用法,现代汉语方言中仍在使用。

《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噦 哈尔滨、济南、雷州 呕吐。干~:要吐又吐不出来。(哈尔滨)。”“噦 徐州 ①呕吐:~了一地。②比喻乱讲:瞎讲胡~〡她什么事儿都望外~。”“噦南宁评话①呕吐:渠饮醉,~出来喇。②干噦要呕吐又吐不出来:渠一闻到汽油就~。”“噦了 洛阳 把吃的东西吐出来。”

《汉语方言大词典》:“哕(噦)huì yuě ④〈动〉呃逆,逆气;吃下去又涌上来。吴语。上海 伊吃勒冷风就打~。浙江苍南金乡小梅奶~出。”东北官话、冀鲁官话、中原官话、晋语、兰银官话中“噦了”义为呕吐了,江淮官话则说“噦得了”。吴语中“噦起”义为干噦,要呕吐而吐不出。“yuè huī〈动〉呕吐。冀鲁官话。山东淄博。《聊斋俚曲集·富贵神仙》:‘两个解子放倒头就似泥块一样,臭杀人那一个~了一床。’”

又,《大字典》收释“啘”字,《口部》:“啘 yè 干呕。《难经·十六难》:‘心痛,掌中热而啘,有是者心也,无是者非也。’滑寿本义:‘啘,干呕也。心病则火盛,故啘。’《本草纲目·木部·竹》:‘淡竹茹,主治呕啘。’”《中华字海》亦收释“啘”字,并沟通该字与“哕”的关系:“啘yuē,音月,阴平。同‘哕’,干呕。《难经·十六难》:‘心痛,掌中热而啘。’”可知“噦”“哕”“啘”为异体字。

“啘”,《大字典》音yè,《字海》音为yuē;《大字典》“”音yuè,或与yuě 声调不同,或为圆唇音与不圆唇音的对转关系。盖方音不同使然,均当改。

二、䄳

䄳 xiān 《改并四声篇海·禾部》引《搜真玉镜》:“䄳,音仙。”《字汇补·禾部》:“䄳,心千切,音仙。义未详。”(《大字典》第2776 页)

按“䄳”为“秈”的异体字,义为秈稻。

《中华字海·禾部》:“䄳,同‘秈’。字见《字汇补》。”《中华字海》沟通“䄳”“秈”二字关系,《中华字海》是对的。

从声符读音看,“止”为章纽止部,“山”为生纽山部,“止”“山”二字读音迥异,作为声符,不能换用。《搜真玉镜》《改并四声篇》《字汇补》皆用直音法注音作“音仙”,可见,“䄳”之声符“止”原形当作“山”,即“止”为“山”之异写形体。“山”之草书,唐张旭草书作,白居易草书作,王羲之草书作、、[1]134,再加上“崗”的异体北魏元礼之墓志、北魏鄯乾墓志铭的构件“”“”,这正反映了从“山”到“止”的异写过程。因构件异写而产生的异体字尚有他字。《龙龛手镜·足部》:“”,“趾”的讹字。《龙龛手镜·辵部》:“辿,丑连切。缓步也。二同。”《重订直音篇》:“辿,㢟,同。缓步。”《正字通·辵部》:“辿,依猒切。缓步也。或曰辿音义与廴部延㢟相近,疑辿即延字之讹。”但《大字典》《中华字海》均未沟通“㢟”“辿”二字异体关系。

“秈”,《玉篇·禾部》最早收录该字:“秈,秔稻也。”《广韵·仙韵》承之:“秈,秈稻。”南宋罗愿《尔雅翼·释草一·稻》最早对这种农作物作详细介绍:“一种曰秈,比于粳小,而尤不黏,其种甚早。”“秈”亦作“籼”。《本草纲目·穀部·籼》:“释名:占稻,早稻。籼亦粳属之先熟而鲜明之者,故谓之籼。种自占城国,故谓之占。俗作粘者,非矣。籼,似粳而粒小,始自闽入,得种于占城国。宋真宗遣使就闽取三万斛,分给诸道为种,故今各处皆有之。高仰处俱可种,其熟最早,六七月可收。品类亦多,有赤、白二色,与粳大同小异。”《大字典》未沟通“䄳”“秈”二字的异体关系,当沟通。

《改并四声篇海》引《俗字背篇》:“怀,音副。怒也。”《玉篇·心部》:“,孚救切。怒也。”《集韵·宥韵》:“㤱,怒也。或作㤱。”《广韵·宥韵》:“㤱,小怒也。”“”,音切为“孚救切”,与“音副”的“怀”字同音,且“怀”“”皆为“怒也”义,故“怀”“㤱”为“”的换声异体字,“”为“怀”的构件位移异体字。

自《说文》至《康熙字典》,所收录的心部构件位移异体字甚多。《说文·心部》:“怛,憯也。,怛,或从心在旦下。”《玉篇·心部》:“惹,乱也。,同上。”《集韵·卦韵》:“懈,或书作。”《类篇·心部》:“怕,古书作。”《直音篇·心部》:“”,同“恟”。《字汇·心部》:“”同“”。《正字通·心部》:“,同忍。”《康熙字典·心部》:“此字字书不载,止《灵枢经》中云:‘腹侬痛。’注:‘,满也。’与《玉篇》《广韵》等书中恲字形近义同,当即‘恲’字重文。”《字汇补·心部》:“,与慇同。”上述“怛”与“”,“惹”与“”,“懈”与“”,“”与“恟”,“”与“”,“”与“忍”,“”与“恲”,“”与“慇”等诸字,皆为构件位移异体字。因此,“”“怀”亦为构件位移异体字。《大字典》当沟通“㤱”与“”、“”与“怀”的异体关系。

《大字典》引明归有光《太行石铭》句为例,文渊阁《四库全书》引该铭文全文作:

余有事黄寺道中,得巧石二。高者近二尺,庳者尺余。慕东坡先生之高致,携归。买盆贮水供之,而为铭。

首先,“岡”累增作“崗”。《说文·山部》:“岡,山骨也。从山,网声。”田吴炤二徐笺异:“大徐本作山骨也,小徐本作山脊也。炤按:《玉篇》正作山脊,大徐本作骨,讹字也。”[4]208《玉篇·山部》:“岡,古郎切。山脊也。俗作崗。”关于“崗”,《集韵·唐韵》:“岡,俗作崗、堽,非是。”《字通》:“岡,《说文》本从山,俗文加山作崗,非。”《字汇·山部》:“俗又加山于上,非。”朱骏声通训定声:“岡,俗亦误作崗。”[3]373换言之,字书《玉篇》始收“崗”字,但历代字书都从规范化的角度认定为异体字,《字通》指出其形成途径:“本从山,俗文加山作崗。”换言之,“崗”为“岡”的后起字,即加形增繁形成的异体字。字形“崗”魏碑始见,北魏延和二年(433)《张正子为亡父母合葬立镇墓石》作,东魏天平二年(535)《赵氏姜夫人墓志》作,武定五年(547)《元澄妃冯令华墓志》作。

“命”加点画,“卩”竖笔上穿,与上面横笔相接,北魏正始四年(507)《元思墓志》作;“”最长竖笔与“”分离,北魏正光五年(524)《郭显墓志》作;加点,北周保定四年(564)《贺屯植墓志》作;点笔异写作横,同时受“命”的小篆字形“”之构件“”曲笔的影响,《四声篇海·人部》、明嘉靖朝鲜归真寺本《龙龛手镜·人部》作;“”之曲笔“”的竖笔缩短,《字汇补·人部》作;“”的构件“丂”曲笔拉直,“”异写作“”。“”之曲笔“”的拉直,明嘉靖朝鲜归真寺本《龙龛手镜·人部》作。“”两个构件“口”并笔,《宋元以来俗字谱·人部》引《古今杂剧》作;加点画,《偏类碑别字·口部·命字》引《齐成世猷造象》作;竖笔异写为竖撇,《偏类碑别字·口部·命字》引《命过□世实等造象残题名》作。该异写过程可图示为:

注 释:

①周志峰《大字典论稿》,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年。张涌泉《汉语俗字丛考》,北京:中华书局,2000 年。杨正业《〈汉语大字典〉难字考》,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04 年。郑贤章《龙龛手镜研究》,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年。杨宝忠《疑难字考释与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5 年。杨宝忠《疑难字续考》,北京:中华书局,2011 年。杨宝忠《疑难字三考》,北京:中华书局,2018 年。邓福禄、韩小荆《字典考正》,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 年。

猜你喜欢
大字典异体字官话
The New Result of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Medieval Calligraphy: A Review of The Manual of Calligraphy by Sun Guoting of the Tang: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the Manuscript and Its Author
敦煌本《字宝》中的活俚语 (入声)
东巴文字典异体字的整理与编纂规范
异体字字形类似偏旁的互用类型综合字图构建
《汉语大字典·异体字表》未收的古文隶定字分析
《汉语大字典》“人名用字”考误举隅
偏旁省略异体字研究
征集官话易祛除官话难
俗话说,官话说
官僚不除,官话难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