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格
摘要:写作是每个学生都特别挠头的事情。思维导图可以使学生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这种具有强大的思维功能的写作方式不仅可以消除学生对于作文的恐惧感,还可以让每一个学生在思维发散的基础上无尽地创新。
关键词:小学作文;思维导图;写作思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习作教学,能够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及思维能力。本文通过教学中的实例来分析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中的应用策略。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习作中运用的优势
(一)小学生在习作中常出现的问题
1.兴趣不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够激发写作的欲望。小学生在看到习作题目时常常会有“这篇作文需要我写什么内容”“我该如何写这篇作文”等类似问题,这一系列的问题会挫伤学生对于习作的积极性。
2.“三言两语的流水账”
小学阶段学生在写作文时,不是自己自主构思如何写文章,而是想“我”在什么地方见过类似的作文,然后搬过来就可以了,东拼西凑,想到什么就写什么。除此之外,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尚浅,语言文字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积累,感到习作困难自然是难免的,以至于对习作的抵触心理较高。
(二)通过思维导图,培养习作兴趣
思维导图是一种契合学生大脑发散的方式,以某篇习作的主题为中心,向其他方向进行分支绘制,在此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原本狭窄的习作思路得到有效拓展,顺利地打开学生的思维窗口,从而产生更新、更妙、更有趣的想法。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通过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写作主题,指引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从而进行写作,尽可能多地罗列出学生所想到的内容,学生可以根据内容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进行习作。
思维导图为习作拓展思考的空間提供多项选择,这也使得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有了最佳选择,思维不再受约束。美国图论学者哈里有一句名言:“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通过思维导图的梳理,在学生头脑中选择的范围就非常广,可写的内容也多。同时,学生在不断地思考由“中心点”辐射出去的内容时,学生个性化的东西也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彰显。有了思维导图的清晰展现,取舍也更有目的性、科学性,效果自然更佳。
(三)依靠思维导图,梳理习作脉络
对于小学生来说,对于画图的兴趣要大于文字的兴趣,而思维导图就是以图形结合文字的形式表达信息,虽然在思维导图中也有很多的文字,但其是依附于图形之中的,利用思维导图就可以让思路更清晰,也更有逻辑,让信息能够一目了然地呈现出来。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习作运用中的步骤
(一)围绕关键词,联系实际,拓展写作思路
思维导图具有很强的放射性思维特征,其以某一个关键词、话题为中心,分散出多个分支。
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写作为例,本篇习作题目为“我的乐园”,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指向学生的真实生活和真实体验。习作时,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将核心语句进行关联,搭建描绘画面的阶梯,并尝试通过表达思想情感的关键词句串联全文。在本次习作中,笔者让学生交流“在生活中有什么令自己快乐的地方”“心中的乐园是什么样子”,以此引导学生以回顾及谈论的方式确定了习作的主题,同时,让学生听一听其他人的想法,拓展自己的思维。在此基础上,教师对五花八门的思路进行梳理、绘图,以气泡图的方式展示学生思维碰撞的过程,如此,在习作选材方面就更加多元、开放。
(二)根据习作要求内容,梳理结构
借助气泡图等思维导图,开拓思路后,学生在搭建写作框架时,既可以结合单元课文,又可以依附绘制的思维导图,使得文章结构更明了,脉络更清晰。在“我的乐园”这一习作教学中,通过看思维导图范例,教师在此时带领学生回忆了一下这个单元学习的课文,再次明确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结合文本,再引导学生思考,就更容易发现“我的乐园”的写作顺序。这时,学生给出的回答都有了一定的逻辑性:先写乐园是什么样子的,再写最爱在那儿干什么,最后写乐园带给自己怎样的体会与感受。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习作主题为“我的奇思妙想”,本篇习作就需要激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想要发明的东西。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说一说身边可以让自己进行发挥的事物,如书包、铅笔盒、鞋子等。在发挥想象时,只需给出简单的一个分支,学生们能够给出许多惊喜的答案。在教学“我的奇思妙想”时,面对天马行空的想象,笔者结合课本,以“多功能铅笔盒”为例,在引导学生完成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了培养,对其行文思路进行引导。借助“分支图”,学生搭建起习作框架,厘清写作思路,加快写作的速度,降低了习作难度,能较好地完成课堂习作任务。
在清晰了单元习作方法之后,教师带领学生梳理习作结构,并能够灵活运用。通过思维导图梳理习作结构,学生能够有的放矢地完成习作,能够有意识地运用这样的方法,在日常的习作中也能坚持多读、多练。
(三)师生共同合作,明确细节,绘制导图
在小学习作中让学生写随笔也是锻炼习作的一种方式。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我的乐园”之前,学生学习了四年级的第一单元课文,对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一道独特的风景,一幅和谐的画卷”有了一定的体会。课上,教师重点回顾本单元的课文,作者通过回忆写乡村、天窗、春天的写作技巧,让学生借鉴、总结写作手法,这样掌握和运用写作技法就显得具体有效,而不是让学生被动来接受。回顾了课文和习作技巧,在结构梳理方面学生就有了认识,通过思维导图来进行习作的结构梳理,这样就能更清晰地明白该如何写作。
在复习课文之后,笔者布置了一个主题为“我家的小院”的随笔练习,让学生在动笔之前要想好开头、中间、结尾如何写。在本环节的教学中,笔者与学生合作绘制思维导图,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在之后明确每部分的写作内容时,让学生们重点说一说自己在小院里最爱干什么,并将讨论的内容进行板书,最终呈现出了一个更为细致、完整的思维导图。这样的导图,在学生习作时,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厘清思路、明确写作方向,紧抓中心、更有条理地完成习作。
(四)根据自身思维导图,完成习作
思维导图中的括号图用来表达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它可以让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更全面客观,有利于对事物的理解。依上述所讲到的随笔练习“我家的小院”为例,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也可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性思维,依附于教师的图例,完成对于“我家的小院”的思维导图。从学生绘制的图中可以发现,每位学生的个人经历和所看到的事物不同,所以想法及侧重点也都不同。如此,在有各自特色的导图的引导下完成的习作,如同百花齐放,各有千秋。
三、运用思维导图,优化习作教学课堂
教师应该让学生先通过思维导图来进行习作的结构梳理,这样就能让学生更清晰地明白该如何写作。学生不再被动地去记忆一串串长句子、制造出“流水账”形式的习作,而是对关键词汇进行分析和整理,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理解和记忆能力,把复杂的信息有条理地储存在大脑中,树立了习作结构的概念。
思维导图可以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通过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形式让习作变得有条理、有逻辑,利用思维导图来更好地完成习作。同时,教师也能通过其梳理教学的结构过程,使得习作课堂更有效果。
参考文献:
[1]沈绿叶.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J].课外语文,2021(10).
(责任编辑:奚春皓)